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值医疗耗材带量采购意见公布,医疗器械股暴跌!你怎么看?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96回复:204喜欢:37

#医疗耗材带量采购医疗股暴跌# 浙江省近期发布通知,公开征求《浙江省公立医疗机构部分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方案》意见。

浙江方案明确每个中标企业量价关系,与此前其他省份方案不同。此次浙江方案针对冠脉介入药物支架、冠脉介入球囊、骨科髋关节3类医用耗材进行带量采购,年采购量为2019年交易量的80%。采购周期2年。

按照量价挂钩原则,年采购量的50%分配给首选产品;年采购量剩余的50%,所有中选产品根据其中标价格由低到高按相应比例分配。当中选产品仅有一家企业时,年采购量的70%分配给首选产品,30%分配给中选产品。

浙江方案对中标企业的中标量和价都做了明确规定,这与此前的江苏、安徽、福建方案仅明确了采购总量的方式不同,可能会带来企业在降价上新的博弈。

市场担心,医疗器械的集采,可能和仿制药集采类似,鼓励公司降价竞争,压缩公司利润空间。乐普医疗爱康医疗微创医疗等个股近2日股价深幅调整。

你怎么看浙江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的政策影响?[为什么][为什么]

高值医疗耗材器械公司的投资逻辑是否发生了变化?你还看好相关医疗股吗?

$乐普医疗(SZ300003)$$心脉医疗(SH688016)$$信立泰(SZ002294)$
$爱康医疗(01789)$$微创医疗(00853)$

@双格@心中无股HK@微进化ing@海榕君@麓山论股@海豹突击SEAL@好赛道高增长好价格

全部讨论

2020-05-29 08:31

医保局唯低价论,从动机上看就是为了省钱。因为医保报销的支架故意采购劣质低价产品,患者知道后,一般来说只要有条件都会放弃走医保,改为自费用好的,这样医保就不用出钱,但是还会有很多人跑到外省去做,走异地结算医保,这是患者的对策。

2020-05-29 04:10

我市学校用电脑都是招标买的,每次中标的都是清华同方,价格低的都不可信的程度,结果是机子质量一塌糊涂,稳定性都很不好。招标明确的只是配置,同样配置的电脑价格差异大了去了。这种招标跟医疗器械,跟仿制药,可比吧?

2020-05-28 23:51

如果一个赛道毛利这么高,竞争还这么激烈,这一定是不符合逻辑不符合常识的。国家集中式采购只是表象,根源还是医疗器械行业护城河并不深,何况还没有考虑进口器械厂商的潜在竞争可能性

2020-05-28 23:31

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2020-05-28 23:10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才一个浙江就搞成这样,后面还有28个省呢

2020-05-28 22:59

1.这项政策改变了原有的利益分配模式,原来是出厂价2000的支架,2000给经销商(医疗器械销售代理公司),然后经销商卖给医院10000元,经销商赚大约1000元,主刀医生回扣3000元,医院,领导层,科室主任,下面各类人等再一起分4000元。医保局集采后,直接以3000元左右向厂家采购支架,中间环节被绕过了,这直接导致主刀医生不愿意做手术,大大影响积极性,因为没了之前稳定的每个支架3000元的回扣。医院也不愿意做,因为没有利润还要承担风险。
2.医保局唯低价论,从动机上看就是为了省钱。因为医保报销的支架故意采购劣质低价产品,患者知道后,一般来说只要有条件都会放弃走医保,改为自费用好的,这样医保就不用出钱,但是还会有很多人跑到外省去做,走异地结算医保,这是患者的对策。
3.唯低价竞标显然是不科学的,是对国产替代的打压和打击,照这样搞,谁还愿意搞技术研发和创新?既没有动机搞,也没有利润去搞。好的产品和差的产品,技术落后和先进的,一样卖,只看谁便宜,劣币驱逐良币,完全否定了技术创新,完全否定了品牌的价值,是对国产替代的残酷打压,也是有违上级精神的。

2020-05-28 22:46

医用耗材跟药品的竞争格局完全不一样,最新数据显示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占比70%,低端占比30%,而高端主要是国外的,国内高端中占比才14%,这里边医用耗材领域,我国心血管支架领域又是算追赶得最超前的,而这个领域也只有微创和乐普能跟国外的pk,并且这个行业属于极度细分的行业,不像医药,大家都往一处使力,况且医疗设备这一块,国内整体竞争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我认为医用耗材的带量采购,高端这一块大福降价的可能性不高!

另外还有一个渠道的问题,比如心脏支架医用耗材,国外基本都是代理商模式,销售人员比较少,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往往没得选,只能选国外的产品,市占率很高。而国内公司机制比较灵活,比较容易跟医院谈,如果产品质量上来,带量量能上来,其实对于微创和乐普来讲,反而是好事!

2020-05-28 21:41

医生怎么说,就怎么搞吧外行的人耽误事情

2020-05-28 21:05

浙江方案对中标企业的中标量和价都做了明确规定,这与此前的江苏、安徽、福建方案仅明确了采购总量的方式不同,可能会带来企业在降价上新的博弈。另外,医药、医疗器械股此前整体上积累了一定的涨幅,短期积聚了一定的获利盘,资金本身有获利了结的需求。

2020-05-28 21:02

如果现在做一个最坏的预计,高值耗材集采重复去年的仿制药带两采购的惨状,那么微创是否依然值得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