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的中医解剖原理(六经@少阴病)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3喜欢:7

一、少阴肾经的经络循行

 

六经之中,少阴和太阳,是相表里的,太阳主表,少阴主里;

 

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可以看到太阳经与少阴经的关系:

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脊椎两侧,到头顶;

膀胱经的其中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

足太阳膀胱经,经过膝盖后方的窝中(委中),向下通过小腿腓肠肌部,出脚外踝后方,沿脚第五跖骨粗隆,到小趾的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再看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路线:

起于足小趾下,斜走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

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于腘窝内侧半腱肌腱与半膜肌之间,上经大腿内侧后缘,通向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还出于前(中极,属任脉),

沿腹中线旁开0.5寸、胸中线旁开2寸,到达锁骨下缘(俞府)。

肾脏直行之脉: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挟于舌根两侧。

肺部支脉:从肺出来,联络心脏,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足少阴肾经循行路线的关联要点:

1) 出于脚心、涌泉、脚后跟;脚后跟疼与少阴有关;

2) 络膀胱,属肾;肾阳不足与少阴有关;

3) 沿着喉咙,挟于舌根两侧;喉咙痛,舌根肿胀,与少阴肾经下寒上虚热有关;

4) 同气相求的少阴心经属君火,君火不能顺利下降,瘀而生血热、瘀血;

 

二、少阴病的总纲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这句是《伤寒论》中少阴病的总纲,语句很短,但是内容很多:

1) 脉微,微是按上去,几乎没有弹力的意思,像按在了内酯豆腐上面,毫无反弹的力量,也几乎感觉不到跳动;代表阳气非常少,就是我们常说的肾阳亏损,总体表现为手脚发冷,全身发冷;

2) 脉细,是手腕处的血管很细,正常人的脉管直径在4-5毫米,这个细的直径可能是在2-3毫米;细代表血液很少,血流供应量很小;

3) 但欲寐,是指白天犯困,晚上又睡不着;由于脉搏又微、又细,血液的供应量严重不足,身体器官获得的能量(阳气)、营养物质严重不足,白天精力就不充沛,身体希望通过躺着、睡觉来减少能量在白天的消耗;到了晚上呢,身体又担心睡着了以后,心肺休息了大部分功能,身体的血液和阳气供应会更加不足,危急生命;于是身体就亢奋,不让大脑和身体睡着,形成了又累又睡不着的恶性局面。

 

三、少阴病的特征

除了总纲的“脉微细但欲寐”之外,少阴病还有一些典型的特征,《伤寒论》列举了五六句条文:

第282条、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按:

其中,心烦、渴、欲吐不吐,反映的是少阴肾经上端的虚热、上逆;

其中,自利、小便色白,又是拉肚子,又是小便白,反映的是少阴肾经下端,身体下焦的寒凉之极;

 

 

第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按:

脉阴阳俱紧,脉搏的寸脉和尺脉都是紧绷着的,反映的是寒凉既在表,又在身体深处;

其中,反汗出,反而大量出汗,这就违反常理了,说明阳气在往外跑,叫亡阳,内在极冷,阳气收不住了,才往外跑,属于少阴病;

其中,法当咽痛而复吐利,应该会出现咽痛,咽痛是少阴病的典型症状;而且又吐又拉的局面,咽痛和吐,是少阴肾经的上端虚热和上逆;利,是拉肚子,是下端极寒凉;

 

第284条、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按:

其中,咳、汗,是少阴肾经上端虚热的表现;热已经向肺传导了;谵语,是热入侵心包的表现,开始说胡话了;小便难,是体内津液被热大量地消耗,使得小便难了,浓度高,颜色应该也比较深;所以推测是被外力施加的火气所劫的原因,当然也有可能是食用了高热的、火气很大的食品;

 

其中,下利,还是有下焦的严重虚寒,拉肚子;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按常理,上面热像明显,咳、汗出、谵语、小便难,那么下利的很有可能是湿热、黄水;

 

第285条、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按:

这条很有可能是解释总结上面284条,脉细沉数,细是血少,数是血有热像了,沉是病邪在体内深处,甚至有水湿内停;总之体内的正气也很弱,体表的正气会更弱;

强制发汗,会进一步消耗体表和体内的正气,变成第284条的,热像进一步增加;

 

第286条、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按:

少阴病,脉微阳气严重不足,所以不可以发汗,发汗会进一步造成阳气外跑,亡阳;

阳气已经虚少,尺脉又弱、又涩,尺脉对应在身体下焦,涩说明阴血也少,甚至有瘀血、干枯的迹象,所以也不能攻下,攻下会进一步恶化下焦正气虚衰,以及阴血枯竭的局面;

总之少阴病,内在正气和阴血都虚少,一般不能发汗,也不能攻下;

 

小结一下少阴病的特征:

1) 脉微、细,但欲寐;

2) 少阴肾经上端虚热:欲吐不吐、渴、汗出、咽痛、心烦、小便难、脉细数;

3) 少阴肾经下焦寒凉:下利、小便白,还有恶寒、手足逆冷,脉阴阳俱紧;舌苔应该以白、奶白黄、水滑、垢腻、舌根厚腻为主。

 

四、少阴病的【活证和死证】

少阴病是比较严重的病症,肾阳亏损严重,加上虚热上扬,

所以少阴病的【死证】比较多:

 

1) 少阴病的死证

294、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按:

少阴病,手足厥冷,就是体内阳气虚衰,没有汗,本身没有表证,没有亡阳,但也没有更多的津液;如果强行发汗,必动其血,身体的热量不能通过汗来排出,只能调用血液来充当津液,血有可能从口鼻或眼睛里渗出;

这种就叫“下厥上竭”,下焦寒凉之极,上焦燥热枯竭。这种病人,就比较难治了。

 

295、少阴病,恶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按:

少阴病,恶寒,身蜷曲,已经冷得缩成一团了,又腹泻,手脚还发冷,这种情况属于极度的阳虚,治不了了;

当然实践中,还是可以用大剂量的通脉四逆汤,治治看;

 

296、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按:

吐、腹泻,四肢厥逆发冷,下焦寒凉之极;同时躁烦,有虚热,身体亢奋起来希望对抗一下寒凉,这种情况属于死证;

 

297、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按:

下利腹泻停止了,但是头眩晕,觉得头被不停地闷住一样;

说明,这种腹泻停止是假象,是因为下焦津液极度匮乏没法拉了,才看不到腹泻了,实际下焦寒凉还是很严重;又出现了头眩晕,被闷的感觉,上焦虚热上攻到头部,属于死证;

 

298、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踡,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按:

四肢厥冷、恶寒,而且冷得身体蜷曲,脉搏都没有了,属于下焦极度寒凉;

不烦而躁,烦是阳虚,躁是阴虚;

极度寒凉,还阴虚,属于死证;

 

299、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按:

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恶寒、四肢厥逆,保持一段时间不治好;

再出现呼吸很浅,呼和吸之间,叫做息,息高,就是吸不了多少气,呼不了多少气,肺部已经衰竭了;

这种情况属于死证;

 

300、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按:

少阴病,脉微细沉,寒邪在体内深处,总想躺着睡着,没精神;

同时,汗出、想吐,说明有虚热上逆的情况了;

过了一段时间,开始腹泻寒凉更严重了,烦躁也加重了,躺下也不行,睡也不行;

这种情况,属于死证。

 

小结一下少阴病的【死证】:

① 本身少阴病,脉微细、四肢厥逆、下利、恶寒;又有虚热上逆汗出、想吐;

② 下焦寒凉加重,下利、身踡、脉不至;

③ 上焦虚热也加重,息高、头眩、自冒、口鼻眼出血;

 

2) 少阴病的活证

既然有死证,那活证有哪些呢?

 

287、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按:

脉紧,自下利,脉暴微,都是下焦寒凉的表现;

这时出现,手足反温,脉紧没有了,表示要好起来了;

即使有烦,还有下利,但是,一定会好的;

 

288、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踡卧,手足温者,可治。

按:

恶寒,踡卧,表示寒凉很重

下利,如果腹泻停止了,不是津液匮乏拉不出来了;

手脚自己温热起来了,那么有被治好的可能;

 

289、少阴病,恶寒而踡,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按:

恶寒而踡,寒凉很重,时自烦,也有虚热自烦;

这是如果出现“欲去衣被”表示身体有点温热了,可治;

 

292、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按:

少阴病,吐、利,但是手脚不逆冷,反而发热的,说明阳气还比较充足,有能力温热手脚,也有能力在表层发热,抵抗寒邪,这种情况就死不了;

如果还有脉不跳动的,在足少阴肾经的穴位上,灸七壮;

 

290、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按:

少阴中风就是桂枝加附子汤的症候;

少阴中风和伤寒,除了有太阳中风伤寒的类似症候外,同时要有虚寒的表现,这就是区别。寸为阳,主表,阳微就是寸脉无力;

尺为阴,主里主下,阴浮就是尺脉有力,里面津血和真火足,病要好了。

 

小结一下少阴病的【活证】:

① 本身少阴病,脉微细、四肢厥逆、下利、恶寒;又有虚热上逆汗出、想吐;

② 但是出现了,手足自温、去衣被、手足不逆冷,反发热、阳微阴浮,都说明体内阳气正在恢复,寒邪稍有退却,可治。

 

 

五、少阴病的方证类别

少阴病的方证类型比较多,我们分为三个方面:

1) 寒化证

少阴的本质是寒邪入侵体内下焦深处,所以首先是寒化证;

2) 热化证

少阴肾经,与少阴心经通气相求,少阴心经属君火,病变后难免热化,引起瘀热和血热;

3) 兼证

太阳表证和太阴水湿证,其他六经也多兼有;

 

 

(一)少阴病的寒化证

少阴病的寒化证,我们分为

1) 纯寒证

2) 真寒假热证

3) 吐逆证

4) 寒郁证

 

1) 少阴病的纯寒证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的主证:四逆、入口则吐、干呕、下利、脉沉、脉弦迟、恶寒、自汗出、但欲寐;

用四逆汤:

甘草2两(炙) 干姜1两  生附子1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这里用的是生附子1枚,估计在15-20克左右(干燥后);

没有要求先煮2小时,取其生附子破寒凝的能力,强力温肾阳;

炙甘草干姜汤,用于太阴虚寒严重的:四肢厥逆、吐逆、咽中干、烦躁,这里取了一半剂量;

 

四逆汤,方剂很简单,生附子温肾阳,温少阴;甘草干姜温太阴虚寒。

 

2) 少阴病的真寒假热证

31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315、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

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31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少阴病的真寒假热证,非常普遍,非常容易出错;

所以单列出来重点讲讲:

 

本身少阴病就有虚热的假象,比如吐逆、咽干、烦躁;

但是这里假热的迹象,更加明显,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干呕、咽痛;

从古人的书籍资料上看,更多的假热还有:

① 浮热,稍按之则不热;

② 颧面浮红而游移不定;

③ 身热而欲近衣被;

④ 口渴而不欲饮,或渴喜热饮,或溲清便溏;

⑤ 手足躁动,但神态安静;

⑥ 舌苔虽黄,但舌润质淡;

⑦ 脉虽洪大,但无力或迟。

 

如果判断错误为里热证,用寒凉药物,那就死定了;

 

但是我们一定要摸摸脉搏,发现:脉微欲绝,还有的有下利清谷,就是真寒假热证;

 

真寒假热有三个方剂:

白通汤: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热)

白通加猪胆汁汤: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通脉四逆汤: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按:

葱白,外白内青,起到沟通上下、沟通阴阳的作用;适合沟通上热下寒;有的案例上下相反,是下热上寒,身上发冷,但是两脚燥热,放在冰水里都不解热;

 

人尿咸寒、猪胆汁苦寒,方便被寒凉的下焦吸收,避免大热的药物,突然激荡腹部寒凉,造成打嗝或其他冲突的症状;

实践中,人尿和猪胆汁,病人都不太愿用,这种大热的药物,我们多冷服比较稳妥;

 

一般认为,上热下寒的叫做戴阳,用白通汤;内寒外热的叫格阳,更严重,用通脉四逆汤;

 

3) 少阴病的吐逆证(吴茱萸汤证)

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的吐逆证,很象太阴病的症状,不同点在于:

① 少阴病的基础症状,但欲寐、四肢厥逆,关尺脉都微细;太阴病是食不下、自利益甚、腹满、腹痛,关脉弱,尺脉不微细;共同点是吐、下利;

② 吴茱萸汤证,烦躁欲死、头痛、吐涎沫;

 

4) 少阴病的寒郁证(四逆散证)

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甘草(炙)  枳实(破开,用水浸泡,炙干) 柴胡  芍药

 

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理解的少阴病症方剂

1) 首先是四逆,四肢厥逆,手脚冷,说明下焦寒凉,符合少阴病的主证;

2) 其次或有腹中痛,可能有瘀血,用白芍,我们在小建中汤里知道类似用法;

3) 或泄利下重,有腹泻,但是还有下重,说明不通畅,大肠里有阻碍,用枳实破寒凝积聚;

4) 炙甘草,自然是轻度温中;

5) 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胸口瘀堵,肝经、胆经或肺经上的瘀堵、郁结,用柴胡;

总的来说,是下焦腹中寒凉,造成腹痛瘀血、大肠冷积聚、胸口的肝胆气郁结。

 

(二)少阴病的热化证

少阴病的热化证,分为:

1) 咽痛证:少阴肾经的上端血热,在喉咙处;

2) 心烦证:少阴心经的瘀热、瘀血;

3) 便血证:下焦寒凝后,瘀堵日久生热,大肠产生脓血;

4) 腹实证:大肠津液匮乏,大便燥结僵硬;

少阴病的热化证,是由于少阴心经属君火,因此少阴热化后,有热证和血症;

 

1) 少阴病的咽痛证

310、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31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312、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313、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按:

少阴病的咽痛,首先有少阴病的基础病,下焦比较寒凉寒凉,伴随着上焦、胸上部的津液不足,实际属于阴证、寒证的虚火上扬;舌像应偏白腻水滑,脉象应偏微细;

应无苔黄舌红、脉洪数有力,如果当做阳证、热证,用寒凉清热、敛肝木清肺热的药物,必然导致虚火更盛、下焦更寒、下利更严重;

所以用猪肤汤、甘草汤、桔梗汤,生疮的用苦酒汤、半夏散汤等;

① 喉咙比较干燥的感觉,用猪肤汤;

② 痛的感觉,用生甘草汤,更重的用桔梗汤;

③ 咽痛严重,喉咙生疮、糜烂的用苦酒汤、半夏散或汤。

这里的咽痛,还包括声音嘶哑、失声等喉咙症状。

以上方剂中,猪肤汤的猪肤、白蜜、米粉;生甘草、桔梗;苦酒(米醋)、半夏、蛋清,这几样起到滋阴、清热、燥湿、化脓的作用,但是不会寒凉伤脾;

实践中:

很多咽痛是由于外感风寒触发的,本质上还是少阴原有寒凉在先,外感风寒,加重下焦虚寒,加重上焦津液匮乏;

由于咽痛的本质,还是因为下焦的虚寒,因此,温热中下焦太阴脾的甘草干姜汤,也能使喉咙转好,改变咽痛的少阴寒凉的本质,再配上述如苦酒汤。

 

2) 少阴病的心烦证

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319、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有心烦,应该有瘀血、血热之类的,用阿胶;当然二者瘀血的位置不同。

 

 

3) 少阴病的便血证

293、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306、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307、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按:

三个条文合起来看,腹痛、小便不利,热在膀胱;下利不止便脓血,是下焦瘀热化脓血了;

 

4) 少阴病的腹实证

320、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1、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322、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按:

三个条文合起来看,腹胀不大便、自利清水、口燥咽干,应该还有手诊腹痛不能按,尺脉应该沉实数,用大承气汤;

 

(三)少阴病的兼证

1) 少阴病的表证

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30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按:这两个区别

少阴病,刚得没多久,发发热说明表阳气还充足,脉沉有水湿,用细辛;

少阴病,得了一段时间,脉应该是浮紧可以发汗,没有水湿,可以轻轻发汗,用麻黄甘草,不能用桂枝否则发汗太过,因为还有少阴基础病,虚寒比较严重,用附子温阳;

 

第20条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

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第290条、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这第20条,跟第290条中的少阴中风是一个意思,也可以说,属于少阴病,加太阳表证。

2) 少阴病的水湿证

304、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305、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按:

附子汤的组成:

附子二枚(破八片,去皮)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真武汤的组成: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两个方剂的方药基本一致

温阳用附子,祛水湿用白术、茯苓,腹痛身体痛、关节痛,用白芍;

附子汤证,有水湿,但恶寒更严重,加人参补太阴脾虚;

真武汤证,有少阴病,水湿更严重,加生姜助祛水湿;

重点提一点:

平常祛水湿的,舌苔水滑厚腻的,多用这个方根,白术4两 茯苓3两,而且一定要量大(1两=15克),效果就立竿见影了。

 

319、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按:

这条其实是与316条真武汤相对应的

真武汤属于少阴病水湿阻碍阳气的升发,猪苓汤属于少阴病,水回收障碍;

渴和心烦,都是热证,本属少阴病,现在有热证,这时的下利和咳,就不是寒证了,应该还有脉的沉细数;

虽有热证的咳,但是没有少阴病的咽痛,说明不是严重的热证,而是热证夹杂水湿;

水湿又渴,说明有水循环回收部分的水瘀堵,用猪苓泽泻等;

心烦不得卧,加了阿胶祛淤血,我们前面讲了。

 

 

六、少阴病全面总结一下:

 少阴病之所以有寒化证和热化证,都是跟少阴肾经和少阴心经的经络循行有关

少阴病的寒化证

1) 纯寒证

2) 真寒假热证

3) 吐逆证

4) 寒郁证

少阴病的热化证

1) 咽痛证

2) 心烦证

3) 便血证

4) 腹实证

少阴病的兼证

1) 表证

2) 水湿证

 

少阴病就讲到这里。

 ==================

延伸阅读

《怎样自学中医? 》

《怎样给自己看病》1--7

《伤寒论》的中医解剖原理(绪论)

全部讨论

2022-07-19 17:13

老师这章的内容深入浅出,总结直指要害!刚好可以学习改善我的水湿症状!

2022-07-17 22:03

谢谢老师,有系统的,有条理的讲解中医!

2022-07-24 08:01

先生,少阴主里的话,那是不是要把怎样给自己看病里的六经的分组理解的图修改一下,原理解以为,太阳病和少阴病都会肤表及肌肉层面,阳明和太阴与腑腔相关,是不是应该从六经的循经脉络走向再结合表里虚实再考虑属于哪个层面的病?另外,药的性,味,寒,热,归经如何学习呢,每味药的量用多少,如何把握?感谢先生一直以来的无私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