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分众股东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4回复:126喜欢:75

闲话不说,直接聊数据吧: 2017年总计点位为182万个,2024年为307万个,均含加盟和外购部分,于6年多点位总计增长70%左右。公开数据如下:

根据计算得出(年营收÷总点位数量)。

2017年。单点均营收:6593元/年。

2023年。单点均营收:3876元/年。

2024年3月末,创收能力相比17年差太远了,这里我之前有咨询过董秘,说实际价格下滑了不少,但是具体比例非公开数据不方便告知,之前有一次调研,孔副总有提过价格差40~50%,如果顺利回到18年单点创收水平,营收则为202亿。

说到这里我觉得肯定会有人来说扩的都是些低质量点位,跟以前高质量点位没法比,这个方面如果跟踪足够深入的投资者应该看过了新扩张的智能屏对外销售价格表,实际上与原联播网A1、A2两个套餐价格还要贵,如果要抨击这点逻辑,可以先去好好做好功课以后再来论证。

第二个是分众的客户里18年以前客户结构是以互联网收入为主,这类客户属于初创型公司,也就是说这部分客户都缺钱和缺自身造血能力,品牌推广这些开销就严重依赖于外部融资,资本方投钱,有钱了才能砸广告和品牌塑造,所以大家说的周期性就源于此,其实实际上谈不上什么周期性,只要投融环境正常即可,当然,经过五年的客户结构调整,互联网客户从18年占比60%+,到目前占比11%,大客户当真是拦腰折断,而且根据2023年Q4与2017年Q4的互联网融资情况来看真的是就比较直观:

2017年Q4中国互联网融资额为159亿美元,2023年Q4只有9亿美元,仅有17年Q4的零头,也就是说这些公司融不到钱,互联网客户的弹性营收部分就起不来,说真的这个数据对比起来,我真是看吐了[尴尬]。一级市场融资环境真的是糟糕透顶,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的业绩,这几年等于说是把大客户推倒了重新来,深层次的逻辑上来说,确实好不容易。

第三个讲亮点:亮点1:持续下降的应收款净值,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持续优化,其次是管理层对于广告款的催收力度加大太多,当然这点上如果放开资质审核、放宽账期,业绩会好很多。

亮点2:租赁成本变化:2017年自营点位159万,23年259万个左右,租赁成本分别为24.6亿、28.7亿元,相当于说走到今天自营点位规模增加了64%,租金成本仅增加16%,是远低于点位增加的规模,所以五年以来基本可以断定上游的话语权弱,而且新潮传媒号称:抬高价格抢点位的传闻也是在数据上直接证伪。


4.只是可惜了,扩了那么多点位,季度营收还不如18年(这里更坦诚点讲:是在应收款多产生7亿的情况下才保持27亿的营收体量)这点确实值得投资者反思,是数据思考不够,还是具备错判?说实话一季度我并不满意,当然我满不满意对于市场舆论或者公司本身来说并不重要,但是它的恢复程度的速度是低于预期的。导致多年来不断的坐冷板凳,当然一季度大多数公司都比较不乐观,经济环境糟糕,我客观承认作为一个广告公司,非刚性支出的来讲,这样的大环境下确实也算不容易,再者分红角度来看确实慷慨与尽力,所以我不怪你,我知道你已经很努力的在维护股东利益,所以我愿意本着在吃一年的苦的决心,去持有和看接下来的经营表现。

再者我只是个微不足道的投资者,当然更是个商人,商人是逐利的,进取之心的驱使之下,我不可能一直去主动坐冷板凳,所以你加油,我陪同,你实在不行,我就坦然放手。$分众传媒(SZ002027)$ #今日话题#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悠闲后半生05-01 06:54

天气有时下雨有时晴,环境有不好的时候就有好的时候。分众经过了新潮和疫情的双重压力测试,期间还经历了大客户结构的调整;但公司一直是盈利的。公司赚的是真金白银,能把赚到的钱全部分掉而不影响经营,这样的公司在A股能有几家?;这些个事实告诉我们:1分众的生意模式优秀,有护城河;2企业经营的韧性较足;一旦环境好转,增加的营收几乎全都是利润。3对股东慷慨友好,股息率达5%。4海外拓展有一定的期待空间。
综合来看:分众就算躺平维持现状,也有稳定的股息可以收;而一旦环境好转或海外拓展突破,那利润的增长就很可观。唯一的隐忧在政策监管,其他都不足为惧。

溯一05-01 07:47

理解企业的不容易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因此降低预期,我以为是投资的第一步。
从企业经营角度,6年前的时代背景是,人口红利正当时,城市化进程加速,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始普及,在蜜月期的中美关系、便宜的美元和双创政策鼓励之下,超级繁荣的互联网新消费创业周期开启,分众传媒刚好卡住了3亿大城市人口的线下流量唯一入口,生意想不火都难。
而到18年贸易战和20年的疫情之后,形势完全反转,之前普遍看好的内生动力不再,外部环境甚至到了恶化的程度,加上之前太赚钱的名声引来了百度和京东一再加持的竞争对手,分众的日子不好过是自然的。
反过来想,如果一家企业能够在外部环境完全反转的情况下,积极应对新趋势,实施新策略,寻找新客户,调整收入结构和客户结构,一点点恢复到之前巅峰期的收入规模和利润,那么这家企业一定是做对了什么。
虽然明知启发式思维在投资中是有害的,但我总忍不住把当下的电梯媒体类比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纸媒,而分众相比新潮、城市纵横以及其他竞争对手,就是华盛顿邮报和奥马哈太阳报的关系。我需要提醒自己的是,老巴买入华盛顿邮报的价格是8.5倍市盈率。

好市多m05-02 12:55

既然降价这么多,经扩张后还能维系这个净利率,如果生意没有护城河、上游话语权强势,分众话语权弱,那么财务表现确实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你的假设性原理是没有来源的,低不低头玩手机另说,广告的效果源于:高频、低干扰、重复,分众在做的事让4亿主流人群看10次,不是让13亿人看一次,所以谢谢你的风险提醒,但是不足以改变经营本质。$分众传媒(SZ002027)$

武士刀05-01 17:25

$分众传媒(SZ002027)$ 电梯广告目前毛利60%,净利40%存下降空间➕抖音广告对电梯广告的降维打击。分众传媒的安全性太差了。无论是电梯广告的价值是否会在抖音视频广告的打击中衰落(大逻辑)还是电梯广告40%的净利率是否存在很大的下降空间(小逻辑),都存在很不友好的趋势走向。

well亲whatsup05-01 04:07

经济在复苏但很缓慢,老江已经尽己所能了,a股里比分众好的有,不多,但位置也高到下不去手,现在把分众卖了,真没啥买的了
美股也在高位拐头向下了,都没啥下手的了,熬吧

全部讨论

05-01 07:15

过去一年的股价其实已经反应了分众的相对艰难。之所以一直拿着,是觉得分众是不是迟早也能享受到AI的助力从而反应在股价上。一是AI助力分众的策划和生成优质内容的能力。二是一些中小客户利用AI技术生成内容后在分众投放可以节省制作费用,相当于分众的客户群应该是可预见会扩展的。可是股价上好像分众根本没有粘过这波波澜壮阔的AI潮

05-01 09:09

我觉得分众的问题在于没有创新,没有任何创新了。广告都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了。举个例子,他能否根据进电梯的人不同而投放不同的广告呢?

05-01 05:30

虽然经济有所恢复,但现在经济大环境依然不好,是收集筹码的时机,千万不要灰心,当然对2024年的预期也要降一降,不可能有2023年的利润增速。

05-01 05:08

这么多年你一直是分众的超乐观多头,到现在信心也不足了啊

05-01 09:13

对外销售价格表 跟 实际成交价格 之间肯定会有大的折扣,尤其是江总谈的大客户

05-01 12:12

竞争对手其实不少

前几年互联网公司是营收主力,是因为那几年移动互联网处于大发展阶段吧。现在互联网行业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发展空间了,至少目前还没有出现大家一起疯狂竞争跑马圈地的互联网领域。互联网客户我觉得不需要再指望了。
但可以指望一下别的行业,比如新能源汽车、AI大模型等。经济发展总会产生新的卷起来的行业,分众传媒是个卖铲子的,别的行业竞争越激烈对它越有利。
然后,消费品行业的客户,目前来看是可以做分众传媒的基本盘了。消费品天生需要不断打广告,就算成名已久的那些世界性品牌也一直在打广告,这一部分的营收应该是可持续的。
所以,我的看法是,目前都是50亿左右的利润大概可以看做是基本盘,基本盘大概是可以有一个个位数得缓慢增长,这个不期待太高,比GDP增速稍微高一点吧。然后想要更多的利润,就要看其它行业的竞争情况了,这是必然会有的,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而且不会持续。
对于分众,我和有位朋友的反思结果是一样的:没买错,但买贵了。如果四块钱的价格买,肯定是没问题的。

05-01 10:08

还失落,已经很好了,到目前为止没谁能撼动分众在梯媒领域的地位,我也在重庆,重庆的豪门传媒能打过分众吗?

05-01 07:57

主要是大家觉得分众没有想象力了但是我总是感觉他还能微成长

05-01 10:42

分众本身没问题,出问题的是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