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W IS FAST——我的2017投资总结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回复:7喜欢:15

#2017年终总结#

        SLOW IS FAST(慢即快),这个标题去年总结就想写,结果被懒过去了,好处是用在今年更合适了。

一、成绩报告单

2014年底在雪球建立的组合,历时3年,经历牛市和股灾后的收益:


二、2017年的主要操作、最成功的操作和最失败的操作

         2017年是价值投资的大年,主要操作其实是没有操作(小部分仓位进行了买入卖出),重仓持有的贵州茅台、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都是持有了8年以上的核心品种,符合夹头“BUY AND HOLD”的一贯风格,选股模式依然是两低两高(低PE、低PB、高股息率、高ROE)。

        最成功的操作目前看来是16港元买入融创中国,买入后股价快速脱离成本区,目前股价36港元,感谢兵哥,2017年的内房股机会十年一遇,股价越涨越便宜(企业价值涨得更快)的案例并不多见。

        最失败的操作是茅台440元时卖出100股,650元时又卖出100股,持仓还有200股,目前股价稳定在700元,五粮液也是在50元开始越涨越卖。从眼下来看是卖早了,之前在中国建筑、万科A上犯过同样的错误,优秀企业应该允许与适度的泡沫共舞。

三、价值投资路上坚定的信念

        但斌说过,巴菲特的伟大不在于他在75岁的时候拥有了450亿的财富,而在于他年轻时就想明白了许多事情,然后用一辈子去坚守。我也很早就想清楚了一些关于投资的问题,所以避免了不少弯路。

1、“炒股”到底是赌博还是投资

        看你是怎么看待股票,如果认为股票只是“票”,买入是为了炒作,不管股票的价值如何,只期望有傻子在更高的价位接盘,那么,当然是赌博;如果认定股票是“企业的一部分股权”,仔细评估股票的价值,在物有所值(市场价格低于股票内在价值)的时候买入,在物超所值(市场价格远高于股票内在价值)时卖出,当然是投资。因为你买的是企业的股权,本质上和实业投资并无区别。因此,我对待股票、房产、债券、现金(理财产品)的态度是一致的,他们同样都是财富的承载体,不存在孰好孰坏,持有哪类资产取决于当下谁的收益率高。

2、关于目标收益率的问题

        2015年创业板如日中天的时候我就说“一年赚三倍的人很多,三年赚一倍的人很少”,这就是所谓的“慢就是快”。我努力追求巴老的境界,“牛市的时候跟上指数,熊市的时候大幅战胜指数”,长期下来复利会予以厚报。具体到收益率,我的目标是每年战胜沪深300指数10%,参考美股百年历史,股票长期回报率在10%左右,如果长期能战胜指数10%,就能获得接近20%的年回报,收益将非常可观。因此,我认为投资者应该每年审视一下自己的年度收益,5年以上的收益足够说明一些问题,如果5年以上收益是负数,那么还不如持有现金;如果5年以上年化收益<5%,那么还不如持有银行理财;如果5年以上收益比不过同期沪深300指数,那么应该放弃炒股,转而持有指数基金。投资者应该足够务实,正视自己。

3、集中持股还是分散持股

        投资理财有两句互相矛盾、似是而非的名言,“鸡蛋不应该放在一个篮子里”,“应该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看着他”,前者说的是分散持股,后者说的是集中持股。本质上,窃以为,如果投资者对买入的公司基本面有足够把握(公司所处的行业前景、竞争优势、财务状况、管理层能力和人品),集中持股可以创造最大收益(企业家都是集中持有自家公司);反之,如果投资者对公司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但是根据财务数据能判断其低估,那么就应该分散持股,追求大概率的平均盈。所以,鉴于个人能力,本人倾向于在低估的行业里适度分散买入龙头企业。

4、满仓持股还是动态平衡

        一直以来,看过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我是偏向于股债动态平衡的(50%的股票,50%的债券,股票上涨则卖出股票加仓债券,股票下跌则卖出债券加仓股票,从而维持股票债权长期五五开)。但今年受唐朝兄的影响,另外由于买了套学区房导致账户被动满仓加融资,我开始逐渐接受满仓持股穿越牛熊(超级牛市大泡沫除外)。满仓持股背后的逻辑是股票是大类资产中长期收益率最高的(高于房产、黄金、债券),如果长期投资没有业绩压力,持有收益率最高的资产当然是最明智的,找到“皇冠上的明珠”(最优秀企业的股权)长期持有是王道。其实,应该满仓持股还是动态平衡,没有标准答案,我现在的想法是,不为了平衡而平衡(茅台440元卖出就属于这类行为,因为股价上涨而卖出),除非股价严重泡沫(例如银行股集体3PB+,保险股集体3PEV+,茅台50PE)导致潜在回报率低于类现金,否则坚定长期持股。

5、“持有”是否等于“买入”

        关于这个问题思考了很长时间,源于身边的朋友对我说的最多的两句话,“这只股票都涨得那么多了,还能买吗”,“你的成本那么低,让我现在怎么买”。前面一句话好解释,股票值不值得买入永远只考虑现在的价格和现在的价值相比有没有便宜占,而不是看他涨了多少倍。后面一句话的意思则是“你买的早,成本低,所以现在可以持有,那可以买入吗”,唐朝的思考是买入不等于持有,因为两者安全边际不一样,我不认可。我认为,理性的投资者永远都应该持有性价比最高的资产,如果持有的不是性价比最高的资产,就应该卖出持有的资产而买入更好的资产,如果一直持有,则说明手里的资产是最优的。所以,假设一下我不小心按错按钮一秒钟将手里持有的股票全部卖出去了,我还是会在下一秒将原先持有的股票原封不动买回来,这样看来,我认为“持有”是等于“买入”的。

四、2017年比较成功的投资策略

1、分账户打新

        股灾后的新股发行新政是散户的福利,雪球上有投资者测算过单账户最优市值打新平均年化收益率能达到15%,所谓最优市值是单账户沪市市值15-20万,深市市值10-15万,市值在此基础上递增则账户收益率递减。感谢雪球诸君的分享,我在16年末17年初分散了三个账户打新股,16年中了5只新股,17年中了4只新股,尽管事实上分散的两只账户未中新股,但我相信概率的力量,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2、AH互换(搬砖策略)

        这是今年继续验证了很靠谱的投资策略,我直接贴上微信上对唐朝的回复。我的做法,第一步首要条件是选取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重要的是第二步确定合理差价中枢,这一步我参考两点,一是投资因素,A股由于有打新权益、分红税率优惠以及流动性更好这三点优势,经过评估我认为同一只股票A股较H股溢价5%-10%是合理的;二是投机因素,不同市场由于投资者结构不同有着不同的投资风格偏好,这一点我们必须重视同一只股票AH的历史溢价率,例如中国平安A/H溢价率中位数大概在98%,招商银行大概在90%,中国石化大概在86%;综合以上两点,大致可以判断每一只股票的合理价差。最后的搬砖则偏主观,合理价差上下5%-10%都可以搬,而我则是“左侧搬砖”分批搬。依据上述方法,成功在A股招行溢价30%时搬到H股,溢价5%时又搬回A股,平安、中石化、潍柴动力、比亚迪同理,截至目前还未有失手。

3、抄底创业板

        从绝对估值来讲,创业板其实没有到可以抄底的时候。年初时,出于配置深市打新门票的角度考虑,决定分散买入中小创。具体的选股策略是,上市满5年并剔除重组股,PE和PB在历史最低20%里的股票(越低越好),大股东减持的一票否决,PE或PB接近或创新低的加分,大股东增持的加分,跌破定向增发价的加分,创2014年以来股价新低的加分,牛市里最高价跌幅超过70%的加分,近五年ROE均超过或接近15%的加分,这样基本上能保证在垃圾堆里找出一些还能用的货色。回头看年初的建立的中小创组合,在创业板下跌的背景下取得了10%+的业绩。

五、2018年投资展望

        过去一年许多蓝筹股股价接近翻倍,绝大多数价值投资者看淡2018年,最大胆的价值投资者也警告要放低2018年的预期。这本身并不错,但不知道为什么我眼前出现了2006年底的情景,当时上证报在讨论持股过年持币过年,因为06年是牛市行情指数翻倍,所有绝大多数投资者对2017年持谨慎观点,说的最多的正是要降低对2007年的预期,可结果是07年上证指数到了6124点,至今还在十年前的半山腰。

        是故,2018年我继续秉承价值投资一贯的不可知,精选优质股票,全力做多中国。一定要推荐一只2018年我看好的基金的话,当然是雪球的蛋卷斗牛中国好资产。

        投资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我执着于在这场长跑中胜出,并且乐在其中。@蛋卷基金 @今日话题 

        2014年终总结: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2018-10-19 10:36

2018不知道看好了哪个呢?

2018-01-07 19:50

持有依据的是可能性,而买入依据的是确定性

2018-01-07 19:44

请问这是什么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