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第一股”就要上市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个视频?

去年AI最火的时候,当然也是第一次3000点保卫战的时候,北落和巴菲特进行了一场虚拟对话——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AI“老巴”说的东西许多都体现在“国九条”里了。

再看AI技术本身,应用的是“出门问问”公司旗下AIGC产品“奇妙元”照片驱动功能,上传一张正面照就能推出自己的数字分身。

或许你们觉得,看上去还有点生涩,从样貌而言确实如此,声音基本有八九分神似了。

但是,AI领域的发展速度真的飞快,才过了半年时间“奇妙元”就已经升级到了第四代——基于多尺度3D模型WetaAvatar 4.0。

甚至于出门问问本身,也通过了港股聆讯,即将在港交所上市,我看很多媒体都将他形容为“AIGC第一股”。

AI创业要「产模结合」

以前我对AI的了解,更多还是局限在“大模型”上,对应用层的AI公司关注并不多。

之所以知道“出门问问”这个名字,也是因为韭圈儿之前的AI视频用过他们的技术。

现在既然要上市了,我也花时间研究了一下。

原来我们每天都在用出门问问的产品与技术,现在在抖音、快手的短视频里听到的那些AI配音“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小帅,这个女人叫小美...”其实就是出门问问旗下,“魔音工坊”的应用。

,时长01:22

现在的AI配音整体调调也越来越真,对那些口头禅、语气词,拉长音的细节处理已经相当到位,给我的感觉很像操着播音腔的真人。

AI的技术在发展,国内围绕AI的创业也层出不穷。

就说大模型,光是2023年公开的大模型就有上百个,称之为“百模大战”并不为过。

但光有模型显然不够,人们的新鲜劲儿一过,大模型的访问量往往会暴跌,其实很难形成用户的粘性。

所以最关键的还是要找到应用,以此为基础打通商业模式。

但对于此,如今的科技界似乎有些分裂。

一类是技术派,比起企业家,他们更像极客和科学家,提到的几乎都是算力、千亿参数大模型、AGI,他们认为技术进步可以降低模型运营成本,在这个过程中新应用的解锁将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但另一种没有这么笃定技术,相比之下他们更看重商业逻辑,认为AI创业者最应该做的就是尽快落地商业应用,尽快实现自主造血。

出门问问的创始人李志飞,处于中间路线,他觉得技术很重要,但没必要卷千亿参数的大模型,而是应该重视应用,把产品和模型结合起来。

对此,他称之为,「产模结合」。

说到李志飞,他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系博士,之前在谷歌任职,懂语音,懂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是国内最早在AI领域创业的技术大拿之一。

一路走来,李志飞很受关注,也拿到了包括真格基金、红杉资本、谷歌、SIG海纳亚洲、歌尔声学等知名公司的投资。

曾经,李志飞也有着工科生自己的追求,但多年的创业早已让他意识到——理想是一码事,商业是另一码事。

如果一家公司只有模型而没有应用,那很容易陷入技术人员的自嗨,不断烧钱但始终找不到变现的渠道;如果一家公司只有产品而没有自己的模型,那又缺乏核心的竞争力,很容易被别人超越。

只有找到应用场景,将合适的AI能力投入其中,才是最适合大多数中国AI公司的选择。

出门问问的产品矩阵

去年开始,出门问问开始全力做小参数的大模型,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序列猴子”。

像前文提到的奇妙元第四代WetaAvatar 4.0技术,就是整合了大模型“序列猴子”的文案生成能力,以及“魔音工坊”的高质量语音合成技术实现的,效果其实很不错。

而除了魔音工坊,出门问问还推出了魔音海外版dupdub,AI写作助手“奇妙文”、AI绘画助手“言之画”以及前面提到的AI数字人“奇妙元”。

在AIGC内容解决方案上,出门问问的应用矩阵已经初具规模。

不只面向C端用户,出门问问还在B端,为汽车、金融、医疗等行业,提供AI语音交互为核心的软AI企业解决方案,和To C不同的是,To B应用本身的需求更广,也更容易变现,是绝大部分企业实现商业闭环的第一步。

在硬件上,出门问问拥有搭载虚拟助手的TicWatch系列,是行业内少数具备软硬一体能力的AI企业。

就在去年去年,出门问问的AIGC收入已经占到了公司总体营收的一半,在AI创业公司里也做到了头部一级。

这应该是国内首批找到盈利模式,从而实现自主造血,不再完全依靠烧钱的AI公司。

最后的话

之前,朱啸虎接受采访时说过这样的话,Next China is still China。

“因为中国创业者真的很厉害,现在去找宏观的人聊,找二级投资人聊,大家都很悲观。

但是你和创业者聊天,很幸福、很兴奋的。”

也许,不远的未来,我们还能看到更多的AI应用落地,也许未来某个炸裂的To C应用也在某个角落悄悄诞生,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而已。

对中国的AI创业者来说,我们有数据、有需求、有变现场景,其实机会还是很多的,大家要有信心。

本质上,中国的创业者还是最乐观最积极的一批人,大家在用一种更辛苦的方式做多自己,做多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