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思考:银行股的商业模式是优是劣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70喜欢:44

研究银行股近4年,也重仓不少银行股,但一直没记录自己对银行商业模式的思考。

下面是老必的思考:

一、高杠杆

银行商业模式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高杠杆。

高杠杆就是高负债,高负债模式就会涉及2个问题: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

(1)流动性

流动性风险即能否按时偿还债务。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是挤兑。

但中国银行业有政府的“隐形背书”,并非像美国银行属于私人掌控。所以硅谷银行会因挤兑破产,而中国银行业却鲜有此类案例。

普通情况下,四大行就能给银行间提供流动性。

极端情况下,央行会作为最后借款人提供帮助。

政府会作为无形的手“保护”银行,这是中国制度上的优势。

所以作为中国银行股的投资者,在流动性问题上有过多担忧纯属杞人忧天。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书面说法,通俗讲就是资产安全性风险。

巴菲特曾曰:银行若在资产端发生5%的风险,可能就会影响股东权益。

因此贷款质量就是银行的根基。

这是老必和其他银行股大V最大的不同。

他们重点关注的是银行的营收-利润,而老必写的文章70%内容都是关注贷款质量方面,反而对银行的利润表看的较轻。

反正老必没见过哪家银行因少挣钱而发生危机,大多都是因贷款质量崩溃而倒闭。

所以关注贷款质量变化才是银行股投资者的重点工作。

二、永续增长

银行的商业模式有一块金字招牌:永续增长。

作为投资者,我们也许很难判断未来榨菜、空调、乳制品的市场规模,但却可以轻松判断未来银行业规模一定比今天大。

如果下注中国银行业10年后资产规模比现在大还是小?但凡犹豫一秒,都是对自己9年义务教育的不尊重[狗头][狗头][狗头]

资产端的增长,必然带来股东权益的增长。

所以银行股投资者相当于乘坐在一棵可以长到天上去的树上。

三、产品的稳定

银行业的产品具备稳定性。无非就是提供存款、贷款。

这点不同于科技、医药行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一旦新产品研发成功,可能会颠覆现有巨头。比如苹果击败诺基亚

但银行的产品是同质化的。

100年前,银行是存-贷模式;100年后,相信还是如此。

这意味银行永远不会被“潜在”的竞争对手颠覆。

即便是前几年火热的互联网银行,本质上也是从渠道端对传统银行展开竞争,而非产品端。

四、强监管

林园曾说过不买强监管的行业股票。

但对银行股投资者而言,强监管绝对是福音。

即便是降低银行盈利能力的巴塞尔协议,综合看来依旧对银行是好事。

因为银行有“利润前置、风险后置”的特点。所以强监管是让银行加强风险控制,从而在经营永续性上得到保证。

这间接帮助银行股投资者规避部分风险。

在我国,银行业绝对是受到最严格的监管行业。还有什么能比金管局(原银保监会)和央行替投资者“免费盯着”银行更美妙的事呢?

五、总结

银行的商业模式中,主要缺点在于高杠杆。

但细分高杠杆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前者不用考虑,后者需要考验投资者水平。

而剩下的永续增长、产品稳定、强监管等都是优点。

综合看来,银行股的商业模式还是不错的。

$农业银行(SH601288)$ $建设银行(SH601939)$ $招商银行(SH600036)$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全部讨论

我们的4大行其实是一家,都是财政部的,十大股东持股95%以上,所以不全是企业,应该算是国家,政府不倒4大行不倒,这个认知其实非常非常重要,重要到我都不愿发出来提醒陌生的网友

受博主银行业生意模式的启发,个人认为投资银行业最关键的四个点:业务属性(零售or非零售,这个直接在底层结构上影响银行业最关键的资产质量和成本优势,没有清晰的界限,零售业务占比越高越好)>经营文化(主要从暴露风险的速度、风险暴露的深度、风险抵补的厚度上体现)>资产质量(广义和狭义、静态和动态四个方面)>利差优势(银行业这种极度同质化行业要建立利差优势是及其困难的,但就是有人能做到)>竞争格局(目前竞争格局最优秀的就是邮储了,其次是股份制银行,既不用受地方政府j具体政策性项目的影响也不用像四大行那样过于讲政治)

2023-11-09 16:17

中国银行还有一块,
未开发的利润处女地,
混业经营,投资银行,
这是不用扛杆就能获取利润的场地,
如混业批准,估值应同证券股接规。

2023-11-09 21:30

银行的资产规模高增长是在gdp高速增长前提下,尤其是在利率还没市场化,高息差的环境下,银行只要扩张规模,就可以赚取利润,使得银行更加把注意力放在存款上,因为有了存款,贷款就能放出去,所以有存款立行的概念。
而在gdp低增长环境下,叠加金融脱媒(有更多企业发债或上市),异业竞争(互联网金融),贷款需求降低了,银行注意力不再是扩张规模上,而是要考虑客户带来的综合收益,考虑资本使用的效率。
经济上行的特点高增长,波动大,经济下行特点是低增长,但波动相对小,未来银行一定不是取胜在规模上。

2023-11-09 19:02

银行业是少有的、可以谈永续的行业。银行业没有天花板,银行的业务就是经营货币,赚通胀的钱,经济在发展,货币总是越来越多。放贷款是最好的生意之一,用钱滚钱,所以赚了大钱的行业都想来开银行,例如互联网、保险、地产……贷款谁都可以放,但是不是谁都可以全收回来。

2023-11-09 18:49

政府为银行提供无限流动性不是免费的,代价可能会是金融替代财政,把政府债务表外化,还有就是侵犯中小股东权益,大股东的第一目标并不是利润或是资产质量,而是行政命令。

2023-11-09 16:26

关于银行利润前置,风险后置,
这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结论,
除非一个刚开业的新银行,
不然三年前放的三年期贷款,现在到期就是风险,
现在放的,三年后承受风险,不过是个循环,读不上前后。
关于资产质量,
这个基本上地域决定,工行东北长三角不良差五倍,所以买好地方的银行,不但有好质量,而且有好成长,二者关系不能割立。

2023-11-09 15:40

2023-11-09 15:44

投资本来就应该这么简单,只要整个行业的公司都能轻松赚到钱,没有必要用大量的公式计算企业价值。有些人宁愿买那些连续亏本多年的企业,妄想它有朝一日一飞冲天,也不肯买一直赚钱的银行!

2023-11-09 19:37

有一天银行不赚钱也不分红了 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