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自己看病(3)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3回复:36喜欢:19

我们多数人,觉得这几篇文章,看起来很费劲;

但跟病痛的痛苦相比,跟被西医蹂躏相比,跟被平庸的中医医生几个月无效的苦药灌下去的痛苦相比;

自己花几天时间,转换思路,专心弄明白人体内在规律,弄明白自己病痛的原因,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药不懂,可以先放一边,先理解人体的三大运行规律是关键。

简单梳理一下看病(1)(2)的内容

看病(1)

我们讲的是【吃和拉】的病变

主要是人体中空部分的胃和肠的问题

我们叫(-1)太阴病和(+1)阳明病

太阴病(太阴湿土)

主要是指脾经的病变

主要表现是吃不下、肚子胀、大便细软易溏,舌体淡嫩、舌苔薄白腻、脉右关无力

治疗方法,主要是干燥、运化脾经的白术、生姜、干姜、炙甘草、花椒、小茴香等等

脾经,不是单独的一个脾脏(西医叫胰腺),而是一整根经,和她遍布全身肌肉内的经络

以后我们讲其他脏腑的时候,大家也要想到是一整根经络,不是单独的一个脏器

太阴对应到人身体的经络,是足太阴脾经和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是从脚到胸口的一根经络

手太阴肺经是从手到胸口的一根经络

(有兴趣的可以搜索经络图看看,对理解有帮助)

阳明病(阳明燥金)

主要是胃经和大肠经的病变

主要表现是吃了食物,堵住了,要不堵在胃,要不堵在小肠大肠里面

治疗方法主要是通便,用厚朴枳实大黄之类的

也有堵在最上面,往上吐的瓜蒂散

有太阴病的便秘,不是阳明病,不能通便,只要治疗太阴脾经,就自动通了

也有无形的高热堵在胃里面,人会发高烧、头剧痛

治疗方法用白虎汤,大量的生石膏,速效

阳明对应到人身体的经络,是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是从脚到脸上的一根经络

手阳明大肠经是从手到脸上的一根经络

脾升胃降是我们讲的第一组人体内在的循环

这里的胃降,是真的胃降,吃下去的东西,要往下走

这里的脾升,不是真的升,是运输的意思,类似快递公司,把包裹发往全国各地

看病(2),我们讲的是

【睡觉和怕冷】的病变

关联的脏腑,都是心和膀胱(肾)

心是一颗太阳,膀胱是海洋,肾是膀胱藏精气(肾阳)的地方

是海洋蒸腾,太阳照耀、下雨回流的一个循环

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晚睡、入睡难、睡眠轻、中间醒、白天困乏

怕冷,主要表现是手脚冷,身上感觉发冷

我们叫(-2)少阴病和(+2)太阳病

少阴病(少阴君火)主要是肾的病变

主要表现为怕冷、但不发烧、睡眠障碍

治疗方法主要是温肾行水

温肾用附子、淫羊藿、杜仲

行水安神、助睡眠,用茯苓、茯神、砂茯神和龙骨牡蛎

少阴对应的是足少阴肾经和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是从脚到喉咙的一根经络

手少阴心经是从手到腋下的一根经络

太阳病(太阳寒水)主要是体表的病变

无汗、怕冷、发烧,要解表散寒,麻黄汤

有汗、怕冷,发烧,要温热经脉,桂枝汤

太阳对应的是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是从脚,沿脊椎两侧上行,到头顶的一根经脉

手太阳小肠经是从手,到脸上部的一根经脉

所以颈肩背腰的疼痛都是太阳经着凉了

在麻黄汤或桂枝汤的基础上,大量加葛根

太阳病的本质,是全身的血脉

脉管里面的是血液,是心脏(心包)生成的,经过小肠送到全身,再回收到肝

脉管外面的是津液,是膀胱蒸腾起来的水气,经过脾经运送全身,再回收膀胱

血阴虚,属于太阳病

中医里大家习惯叫肾阴虚,让我们误以为主要在肾,其实,血不主要靠肾,靠心和肝

所以我前面说叫肝血比较好,也可以叫心血,因为今天的看病(3)里,还有肝木,我们还是叫血脉、血虚、阴血虚吧(抱歉)

血虚(血阴虚)表现为:舌头干枯、身上抓一道就很红消不掉,睡觉时身上滚烫,或无故出血

治疗方法凉血活血,用白芍、熟地黄、丹皮、生地黄、阿胶等

这些药都助寒助湿伤脾的,不是真阴虚不能用

一般太阴病和少阴病的前提下,血脉是寒凝的,还没有瘀血血热,更没有阴血虚,我们用桂枝温通血脉即可

重度痛经、闭经、经期提前推迟、崩漏,都是血瘀阴虚,太阳病的方剂,前面讲过了

轻度的痛经,是血脉上的寒凉瘀堵不是真阴虚,虽然有皮肤干、嘴唇干裂、眼睛干,但是有少阴病和太阴病,只要解决少阴病和太阴病,温肾燥脾,血脉寒凝就可以恢复

当然,置之不理,时间长了,血瘀加重,就变成真阴虚了,这是同时还有少阴和太阴病,用金匮肾气丸,轻轻凉血为主附带温少阴肾阳运化脾经

【口渴和尿】补充一下

因为脉管外面的是津液,是膀胱蒸腾起来的水气,经过脾经运送全身,再回收膀胱

所以口渴和尿的病变,也是太阳病

这里的口渴,是总想喝水,同时身上不出汗

是水蒸腾起来之后,下雨环节的故障,下不下来,是在肌肉层水气瘀堵的病变

用五苓散或茯苓桂枝甘草汤

但如果口渴又同时出汗,那就是阳明病的热,消耗的水分导致的口渴,白虎汤或承气汤治阳明病

尿黄、尿不出来,尿血,膀胱部位肿大,甚至膀胱癌,是膀胱湿热,是太阳层水循环的病变,前面讲过用滋肾丸、猪苓汤、桃核承气汤,同时考虑太阴少阴病和后面的少阳厥阴病

但初期尿频,还没有变成太阳病膀胱湿热,仅仅是少阳病肾阳虚,阳气不足,收不住尿液

阳痿早泄和遗精,早期一般也是少阴病,不是太阳病,是肾阳虚肾阳不足,举不起和收不住,治少阴病就可以;但拖延日久,也会发展为太阳瘀血阻碍,或后面厥阴病的大寒中夹杂的瘀热

好了,前面我们回顾了

吃和拉的问题

睡眠、阳虚、阴血虚、尿的问题

接下去,我们讲【郁闷和愤怒】的病变

都是与心情有关的问题

第三组:

(+3)少阳病VS(-3)厥阴病

人体最里面的腔道,是胃和肠,有太阴病和阳明病

人体最外面的表层,是皮肤层,有少阴病和太阳病

以上二者之间的,如上图的黄色部分,是我们所有脏腑依托的一个腔体,这个腔体的病变,表现出来就是郁闷和愤怒,与此直接有关的是肝和胆两个脏器。

跟前文不同的是

少阳病,对应的是足厥阴肝经

厥阴病,对应的是足少阳胆经

对应关系交叉了

很多名家的书籍和讲座里面,少阳病是讲得很多的

但是厥阴病都讲的不清楚,他们自己也都承认没搞太明白

然后有些名医大师,干脆说六经分类跟身体经络没有对应关系

但是前面4类病,跟经络的对应关系是很贴切的

不对应的话有些病症的原理很难讲清楚

我也因此,徘徊郁闷了很久,一直感觉理不顺

后来我自己发现

少阳病主要是足厥阴肝经上面的病变,是肝木不升的病变,属于阳性病变,正气较强

厥阴病主要是足少阳胆经上面的病变,是胆火不降的病变,属于阴性病变,正气较弱

如果把对应的经脉交叉过来,就很好理解了,只是不习惯有点别扭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总结,事先说明一下

补充20220730:

==================

这段描述有点问题

原理一直不能理解,少阳相火是下降敛降的,以为少阳是上午的太阳,太阳是中午的太阳,阳明是下午的太阳;以为只有下午的太阳,才是下降的,阳明燥金;

实际不是这样的,三阳分别都有敛降,少阳胆经的少阳相火,也是要敛降的,而且下降很强烈;

所以少阳胆经的气血是下行的,厥阴肝经的气血是上行的;

所以,肝木升,胆火降

本文的对应关系也要纠正回来:

厥阴病,对应足厥阴肝经病症

少阳病,对应足少阳胆经病症

更多阐述内容,请看另外两篇文章《<伤寒论>的中医解剖原理—六经@少阳病、厥阴病》

学艺不精,特作补充说明,抱歉,20220730

下面继续原文

===============

简单地说,肝木负责升,胆火负责降,是第三组人体的内在循环

正是我们今天要讲的

(+3)少阳病

伤寒经方大医胡希恕,称少阳为半表半里,我觉得不好理解

如果对应到肝经上,就很好理解了

肝经,主升发,像一颗种子要发芽,要破土而出,像一棵竹笋快速生长,这就是厥肝木的能量状态;

《黄帝内经》说,东方青色入通于肝,东方是太阳升起的能量状态,青色是春天的能量状态。

少阳病的总则是: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

基本上是温热向上的,攻击头部孔窍的病症,不是很激烈,但是很不舒服。

为什么叫少阳病?(肝木不升)

一天当中的凌晨3点到上午9点,太阳初升的这段时间的能量状态,一年当中,对应的是春天,春暖花开,阳光普照,就是少阳的能量状态,我们叫做少阳;

少阳的意思是阳气还不是很充分;

对应到我们身上,我们说交叉一下,就是足厥阴肝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经两根经脉;

这两根经脉的能量状态,就类似于太阳跳出海平面,初升的这种能量状态;

像一颗种子要发芽,要破土而出,像一棵竹笋快速生长。


太阳初升的能量状态,是比较暖和的,大家这个时间段也喜欢出来晒太阳,春天也喜欢出来踏青,肝经这里叫厥阴风木;

这个厥阴,就是指,能量由阴转阳的能量状态,跟太阳初升的能量状态是一样的。

木,就是向上生长的意思;

风,是生长过快,血液供应不上,有点干裂、颤抖;

常说的手发抖、腿脚不利索、中风就是指肝经升发过快血液供应不足,筋上缺血,叫肝风,这个生长过快,属于厥阴病,我们等会再讲。

如上文,交叉后,讲起来真是别扭,

我们记住,少阳病,肝木不升,就行了。

少阳病的辅助症状:

 

伤寒论中有详细的论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或咳者。

我们总结一点,少阳病的总特征,就是郁闷,心情不愉快。

肝木在向上生长过程中,遇到了瘀堵,所以郁闷不愉快,肋下痛、肚子痛、默默不欲饮食,心烦想吐又吐不出来。

肝经的病变,肝囊肿、肝癌、甲减,很大部分都与心情郁闷有关,抑郁症也有肝经郁结不舒畅有直接的关系。

少阳病,肝经不舒畅,女性患者偏多。

少阳病的治疗方法:疏肝

少阳病的主要药物是小柴胡汤,有中成药小柴胡颗粒,很便宜。

对应的蔬菜是韭菜和佛手。

生活中,出现口苦、咽干、一会冷一会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肚子不舒服,只要舌不红、苔不黄,大胆服用小柴胡汤,平常人吃2-3次没有副作用。

有时候感冒发烧了,吃了解表药,又吃了温太阴的药,还是全身难受,甚至全身痛,就是肝木不升,正气把邪气往外赶,还出不来,堵在肌肉层,加吃一包小柴胡颗粒,再捂下被子,出点微汗,感冒就好了。

小柴胡的配方

柴胡12克,黄芩9克,半夏9克,人参6克,炙甘草5克,生姜9克,大枣4枚

分解学习一下:

大疏肝气:柴胡

微降胆火:黄芩

微降胃逆:半夏

温热脾经:党参、生姜、炙甘草、大枣

这里我们看到,大量的药还是用在太阴脾经上面的

肝气不疏、心情郁闷的前提,还是因为有太阴病

疏解肝气,让肝木顺利生长,用较多量的柴胡;

肝木负责升,胆火负责降,所以用小力度清热苦降的黄芩,降一下胆火;

半夏微降阳明胃经,配合升脾经。

这个方剂,是非常重要的,用的次数非常多;

它有2个循环的配合关系,肝升胆降,脾升胃降,大家仔细体会。

逍遥丸

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看它的配方:

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

分解学习一下:

温运太阴:炒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

疏解肝木:柴胡

凉太阳血脉:当归、白芍、薄荷

跟小柴胡相比,不同的地方是:

逍遥丸有点轻微的瘀血血热的胀痛,小柴胡汤有点胃逆想呕

柴胡疏解肝木,温运太阴都是类似的。

这个方剂女性用的比较多,早期的甲状腺肿大就可以用,前面的文章,我讲过我用过治疗家人轻度的甲状腺肿大,也就吃了1-2小包就好了,到现在快8-9年了没有复发;

当然,现在回看,我当时中医还没摸到门道,还没有考虑太阴和少阴的问题,治标成功了,本还没有治;

到甲状腺肿大的中后期,逍遥丸力度就不够大了,还要加凉血祛淤血的,还要加温太阴温少阴肾阳的药

小柴胡汤治疗虚人感冒

虚人,就是太阴虚寒的人

小柴胡汤是可以用来治疗西医所谓的肺部感染的(感冒);

如果是纯粹的肺部感染,那么往往会表现为全身的疼痛、鼻塞,还有头晕等症状,此时把脉会有浮紧的感觉,用太阳病的麻黄汤;

但是如果人本身存在太阴病,那么浮紧不容易马上产生,会出现脉象稍浮,这就是虚人感冒,经常会用小柴胡汤来治疗。

西医所说的胸膜炎、风湿性胸肌炎、肋间神经痛等,有以上脉症的都可以使用小柴胡汤。

本质上都是肝经向上受到郁闭造成的。

小柴胡汤治疗高热

这个我们前面阳明病提到过

发高烧,高烧一直不退,小柴胡汤加大剂量的生石膏(80克)煮水,能够非常快地降温;

遇见小孩子发高热,只要舌苔是白腻的,或者轻微有点黄苔,用小柴胡汤加生石膏,退烧效果非常快;

对于高烧日久,医生都搞不清楚原因的,也可以考虑使用小柴胡汤加生石膏;

这也是肝经上升过程中,不舒畅的原因造成的。

但是如果舌苔几乎没有,而且舌质很红了,就要不能用小柴胡汤了;

因为肝经是升了,而且升太过了,是胆火不能降下来,火热造成体液不足、舌体红、舌苔没有、口渴、眼睛干涩等症状,要改用清热为主的感冒药了;

此时有咳嗽的,脉数有力,舌体红,可以用麻杏石甘汤,有中成药麻杏止咳片。本文后面厥阴病还有咳嗽小案例。

小柴胡汤治疗肚子痛

肚子痛有两种

一种是偏表的,左关脉浮滑类似于太阳证,用小柴胡汤;

应该兼有怕冷发烧的感冒症状;

这就是肝经不升造成的。

一种是偏里的,没有左关脉浮滑,类似于太阴证,用小建中汤;

应该就有太阴证,舌淡嫩、苔薄白;

我用过,中成药小建中颗粒,吃一包就好了,可以巩固再吃一包。

这实际上还是太阳病,太阴寒凉凝结了小肠周围的血脉,太阳病轻度瘀血在腹部。

当然还有其他的肚子痛,不属于少阳病:

比如:肚子按了痛,是大便便秘,是阳明病要通便,用小承气汤;

比如:痛经,是太阴病少阴病寒凉,造成的太阳病轻度血脉寒凝,用生姜红糖、附子干姜。

妇科“见鬼证”。

疑神疑鬼,心情苦闷,而往往会伴随着月经问题;

西医解释为神经官能症之类,就是肝经不升,用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治疗部分癌症

有都很多中医曾经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过肝癌,疗效非常好;

包括肝囊肿、甲减都是肝经不升,心情郁闷为主;

不管是什么癌症,只要有少阳症,都用小柴胡汤;

当然还要兼顾太阴和少阴的病症。

服用小柴胡汤的反应

服用小柴胡汤,部分人会有一个很明显的反应,那就是战汗,不要害怕,这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表现;

伤寒论上写着: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你可以喝点热水帮助一下正气,出点汗,病就好了。

为什么小柴胡汤,少阳病,能治这么多病症?

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肋下痛

大家回到前面的图,看这个五脏六腑生存的这个大腔体,这个大腔体,从下到上,在肝经不能正常升发的时候,各种杂七杂八问题就很多,但都有心情不愉快的因素;

你理解了少阳病的肝升的精髓,不管是什么复杂的病,小柴胡汤都有可能1剂见效2剂全好。

寒凉影响肝木升发

有的小孩半夜咳嗽,你看时间,就是晚上1点开始,每天都是晚上1点开始咳嗽,实际上,就是肚子冷了,阻碍了厥阴肝经的能量升发,从太阴病脾经寒湿去治疗就可以了;

有些疝气的,小孩也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也有,小肠向下突出,进入下体或阴囊了。实际是肚子冷,肝经受寒,肌肉没有力量拖住小肠,任其下坠导致的,是太阴病和少阴病;

西医的方法很搞笑,通过手术把下面肌肉给缝起来,不让你小肠掉下去,就算完事了。

寒凉的肚子并没有解决,其他病还会来。

手术本来拉一刀的,现在推荐更贵的手术方法,叫微创,实际上是改在肚皮上钻三个洞了。

中医的治法,还是暖肚子,治太阴治少阴,肚子暖了,肌肉有弹性了,自己就回去了,其他病也不会来了。

以上这些都仅仅是下面肚子冷的,太阴病和少阴病,还没有恶化到上面有瘀热,胆火还能下降,还不是厥阴病,太阴少阴寒凉导致的肝木不升。

说一下【甲减】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西医叫甲减),中医类似古代的瘿病,在女性最多见。

除了肿大的甲状腺,其他的症状,包括吃饭差、但体重增加、疲劳、冷漠、便秘、月经异常、思维及动作迟缓、皮肤干涩、脸色苍白、皮温低、皮肤干燥、头发稀疏、指甲厚脆,无欲望的表情,伴有水肿,还有乏力、怕冷、记忆功能减退、反应迟钝等现象。

甲减的原因

1)心情不舒畅

由于长期忿郁恼怒或忧思郁虑,使气机郁滞、肝气不舒畅;

2)饮食伤太阴脾

饮食寒凉水湿,导致气滞痰凝,壅结颈前,则形成瘿病;

3)血脉凝滞

由于前面太阴病脾经寒湿,导致少阴病,身体手脚寒凉;

少阴病肾气寒凉,影响心血肝血在血脉中的运行,女性血脉又尤为重要,受痰气凝滞,产生太阳病的血瘀,使得瘿肿较硬或有结节。

每个人的情况,略有不同,但基本围绕以上几个层面,太阴病、少阴病、少阳病和太阳血瘀。

甲减的治法

甲减的原因搞清楚了,治法自然就出来了,少阴太阴太阳少阳四个层面同时治疗。

少阳病:疏解肝气

中  药:小柴胡汤

中成药:小柴胡颗粒

食疗方:韭菜、佛手

太阴病:温脾祛湿

中  药:白术、干姜、炙甘草、砂仁、薏米炒熟

中成药:理中丸、香砂六君丸、四君子颗粒

食疗方:黄豆、生姜、花椒、葱白葱须、小茴香、桂皮(对太阴而言力度不小)、薏米炒熟

少阴病:温肾补阳

中  药:附子、淫羊藿、杜仲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食疗方:无

少阴病:补肾精(邪气驱除后再用)

中药:葫芦巴籽、益智仁

中成药:无

食疗方:黑木耳(力度小)

少阴病:睡眠不好安心神

中  药:茯苓50克煮水,重度失眠改为:茯神15+酸枣仁10

中成药:安神定志丹(淘宝有)

食疗方:桂圆、荔枝肉,茯苓

茯苓,没有副作用可大量煮水,与附子搭配,前文少阴病中讲过

太阳瘀血:

中  药: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二陈汤(祛痰但力小)

       其中凉血活血:   当归、白芍、熟地黄、丹皮、生地黄、阿胶、血竭

        其中祛痰:半夏、陈皮、郁金、胆南星、瓜蒌壳、枳壳、桔梗、竹沥

中成药:桂枝茯苓丸、金匮肾气丸,均另+二陈丸

食疗方:阿胶(力大少量用)、枸杞(力度偏小),+红糖,+陈皮(祛痰湿)

以上各个方面的药,选用不是全用

如果开方的话

象这种复杂的病症,控制在10-12味药为最佳,当然有很大的难度;

现在大部分的中医医生都在14-18味药;

如果简单的小病,少阴不存在问题的,控制在7-9味药;

要保证效果,还要用药少,说明开方的人,对人体六个层面、三大循环认识清晰准确,这是我们要努力向仲景和清末大医,学习的根本。

中成药多味配合,虽然方便,但搭配有点小麻烦,成分比例不好控制。

先扶正后驱邪

如有少阴病,须做重点,并日常坚持太阴病的调理,此为扶正

同时缓缓疏通太阳瘀血,轻轻疏解少阳肝气郁结,此为驱邪

扶正先行,驱邪为辅

用药后,邪气会被打败,但不能一次性赶出去,要根据自我情况变化,每隔2天,重新梳理一遍,微微调整

治疗时长

查看网上公开的医案的全程记录

现在中医业内公认的名医的医案,以上这种复杂的病症,一般在2-4个月治愈,恢复如常;

清末至解放初期,全国公认的顶级名医的医案,如上复杂病症全部治愈,恢复如常人,30天-60天。

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紧抓这背后,对人体内在运行规律的深刻认知。

少阳病,肝木不升,就讲到这里

(-3)厥阴病

 

厥阴病的判断总原则: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消渴,就是非常渴,喝了水还渴,没完没了;

饥不欲食,就是很饿了,但是不想吃饭,说明胃有邪气了;

食则吐蛔,现在身体里没有蛔虫可以吐了,都让抗生素、各种食品的防腐剂给杀没了,其他大量有益菌也同时被杀得差不多了;

下之利不止,有太阴和少阴病,稍微吃点凉的就拉肚子,有时天气冷风一吹,就拉肚子去了。

以上症状要同时出现三个,就可以判断厥阴病了,单独1-2个,可能是太阴病、少阴病或少阳病。

胆火不降 

厥阴病的表现,是上热下寒

下面手脚冷,吃什么寒凉都拉肚子;

上面心口热,吃什么火热的都上火;

本质上,是前面肝木升上去了,但是相火降不下来,胆火不降;

生活中,脾气大、怒气多的人,就是胆火不降,男性多。

胆火不降这个核心,各种书上都承认这个事实,但没说这个是厥阴病的核心;

大部分名家都对厥阴病解读很少,只是对乌梅丸方剂本身做些解释,建国后的几个大名医也表示不是很明白。

胆火不降我个人认为这是厥阴病的核心

认识到这一点,则一通百通

当然我不是说我比前辈厉害,我肯定经验不足,但是我总是在想,《伤寒论》不会脱离人体内在运行规律的,从这点出发不会错。

为什么胆火不降呢?

还是因为太阴病和少阴病在的原因,同时连带阳明胃经的不降;

阻碍了胆火的归降入肾,相当于阻碍了太阳的落山,该凉凉不下来了。

正常的能量不让它顺利降下来,如果不让它入肾被吸收,为人体所用,单纯地去清热的方法,浪费人体能量的自我循环,就不是一个好的思路。

厥阴病经典方剂:乌梅丸

乌梅丸是伤寒论中厥阴病的经典方剂,有中成药卖。

乌梅丸的组成:

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我们分解学习一下:

收敛肝木:乌梅拌陈醋,占一半量,突出以酸制肝风;

大降胆火:黄连、黄柏,苦寒燥湿清热,针对口苦、舌红、苔黄、小便赤等胆火不降;

温热太阴:细辛、干姜、蜀椒,大辛大热温太阴,针对的是腹胀,腹泻,久咳,纳差 ,久泻等太阴证;

针对口渴:党参,给脾经提供津液,也是太阴;

温补肾阳:附子;

温通太阳:桂枝、当归,温通血脉针对手脚冷血脉寒凝。

看上面的用药思路,你发现没,厥阴病,实际上是太阴病脾经寒湿恶化,产生少阴病肾阳虚,最后恶化产生肝木升发太过,胆火不降。

所以厥阴病的人,是上面热,下面寒;

这种人吃什么都上火,吃什么都拉肚子,手脚还冰凉。

现代人,这样的例子很多,因为被从小教育长期使用寒凉食品,不让吃就跟要他命似的,导致太阴和少阴都寒凉,同时因为吃得好,吃得多,上面的胃又有瘀积,而生热了;于是同一个位置的胆受连累,胆火不能速降,再连累心脏(心包)。

中成药乌梅丸,药方比例是固定的,跟不同患者个人情况上下匹配程度,有时候不那么精确,所以有时候效果不好。

有经验的中医医生配乌梅丸(直接煎汤药)的时候,比例是灵活的:

如果这人上面热一点,上面的清热药就加重一些:半夏、陈皮、黄芩、黄连、黄柏;下面大热的药减少一些;

如果下面肚子冷、脚冷一点的,下面的温阳的药本来就比较多,保留,上面清热的药减少。

乌梅丸,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方剂

因为它既有肝木升发太过,有胆火不降,有太阴寒湿,有少阴虚寒,有太阳寒凝,5个层面的病症,只差一个阳明病了;

学中医的人,如果真正掌握了乌梅丸,并能灵活调整上下比例,那基本上是掌握了中医看病的核心--------我们花这么多文字写的,六个层面的病症;

这样的中医医生,应该任何病都不在话下了。

胆囊炎

2014年前后,我一个很年轻的同事,有少量的胆结石,医生就建议把胆切除。

我那时中医还没入门,脚指头想想就不应该切胆;

叫我同事不要切,让他去看中医;

吃了几副药就好一些了,现在回忆起来,虽然几个医生水平有限,没有治根;

到现在快十年了,也没见他复发。

胆囊炎或胆结石

现在医院医生最喜欢做切胆的手术了

胆囊切除以后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胆汁反流,经常会出现肚子胀,肚子不舒服,吃东西后不消化,这是西医自己的说法。

其实本质上,并没有解决胆火归降的问题;

十几年后,进一步引发肝经的病变,肝囊肿、肝纤维化、乳腺癌等等,大概率会来到。

妙治小咳嗽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

儿子关灯睡下不到5分钟,就不断地咳嗽,过几分钟咳几声,持续了十几分钟没有停的意思;

我看已经关灯了,怕孩子他妈不让起来喝药,就想怎么简单一点解决他这个咳嗽;

睡前,看过儿子的舌苔,有点偏红;红代表热,加上现在咳嗽,那应该是肝气偏旺,胆火下降有阻碍,以至于冲逆了肺,产生咳嗽;

如果舌苔不是偏红,是偏淡有薄苔,那么这种咳嗽,应该是风寒着凉了,可以用感冒清热颗粒加温燥脾经的理中片;

现在是舌苔偏红,肝木升发太过,胆火不降,怎么做最简单呢?

我想,乌梅丸是用乌梅来收敛肝木,助降胆火的;小青龙颗粒治风寒痰湿咳嗽,是用到了五味子;

都是酸性的,酸收敛肝木,助胆火下降;

那可不可以用醋呢?

于是我到厨房用调羹,滴了1/6--1/5调羹的陈醋,倒了1/3杯温水,调了一下,自己尝了尝,一点点酸,很淡很淡,送到房间给小孩喝了;

刚喝下不到一分钟,儿子说没有咳的感觉了。

果真,喝下后,当晚再也没有咳过一声,第二天晚上也正常。

这个思路的原理,就是判断舌头偏红,咳嗽是肝木升发过强,胆火不降,肺金被冲逆了,那用酸收敛;

只要稍微帮助一下身体,身体自己的循环就启动了,所以只要几滴醋就很有效果。

我们学中医,就是要这样思考,这样用药;

把握人体循环的症结点,轻轻地帮她一下,循环起来,病就会很快好起来;

即使很复杂的病症,这也是这个思路。

肝风

我们常说的肝风,是血液供应不上,肝木继续升发,肝木干裂、部分身体颤抖,就好像冬天北风吹着树枝;

部分老人的手发抖、腿抽筋、面瘫、嘴歪,就是指血液供应不足,筋上缺血,叫肝风。

头痛,尤其是偏头痛,如闪电般头痛;

因为肝经上到头顶。

同时或有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可以考虑天麻钩藤饮(有中成药)。

手脚抽搐、口眼歪斜

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可以考虑用羚角钩藤汤(这个没有中成药,淘宝上有药丸)。

这是个温热病中的方剂,针对阴血虚,肝风重度上扰的症状,

我认为牵强一点,可以归类到厥阴病中,核心原理就是抑制升发过度的肝木,清上热、大降胆火。

胃病是厥阴病

 

胃病的表现,有上腹部的不适,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然后表现为上火、牙疼、浓痰、口腔溃疡、失眠、心痛等等;

胃病的前提,原因是有太阴病在先,脾不升胃就不降,进一步导致胆火也不降;

舌苔一般有水湿、齿印,同时又有薄白腻,薄黄腻的舌苔,形成了脾湿和胃热的共存;

当然太阴的寒湿更重,胆火的热不太重,苔微微黄,不是很黄、不是黄厚。

所以治胃病,不复杂,首选是要先配太阴病的药,茯苓、干姜、炙甘草、白术;

然后再加治胃病,降胃热的药:半夏、黄芩、黄连,我们在胃病的治法里也讲过。

再配上竹茹,降胆火。

如果还有手脚冷,全身发冷的少阴病,再配上附子。

本质上还是一个乌梅丸方剂的微调。

有中成药左金丸,但不精确针对每个人。

西医看胃病,又是做胃镜,又是吃幽门螺旋杆菌之类的药;

人体的运行系统没有调整,脾不升胃不降,胆火也不降,没有运行起来,你去杀菌,治一辈子都治不好。

我朋友说,这些西医胃药,奥美拉措之类的一吃,过半天,就发现尿变黄了。。。

然后第二次,他挂300块的专家号,排队的人等一个上午;

轮到到他的时候,特意问了一下专家,这些药有没有副作用,会不会伤害肾脏。

那个专家一本正经说“这是全国统一的!”

人家既不回答你,有副作用还是没有副作用,也不回答你,对肾脏会伤害还是不会伤害;

人家理直气壮地回答你:这是全国统一的!

吞酸吐酸

吞酸吐酸,也可以叫胃病;

胃口的酸水向上涌,来不及吐出,又咽下,酸味刺心;

有时候饮食稍不注意,气候变化,就吞酸难耐,大口吐酸水,有时候也伴随胸腹胀满、嗳气等症,舌苔白腻,舌边有齿印,常说是肝火犯胃;

程度轻的可以用左金丸

比较严重的可以用乌梅丸,效果很好。

寒泄

拉肚子有两种:一种寒泄,一种热痢;

这两种都是拉得很厉害,一天拉十几次。

区别方法是:

热痢,有肛门灼热感,拉黄水黄物,严重的有脓血,前面慈禧太后我们讲过;

轻的用苋菜黄连素、香连丸,重的要参考之前文章《寒凉食品对身体的伤害》里提的那个药方;

寒泄,是舌尖红,有黄苔,有口干舌燥的感觉,是上面有瘀热了;但是下面拉出来是有很多没有消化的食物,肝门没有灼热感;

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上热下寒了,用乌梅丸,三五天就好。

有的寒泄,但没有上热,舌头不红,也不是黄苔,没有肛门灼热感的拉肚子,就是单纯的少阴病加太阴病。

恶梦

经常有人会做恶梦,非常痛苦;

其实是胆经被痰湿阻碍,轻度的胆火不降。

用温胆汤,温热祛痰,1-2剂就好;

其实也是降胆经,还没形成胆火,是痰湿阻碍;

或足少阳胆经的脚上,最后一个穴位,脚指头上足窍阴穴,放几滴血,当晚就不会再做恶梦了。

阴阳易

这个病是身上有疾病没好,气血还没有恢复,但继续屡犯房事、纵欲过度,精血消耗过度造成的;

表现为热上冲胸、头痛、眼花、有一股热气向胸部上冲;而小腹有一根紧绷的绳索一般,手可以摸到,拘急牵扯着,牵扯到阴部,其实是在腹部的位置的肝经受凉了;

这个病男女都可能有,都是上热下寒,用中成药乌梅丸,多吃几天就可以。

湿热

舌头很红,舌苔又黄厚腻了,红黄代表热,腻代表湿,湿和热胶黏在一起

虽然也有少阴病和太阴病的迹象,但是下寒不严重,手脚不是太冷,没有寒泄、没有肚子冷痛;

这种情况不能用乌梅丸。

乌梅丸,仔细看前面的配方,是针对下面寒的大辛大热的药比例比较多,针对上热的和上面湿气的成分略微少一点。

这种情况属于湿热,饮食上也不能单独大量吃生姜、辣椒、酒、蒜,否则也助湿热了。

湿热,主要用柴芩温胆汤、柴芩达原饮,主要来自《温病条辨》,是温病学里一个独立模块;

虽然只是上面湿气和瘀热多一点,放在厥阴病的范畴里有点别扭,但核心还是降胆火,下面寒凉少一点而已。

小结一下

 

(+3)少阳病,是肝木不升,心情不愉快,女人多,口苦咽干肋下痛,用小柴胡汤疏解肝气;

(-3)厥阴病,是胆火不降,有怒气不消,男人多,上热下寒对比明显,用乌梅丸清上热下。

好了,六个层面的病症,都讲完了

实际是三组,身体基本的三个内在循环规律:

太阴病和阳明病,是脾经升、胃经降的循环,是吃和拉的问题;

少阴病和太阳病,是海洋和太阳,水和血的循环,是睡觉、怕冷、血脉、小便的问题;

少阳病和厥阴病,是肝木升,胆火降的循环,是心情郁闷或愤怒的问题。

下一讲,我们把三组病症,用药、中成药和食疗方,全部整理一下,方便大家以后简单查阅。

今天就讲到这里!

==========

延伸阅读

《怎样给自己看病》(1)

《怎样自学中医? 绝症有治法总目录》

精彩讨论

黎明素问2022-01-16 17:01

您过奖了。
六经,本是《伤寒论》的核心纲要,两千年来的所有医家都是向仲景先师学的;
我只是翻译成普通话,尽量让大家理解,六经就是六个层面,任何病症都按这个拆解,都好治;

分成气态、液态、固态,也不是我创造的,是胡希恕经方大师分类的;胡老强调六经的分类辩证;只是他不承认伤寒和内经的直接联系;
清末彭子益强调太阳升降和人体的关系,他强调胆火的下降,所以胆火下降是抄他的;他的圆运动我至今也只看懂了一小半;
郭生白强调人体本能,只是他的书没有具体讲本能的运作细节;
乾隆黄元御可能完全懂了六经背后的运行规律,只是文绉绉的,我当初可能没有伤寒基础,所以没看懂;


前面几篇绝症的治法,分解学习国医大师的方剂,让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国医大师们面对任何绝症,都是在治少阴和太阴,辅助肝胆和气血;
民末的唐容川讲了气血的物理走行规律,让我对伤寒的理解,有突破的感觉;但唐书太厚,至今只读了一小半;


结合唐容川,建国初期的神医卢铸之,让我近期有非常大的提高;
卢铸之不愧为中医界的泰山北斗,西医拒绝的复杂病症,他个个30天内恢复常人;
虽然他的后人没有出版他的医学心法,可能大家搞不明白卢氏的基本原理,但基于卢氏医案和药物两本书,加上前面那些大师的书籍做基础,我自觉领悟到了卢氏的部分要点;
并在近期自己、家母和儿子的调养中试用,效果很好;
相关领悟我都一五一十写在《看病123》里了,还有在写的看病4;

我自知自己的缺点,虽然大部分伤寒的药物略有感受,但由于家人的病例有限,很多药物尤其是伤寒以外的药物性能把握上,我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所以不敢到中医界去吹牛,更没到出书的能耐;

如果雪球不禁我,我这后面20年,就边学、边写、边自我改正吧;
等我老了,如有所积,再集合成册,留给社会和后人,比较稳妥,估计这就是我的天命吧;

据说清末的张锡纯对药物的把握及其精道,还没有去读他的书,我先把唐容川和卢铸之啃完吧。

黎明素问2022-01-15 15:46

出书也是一个名利场,我尽量提醒自己远离名与利;

托各位的福,在下过去工作和现在生活还算勉强过得去,所以不用以此牟利;

十年前下决心开始学中医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给自己和家人治病;

只是学着学着,感觉进入了另一个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世界,很是庆幸和珍惜;

写这个也有点私心:
一是,如果儿子长大能立志中医,对他能有参考价值,所以写的时候,尽量不笼统不忽悠;
二是,碰到几个同有好学心的读者,今后就可能多几个异地朋友。

平安是福20192022-01-15 15:27

是的,这一段时间,我深有体会!需要改变的是我们对中医的态度!可是,现实生活中一提到中医,大家都把她与骗子放在一起。我没办法说服我的家人,只能先自已改变!感谢老师!

全部讨论

2022-01-16 21:56

慢慢看,慢慢想,给一个想学习和了解中医的人提供了太多的帮助。原本你是爱好和为家人健康学习中医,但现在却是在做一件崇高的事情,振兴中医文化,造福国人。在你身后有众多的朋友关注你、支持你,真心感谢无私的分享!

2022-01-16 20:47

读了您写的看病123,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之前零零星星的读了些医书,都感觉只懂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贯串不起来。通过读您的文章,有种把珍珠串成了项链的感觉。感恩分享!

2022-01-17 17:06

这一讲,感觉听出点感觉来了。有些中医的思维模式和框架了,还得反复看,学思想,理精华!

2023-10-02 17:27

老师,营卫在太阳少阴循环是如何体现的?还有相火和肾阳是一回事吗,大海(膀胱)下有真阳,但是生理位置看,双肾是高于膀胱的,我有点混乱了,望解惑。

2022-07-07 14:55

素问兄:在麻黄汤或桂枝汤的基础上,大量加葛根,这个大量到底是多少呢?

2022-01-30 13:52

说的太好了

2022-01-17 17:16

还有六经传变之道,您能否指点一二迷津。自己看特别不理解。

2022-01-16 11:51

谢谢老师分享,您是真正的明师。十几年前,看南怀谨的书,南师去美国,带了几箱中成药,用来调理身体。那时就想掌握一点简单的中医知识,遇到身体有点小毛疯,自己吃点药丸调理。但是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书。这次一定要好好看您的文章,解决身边的人的问题,再次感谢,您是大德。

2022-01-16 07:33

感恩分享

2022-01-15 23:01

这几天又在看您前面的文章,每天一个多小时。今晚重点看了有关甲减的部分,复杂,理不清,明天再看。老师,您真的可以出一本书,不为名,就为中医做贡献。您把病分为三种状态,气态,液态,固态。而治疗的办法就是疏通去瘀堵,先治容易的气态和液态的瘀堵,待这些好了,难治固态瘀堵会变小或者变成易治的气态或液态的瘀堵。您要医生和病人放下各种吓死人的病名,直接从中医症侯和六经入手治疗,所有这些都令人耳目全新,为之振动。我有个在大学做中医教授的同学,也有个在上海读了中医博士后的学生,都向他们请教过,根本谈不出什么见解。实质上,他们都现代西医思维:只是挂了中医名头而已。我对清一山长说,中医院校培养不出懂中医的人才,很认同。因为,连中医学院使用的教材,都是西医人编的。黄帝内经这些课,都是选修课,可学可不学。中医的那一套思想方法根本不没有学会,甚至怀疑。象肾病这样的病,使用大济量的激素,短时间病人的体形都大变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