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一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5喜欢:15
理解企业的不容易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因此降低预期,我以为是投资的第一步。
从企业经营角度,6年前的时代背景是,人口红利正当时,城市化进程加速,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始普及,在蜜月期的中美关系、便宜的美元和双创政策鼓励之下,超级繁荣的互联网新消费创业周期开启,分众传媒刚好卡住了3亿大城市人口的线下流量唯一入口,生意想不火都难。
而到18年贸易战和20年的疫情之后,形势完全反转,之前普遍看好的内生动力不再,外部环境甚至到了恶化的程度,加上之前太赚钱的名声引来了百度和京东一再加持的竞争对手,分众的日子不好过是自然的。
反过来想,如果一家企业能够在外部环境完全反转的情况下,积极应对新趋势,实施新策略,寻找新客户,调整收入结构和客户结构,一点点恢复到之前巅峰期的收入规模和利润,那么这家企业一定是做对了什么。
虽然明知启发式思维在投资中是有害的,但我总忍不住把当下的电梯媒体类比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纸媒,而分众相比新潮、城市纵横以及其他竞争对手,就是华盛顿邮报和奥马哈太阳报的关系。我需要提醒自己的是,老巴买入华盛顿邮报的价格是8.5倍市盈率。

热门回复

是的,有些红利就是一次性的,移动互联网这么大的toC经济爆发是很久才会发生一次的。
分众作为投资来讲,主要问题还是不够便宜。

有道理,我们和巴老那时候的情况并不一样,如果低于12pe买,基本上机会可能10来年轮动一次

确实,之前的钱太好赚,感觉这些互联网企业融资上市来的钱不是钱,一掷几亿金[捂脸]。未来我认为分众还是有不小机会赚到超过巅峰时的61亿的,一来日用消费品牌以及其他各种2C产品和服务的广告需求一直在,总盘子持续上升的概率大,梯媒作为线下广告的首选投放媒体,没有理由不分到一杯羹,而且在线上广告越来越贵的时候,也许某个年份还有机会拿到惊喜的份额。其实互联网大企业也还有增加线下广告投放的需求,之前的减员增效并非完全的常态;二来分众经过新潮一战,收获了不少经验,包括一二线城市加密了近一倍的优质媒体点位,而且意识到视频的广告效果远好于海报之后把视频媒体的点位增加了近3倍,可能也包括自动化上刊之后的运维人员大幅优化等;三来出海作为收入增长的第二曲线,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初的两次海外并购说明海外业务已经开始全面提速,老江甚至把海外业务做了分拆,引入海外业务扩展团队股权激励计划,这是比之前的单纯引入LG和GIC等地头蛇作为股东方更为积极的策略。

同意。我记得老巴在股东信中回顾华盛顿邮报的案例时,说的是计算价格和价值的比例关系并不需要特别的商业洞察力。
我觉得比较难的是,一是平常心,在业绩特别好的时候不过度乐观,差的时候不悲观;二是逆向能力,既要有反过来想的思维方式,还要有行动的勇气,而后者需要建立在投资组合的多样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

经典评论收藏
老巴在股东信中回顾华盛顿邮报的案例时,说的是计算价格和价值的比例关系并不需要特别的商业洞察力。
我觉得比较难的是,一是平常心,在业绩特别好的时候不过度乐观,差的时候不悲观;二是逆向能力,既要有反过来想的思维方式,还要有行动的勇气,而后者需要建立在投资组合的多样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