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没人想当基金经理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4

过去几年,有两个职业贬值最快。

一个是基金经理,一个是理财师。

负贝塔+负阿尔法=拜拜。

不管是投行还是二级生意,大家都得看行情吃饭,行情不好,客户亏钱,声泪俱下的控诉,人人喊打的声讨,最后也是社会问题。

而且,我们国家眼下没有脱实向虚的基础。

监管对薪资的限制也是一种人力资源层面的引导,前几年高分英才各种学霸,最优先的择业选择一定是金融。

但金融本质上是服务业,他可以引导资源的分配,但本质上没有实体、制造业创造出的实打实的产品。

而国家的现实情况是,制造业立国,高科技追赶。

眼下正是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高科技、高端装备中去的时候,金融从各行各业虹吸高水平人才,显然与现实有些出入。

金融,不只是投资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限薪也好、降薪也罢,舆论讨论较多。

双方的立场、分歧都很大,盲目站队,都可能被冲。

而造成今天这种境地,原因肯定是多元的。

金融精英口碑普遍较差,给社会公众的印象是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动不动出现的绯闻和违法案件更是冲击着投资者的神经。

太接近《华尔街之狼》描绘的场景,对社会舆论没有起到积极的影响。

股市也好,资管也罢,他不单是投资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更是分配问题。

大家想想,2011年美国社会公众发起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不就是00年纳指泡沫破裂、08年金融危机,11年欧债危机背景下,十多年的时间股市不涨、经济不振,金融从业者被广泛诟病的时间段吗?

平民亏钱,金融业还在炫富,放在哪里,他都是个问题。

大家知道,投资界的领袖,我们敬爱的老巴,为什么会被冠以“奥马哈的先知”这种近乎宗教崇拜一样的荣誉。

一方面他的投资水平确实神级,一般人比不过;另一方面,还有他近乎苦行僧般的生活。

网上有很多关于巴菲特勤俭到抠门的案例。

比如老巴一直住在他1958年买入的老房子里,即便是老婆想搬家,他也不搬。

B站有up主上传,HBO拍的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一开场编导就给巴菲特冠以“钱的代名词”。

但就是这样的顶级富豪,他说“当我觉得市场不那么繁荣的时候,我可能会选2.61美元的套餐,包括两个香肠饼,我把它们夹在一起,然后倒一杯可乐。

3.17美元的套餐包括培根、鸡蛋和奶酪饼干,因为今天早上市场下跌了,所以我放弃了3.17美元的套餐,选择了2.95美元的那个。

某种意义上,老巴这个价值投资的先知,确实是道德楷模,离钱近的地方,最容易浪,大部分人做不到老巴这样的境界,所以他才这么让人佩服,这是实话。

良币留下,劣币再见

前两年行业的大发展,的确让一些名不副实的投资经理拿到太多钱。

错误的人拿错误的钱买错误的股票,结果已经注定了。

扎心的是,过往的学霸光环、人中龙凤,在牛市时可以吸引散户的艳羡,但这几年亏了这么多直接反噬。

投资者灵魂发问——专业投资者的“专业”体现在哪里呢?

假如真换了一群普通学历的上去,真的和现在的有本质区别吗?

确实不好回答。

虽说,我相信公募还是有不少勤恳工作的打工人,大家属于跟着一起吃瓜捞。

但既然做的就是这门生意,有人往牛奶里加三聚氰胺,就算你没加,股价也会跟着一起砸。

据了解,最近流传的120万限薪,似乎只是针对高管的薪酬,尤其是央企控股的公募高管,对基金经理的限制应该还没有正式开始。

可行业去产能肯定要做,从卖方研究员到买方基金经理,肯定会有一批下岗潮,也注定有一波离职潮。

即使大多数私募如今也是一个头两个大,但你不能不承认,如今在高毅封神的邓晓峰,在宁泉指点江山的杨东,在睿郡发光的董承非,以及夏俊杰、张翎等业绩非常好的这批私募基金经理,都是公募走出去的。

他们的离开,最影响的就是你我这些,买不起私募的普通人。

这也是行业改革的痛点——把德不配位、才不配位的洗出去,把勤恳做业绩,保持克制的投资经理留下来,而不是相反。

有人问,主观基金经理到底有没有意义?

肯定有意义。

投资实际上是资源的再分配,当资管从业者选择把资金配置到科技、高端制造方向上去,给他们高估值时,其实也是对资源配置的一种引导,以此催生更多的创业者,在这个过程中股价泡沫对投资人有冲击,但却实打实改变了世界。

这是一个悖论,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

归根结底,资管应当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也值得足够体面的薪酬。

但改革的过程肯定不会这么理想主义,只希望监管能做好考量。

金融终将高质量发展

从大学生报志愿开始,不同的时代有他风靡的专业,之前是土木、建筑,大学毕业就想进电信、银行、互联网大厂,金融这几年的火热,也只是时代的一个小注角而已。

人多的地方赚不到钱,人才供给过剩了,最后也只能等待出清。

未来,芯片、半导体、AI、生物科技、智能驾驶等等,高研发、高技术投入的岗位,待遇肯定不会差,更多的年轻人,会忘掉“基金经理”这个职业,转而选择新的岗位。

有一点可以肯定,金融行业终将契合时代的脉络,迎来他的高质量发展。#煤炭卷土重来,全线大幅反弹#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

全部讨论

05-08 16:44

2011年美国社会公众发起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不就是00年纳指泡沫破裂、08年金融危机,11年欧债危机背景下,十多年的时间股市不涨、经济不振,金融从业者被广泛诟病的时间段吗?
平民亏钱,金融业还在炫富,放在哪里,他都是个问题。
大家知道,投资界的领袖,我们敬爱的老巴,为什么会被冠以“奥马哈的先知”这种近乎宗教崇拜一样的荣誉。
一方面他的投资水平确实神级,一般人比不过;另一方面,还有他近乎苦行僧般的生活。

05-10 08:44

【限薪令下,没人想当基金经理了】
如果公募一哥张坤都只能拿120万,那下面的公募一哥们牛坤马坤,恐怕就只能拿着三五十万喝西北风了。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坦白讲,这对于公募基金行业的良性发展,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