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跳槽的最大风险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五一回来的第一个交易日,富国官宣了范妍的转会,是富国既白冰洋之后引进的第二位具备业绩和话题度的知名基金经理。

富国,目前是少数能称得上平台型公募的大厂,对基金经理的吸引力也比较强,旗下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已经有相当多是招揽的即战力了。

十年以及更早之前,富国往其他平台输出高管,交银总经理谢卫总、汇添富总经理张晖总、中欧权益老大周蔚文总,都是富国出去的大佬。

然后这些年富国反过来吸收基金经理,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市场上的主动权益布局,目前主要分三类,一类是易方达、交银施罗德,基金经理都是自己培养的,讲究造血和传承;一类是招商、永赢,正在发力团队建设,需要招募即战力;还有一类夹在二者之间,比如富国、兴全,之前有浓厚的自主培养传统,后来招募了很多新鲜血液,坊间流传富国、兴全的投研氛围比较好,基金经理对自己的持仓负责,买错了亏钱了,推票的研究员是不背锅的,所以口碑也比较好。

而关于基金经理公募之间转会这件事,利弊你得分开看——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喜爱的基金经理还在公募,至少还能买到,这是好事;

站在基金公司的角度,招募的基金经理作为新鲜血液,能改变一下基金公司内部浓厚的同质化风格。

但最关键的,还需要观察后续基金经理的融入和业绩持续性。

有业内的朋友锐评——一般情况下,基金经理如果不是在待遇上有特别重大的差距,或者在公司与领导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应该都不会轻易离开。

对基金经理来说连续长期的优秀业绩才是核心竞争力。

现在静默期越来越久,你的业绩中断时间就更久,还是有影响的。

而且,你业绩好没跳槽,市场对你的好感度有100分;一跳槽重新开始,好感度直接减半。

更关键的一点,就算基金经理离职了,规模和投研团队,都不是100%能被基金经理带走的。

事实上,这也是我认为的,基金经理跳槽的最大风险。

对此,我也统计了一下2022-2023年新上岗基金经理的规模,和之前离任的规模做了一个比较。

你们看,除非接手旧产品积累的存量规模,如果是直接新发,现在这个行情,以及大家对主动管理的态度,规模一时半会还真上不去。

好在基金经理也有一段保护期,不然压力还是不小的。

更关键的还有投研的问题,很多基金经理比较依赖自己研究员的推票,一旦你离开了这些知根知底的研究员,业绩翻车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对此,我挑选了二十几位相对知名,换东家前后管理时间相对够久的基金经理,比较了一下他们换东家前后的年化收益情况,挑选的是前后都经历了一轮牛熊,任职期限3年以上的基金经理,21-22年以后上任的那些只挨揍没赚钱的我就没放上来。

能发现几点——

1、基金经理虽说不择时,但对自己的业绩还是有感知的,所以很多基金经理辞职的时间点,还真就是市场的高位,比如2015年上半年的市场高点,而躲过下跌的基金经理,他的生涯业绩确实会更好看。

2、现在市场处于一个低点,在这个时候比较高点离职时期的年化收益并不公平,但结合亲身的投资经验相信大家也能隐约感受到,一些基金经理转会之后,业绩是不如以前的。

这里面有风格的原因,有现在市场点位的确很低的原因,但考虑到其中一些基金经理在新东家的投资时间够久,表现始终未及预期,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很多基金经理业绩的取得,确实比较依赖市场贝塔和团队,单纯宣传明星基金经理,显然有问题,所以理解监管限制明星基金经理的原因了吗?

3、有一说一,丘栋荣是真有本领,两次任职都在熊市底部,上任之后牛市开启,在汇丰晋信的时候年化超30%,在中庚也能超15%,业绩也能打,你很难说这是团队阿尔法,还是说就是丘栋荣自己的实力

所以大佬有野心,想要更高的待遇或者自己办私募,可以理解,难的是丘栋荣的继任者们,如何证明自己。

4、转会前后同样业绩没翻车的,还有周雪军、杨鑫鑫和栾江伟,他们在前东家业绩都还不错,在海富通、工银瑞信和中信建投的业绩也可圈可点,有理由相信这是他们自己的阿尔法。

5、价值型基金经理业绩的确更可持续一些。

虽说公募基金相对市场贝塔的超额主要来自于两波成长股大行情,但事实是做产业趋势和成长股的基金经理很可能就是一波流,短期业绩爆发式增长,然后惨烈下跌,再起不能。

而价值型基金经理,的确有更高概率慢牛、长牛,活得更久。

这件事跟市场风格没关系。

现在我们对成长和价值,一个习惯的思维方式是风格轮动,之前我也习惯这么想,但这么思考太难了,你想踩准切换节奏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去年好多朋友就觉得成长跌得差不多了,今年有希望超额修复。

事实证明,A股三大成长主题,新能源的竞争格局还在恶化,半导体还在等反转,AI还在讲故事,成长股相对市场的超额修复了吗?

没有。

看海外,格雷厄姆、老巴、施洛斯、约翰涅夫、乔尔蒂林哈斯特、塞斯卡拉曼、霍华德马克斯、邓普顿,但凡我们能叫得出名字、能活下来出书给大家分享投资见解的各位大佬,大部分都是价值派、估值派。

再看看蔡志勇、利弗莫尔那些弄潮儿,不是把客户的钱玩没了,就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玩没了。

所以各位,想活得长,不管你在哪个市场,安全边际都是必要的,而不管是哪个市场,价值派永远都是少数人。

基金公司,如果要培养基金经理,或者挖基金经理,价值派都是十分重要的,他们不一定能上太大规模,但从投资者的价值创造以及基金公司舆情口碑的角度,他们的价值无可替代。

一定程度上,这才是耐心资本。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富国洞见价值股票A(F019941)$ $工银创新动力股票(F000893)$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