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_山石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39喜欢:32
我很同情这些投资者,但收到这样的结局又是必然的,所以他们并不值得同情!要买理财产品,正规银行多的是,不就是想多贪利吗?你想得到更多的利息,人家想要你的本金。现在连银行都基本上不做供应链融资了,当真这些草台班子水平高些?总之,出现这种情况是必然的。

热门回复

2019-07-11 09:41

有质量的讨论

2019-07-10 12:06

从另一方面说,银行某些业务做不来,不是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问题,而是技术手段跟不上,或者达不到。
譬如说的供应链金融,其实是需要大量的业务数据支撑,银行和诺亚都没有这些数据,怎么做?就尤如盲人摸象一般,出现这种被人钻空子骗的事,就难免了。这事,京东和阿里做,在自己的体系内可能是有优势的。因为他们有数据,知道真实的业务情况。

2019-07-10 11:35

中国的信用环境还不支持大规模做供应链金融。我行自2007年起强推,以失败告终。所以,只要看到有上市公司做类金融的,我一概不碰!看看前些年的p2p,小贷,国内贸易融资,基本上全死了,能苟活的也不会长久。这不是他们玩的,包括支付宝的花呗,京东的白条等等.不是这些企业人员不优秀,不是他们设计不出严密的风控体系,而是他们不能!如果按照风控的高标准,他们就无利可图。。。

我刚打赏了这条评论 ¥10,也推荐给你。

期待这种高质量的巅峰对决再多一些!

这就胡说了啊,这几年草班台子搞的金融创新,最后都是一地鸡毛,投资者吃亏。

供应链金融在银行内也只是对传统产品的补充,算是创新型产品,规模不大,主要还是风险相对传统产品要高一些,所以把这类产品打包成理财产品卖给个人客户就有点.........................

2019-07-10 12:00

不能这么说,金融产品和普通商品是不同的,不能用商场来比喻,像诺亚这种第三方机构卖的都是非标准化产品,主要靠的是收益大于风险,遇到有问题的产品也属于正常,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不是业务人员都把这当无风险产品宣传,即使你说的哪些从银行出来的精英们大部分也是销售能力比较高,有没有有能力判断所卖产品的风险不说,就是认真做产品尽调的都属于少数,之所以客户买大部分都是冲着高收益去的,只有真正做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这个行业才能健康发展起来,普通民众还是买银行的产品靠谱些,现在的环境三方平台都在努力拼规模,真要把产品的真实风险如实的告诉客户,可能会穷的团队都养不起

2019-07-10 11:20

金融讲究的不是效率,首先是风控

2019-07-10 11:17

关键是认知问题。

银行那批人认为自己风控做的很出色。。某种程度上来讲确实如此,假设一年一万亿贷款放出去,只要有1%净利润也就是100亿就足以秒杀大部分企业的利润了。。。那么就要追求最低风险放贷出去。。像债务这种系统性风险留给国家解决。。
至于如何为实体经济,为更多人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那就是喊口号罢了。。

人性是自私的,国内特别可怕的是没有形成各种利益群体相互制约的情况,那么某些强势群体就可以假借集体/国家名字为自我谋利益最大化。针对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当没看见不存在一样。

还有更可怕的是别人把新业务干出来了就眼红,要拿权利/政策制约。。[呵呵][呵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