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与日历效应(2):每月几号定投效果更好?

发布于: 雪球转发:7回复:5喜欢:4

摘要

网页链接 研究了周日历效应。本文继续探索“月初效应”和“月末效应”。

通过分析2010-2020年历史数据,发现每月31,1,2三天的收益率高于平均值,且在各个时间段较为稳定。根据GC001回购利率数据,上述现象可用资金面的周期性波动解释。

这提示潜在的投资机会:月底之前几天适合按月定投。中长线加仓可考虑月末或季末买入。

“日历效应”学习笔记

股票收益率与时间有关,就是所谓日历效应。


“月初效应”指证券市场在一个月中的头几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比同月其它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要高得多,且在统计上显著为正。

Ariel(1987)对1963—1981年间的美国股市进行研究,将每个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前一个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到本交易月的第九个交易日,第二部分为本月的剩余交易日。然后,他将这两部分的累计收益率进行比较,实证结果发现正的收益率仅来自于每一交易月的第一部分。

Lakonishok and Smidt(1988)通过分析长达90年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也发现了类似结果,即从前一交易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到本交易月的第三个交易日之间的平均收益率显著较高。

Jaffe and Westerfield(1998)研究发现英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股票市场虽然不存在“月初效应”,但存在“月末效应”,即一个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高于其它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

(来源:百度百科)

潜在的解释:(来源:MBA百科)
  1、信息披露制度和投资者的预期。上市公司一般选择在周末、月初发布各种消息,监管机构在月初发布有关政策的也比较多。投资者在月初期盼利好消息,在这种心理状态的驱动下,在月初投资者的购买欲望会高于其它交易日,从而推动股价上升,出现正的月初效应。

  2、市场反应过度的滞后性。股票价格对消息的反应也需要几天时间。

  3、现金流:工资一般在月初发放,投资者在月初的现金流相对充裕,进入股市的资金相对较多。因此,月初的平均收益率高于其它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

月初、月末效应的数据分析

从聚宽网下载沪深300指数从2010-1-4到2020-11-23的数据,计算日对数收益率,按日期统计平均收益率、波动率。

按照月初、季初、月末、季末,分别统计收益率。

小结

可以观察到,月末、月初、季末、季初可能存在超额收益(非学术研究,未经统计学检验)。甚至可以说,过去10年,31,1,2以外的日期,收益率均值为负。

每月月中(15日左右)没有类似的效应。

为了分析原因,从聚宽网下载GC001同期历史数据,取每日回购利率最高值作为资金面松紧程度的指标。统计每日平均回购利率并用折线图表示:

发现月末的前几日,经常是回购利率高点,代表资金面紧张,此后,流动性在月末和月初逐渐改善,利率在月末和月初处于下降趋势,有利于股市上涨。

上述结论对Polly未来的投资有一定指导作用。

(1)月底之前几天适合定投。可以考虑27-29日,以充分享受日历效应带来的超额收益。

(2)中长线加仓,可考虑月末或季末之前几天买入。

全部讨论

2022-03-31 10:12

每季末转一下,统计多次,看看是科学还是玄学

2022-01-07 12:49

(1)月底之前几天适合定投。可以考虑27-29日,以充分享受日历效应带来的超额收益。

(2)中长线加仓,可考虑月末或季末之前几天买入。

2021-12-30 10:34

开盘入了点50ETF Call,检验一下日历效应

2022-01-01 00:06

日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