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0喜欢:8
$阿里拉姆制药(ALNY)$ 在这时候改动分析方案,第一,延长三个月,这个好理解,信心不足,想再让安慰剂组恶化三个月。第二是减少次要终点,不是大问题。最大疑问在改动主要终点,添加了一个单药治疗组的分析。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上次Apollo B被FDA毙了以后慌了,这次尽量求得万无一失。上次Apollo B数据里,和安慰剂组里面有用$辉瑞(PFE)$ tafamidis的对比就完全没有统计上的改善,这次入组的用tafamidis人数更多,有40%。这样怕做不出效果来。说实话,很有可能tafamidis稳定剂对于早期患者效果已经够好,RNAi降解并不会有多少额外效益。真是这样,主要终点可能要仆街。现在阿里拉姆加一个分析方式,看没有用tafamidis的患者(至少一开始没用上tafamidis的),这样药效应该会更明显。
我们作为赌客,把困难考虑足,假设全人群确实就做不出主要终点,那么单看单药组别,这样人数少了非常多,只剩350人左右了,和Apollo B差不了多少了。如果都是和Apollo B类似的情况,33个月做出p<0.025药效应该还是没有难度,<0.005应该都行。就是不知道有多少一开始没有用tafamidis的患者后来会去用tafamidis,如果这样的人群很多,搞不好这个亚组的结果和全人群差不多,那就不好说了…

全部讨论

02-16 18:05

我感觉算是中性信息吧。就是这适应症太关键,想尽办法增加成功率

02-16 17:34

你这个分析很有道理。

03-08 14:40

记得印象中Intellia在一次电话会中提到过关于“一开始没有用tafamidis的患者后来会去用tafamidis”的问题,意思好像是对于non-prior tafa的组别,要求入组前1年内不得服用tafa,所以对于入组后才开始服用tafa,也需要至少1年以上才能看到有疗效。
同时ALNY在电话会上也说“在实际试验中确实看到了更少的tafa drop-in,比当初试验设计时预期的drop-in更少”,这个其实是一个侧面支持vutrisiran的证据
所以个人感觉,在non-prior tafa的组别中,可能存在4种情况:①Vutrisiran vs tafa(且tafa drop-in时间比vutrisiran晚,因为vutri是一开始就用上药),②vutri vs placebo,③vutri+tafa vs tafa,④vutri+tafa vs placebo,这4中情况怎么样也感觉实验组赢面更大

02-26 20:08

1、RNAi降解和小分子或者抗体的联合用药,也许是未来的方向。记得再生元的C5抗体就在和Alny的RNAi药物搞联合用药,按再生元的说法,C5抗体需要高剂量,副作用大,联用RNAi药物后,可以把抗体用量降下来。
2、回到HELIOS-B,希望RNAi联用tafamidis能比单用tafamidis效果好,这个是最好的结果,有可能大卖。如果联用和单用没区别,希望RNAi打赢安慰剂(安慰剂组后期可能会用tafamidis)。
这次临床好像也没有RNAi和tafamidis头对头,临床方案拆开后,能说明的东西确实要多一些。

02-16 18:10

这个trial本来就不少red fl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