学习笔记:为什么短期高收益基金不能买?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回复:18喜欢:12

可能很多人有这样的经验:追近期表现好的“牛基”,一买就业绩变脸,迅速套牢。本小散经常当韭菜,做反指,痛定思痛,过去只是简单的从“周期性”、“均值回归”、“过强转弱”来考虑。最近发现这事很有门道,记录如下。

1 看短期(3个月)收益率买基金容易被套

在过去的文章中写过,在所有偏股混合基金中,3个月收益率最高的一组基金(组5),未来业绩较差。追“牛基”被套并不仅是“感觉”,也是事实。

如果一直购买过去3个月收益率排名前5的主动“牛基”(排除封闭期、持有期超过3个月的基金),每季度轮动1次,忽略申购赎回费用,结果是怎样的呢?

和等权买入主动基金相比,追“牛基”策略大幅跑输。年化收益跑输5个点;回撤远大于等权买入,高达48%,接近腰斩。当然,这个辣鸡策略只是单纯选基,加上我等小散的胡乱择时,和手续费,亏钱很容易。

2 看短期收益率追“牛基”被套的逻辑

想要真正从错误中走出来,还需要扎实的学术证据,依靠理性打胜仗。

华安金工团队发表的研报《基金规模和管理能力的错配》(网页链接)一文中,提到了一些观点,大意如下:

(1)主动基金业绩不能长期持续,原因是投资者竞争稀缺的优秀基金,使基金规模膨胀影响业绩。

(2)某些基金获得超出经理能力的资金流入,导致未来收益较差。

(3)资金流入取决于业绩。投资者不会区分“能力”(特质超额收益alpha)带来的业绩,和“运气好”(因子相关收益)带来的业绩。后者预示着未来收益较差。

(4)基金规模增长的原因(能力或运气),比规模更能预测未来的业绩。

国君金工研报《学界纵横系列之二十六:探寻基金规模与管理能力错配的深层原因》中,也提出了类似观点,翻译成白话如下:

(1)投资者在进行基金配置时不会区分历史业绩来源于“能力”(α收益)还是“运气”(因子收益)。那些恰好投资于“好赛道”(高因子溢价风格板块)的基金会吸引大量的资金,从而产生基金规模与主动管理能力的错配。

(2)基金规模错配导致业绩不佳。价格影响与执行成本是重要因素。对于存在高交易成本的基金, 上述关系更加显著。

(3)“好赛道”热门板块高因子溢价风格板块)经历了大量基金的跟风买入或卖出,使其价格显著偏离基本面,当未来价格向基本面回归时,基金也会相应地产生显著为负的α收益。

小结:看短期收益率追“牛基”的失败原因:短期高收益基金中,有一部分是押对“赛道”的“赌神”。把暂时的运气当能力,韭菜蜂拥而入,非翻车不可。

3 验证:赌神反买,别墅靠海

看到这里,我有个想法:如果上述观点成立,把逻辑反过来用应该有超额收益。

赌神反买策略:选择运气极差的非酋基金经理。代表基金经理真实能力强且关注度相对偏低。“运气”用文献中的因子收益来衡量:

因子收益(赌大小盘、成长价值带来的收益)=3个月总收益率-3个月特质超额收益(选股、交易、打新带来的收益)。

运气最差的“非酋”基金经理(组1)超额收益高而稳定。比经典的选基单因子(信息比率、夏普比率)效果都好。“欧皇”幸运经理(组5)基本凉凉。

取运气最差的5支基金,参照前面的参数回测,季轮动。

和摊大饼买入主动基金相比,“非酋”轮动策略大幅跑赢。只用这一个因子,年化收益达到21%;回撤稍大31%.风险收益比优于摊大饼策略。

“非酋”策略已经纳入我的选基量化模型。辅助了其他指标后,回撤得到改善。“非酋”策略多因子改进版回测结果:年化收益率23%,年化回撤21%,相对摊大饼策略,每季度跑赢2%,胜率70%。多因子为等权,未刻意调优,不能糊弄自己的钱包。

这是7月1日的选基结果:华安精致生活混合嘉实物流产业股票工银银和利混合招商量化精选股票浦银安盛红利精选混合。(注意不是推荐不能跟买)

一点感想:怎么从亏钱中获益?

根据失败经验反思,是进步的起点。

量化回测可以搞清楚:这是策略错误还是运气差?

回测只能证实现象,还必须挖掘本质,学术证据不可少。

一个自己掉过、大家都掉的坑,可能意味着超额收益机会。

全部讨论

2022-07-12 13:31

不知道某个量化选鸡,比如中长期业绩好,中短期严重落后,轮动换鸡,是不是能跑赢平均?

2022-07-12 12:33

啥是非酋?

2022-07-12 11:35

请问一年的换手率大概是多少,每个季度基本都要全仓换吧?

Polly老师,这个还搞吗?今年效果好像不太好,年前选出来好多都是医药医疗,回撤大

2022-07-12 14:54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1.00,也推荐给你。

2022-07-12 11:33

有没有比较简单的策略可以获得市场平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