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自然的疗法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1喜欢:6

今天的内容,比较重要。

近日,在中医的学习和理解上,我感觉到一种“更上一层楼”的状态。

所以本文写了又改,改了又写,改得面目全非,始终难以达到满意,力求把我的思考,包括对我之前的错误,加以批评改正。

因为也是边学边写,我争取表达得清晰简单点。


医疗上的三种态度

在治病这个事情上,因为一些目的原因,治病方法和用药思路,大为不同。


我们拿个例子来打比方:

我家在顶楼,北面有一个小露台,平时给老母亲种点菜。

台风来的时候,老婆就很紧张,担心露台的水沟被堵住,害怕造成水漫金山。

如果水沟满起来了,相信每个人都知道正确的处理方法。

我们以此为例,来说明ABC三种治病的思路:

A类型思维是,定时清理天沟下水洞口铁栅栏上的树叶垃圾;

B类型思维是,借助人力或物力,帮助你排水;

C类型思维是,重新在楼板上凿一个洞,希望替代老排水口;

生活中这三个思路都有可能,因为房子很多,坏了还可以重新造;但是在治病这个事情上,区别就很大,甚至很要命了。


C类型的思维模式

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

父亲2018年去世前半年,身体已经比较恶化,痰湿、疝气、骨折都比较严重了。那时我中医明显还没入门,找了中医大夫,但连他们开的方子,我也还看不懂。

后来因为突发的腹痛一直没有好转迹象,又找了大医馆的几位老中医看,也没有效果,只能带父亲去西医医院了。

热情的门诊大夫,建议我们立即住院治疗,我们欣然前往办理各种住院手续。住进去才发现这位热情的门诊大夫,竟然是我们住院楼层的科室主任。

不及我多想,奔走数日,等一系列繁杂的检查做完之后,主任把我单独叫到办公室,详细而又认真地,边画图边给我讲解,老父亲腹部可能存在的问题。

主任说,肾盂有部分积液,建议我说做个肾盂搭桥手术,平常帮助把肾盂中多余的液体排出来。。。

我当场表示不接受这种手术。

虽然我不懂西医,也还不大懂中医,但当时我基本还是明白,给人的两个肾盂,各多接一根管子,而妄想通过这根新管子排出日常的积液,纯属胡扯。

科室主任,同时提出,考虑到有少量的胆囊炎的征兆,建议把胆切除;

由于主症是长时间腹部疼痛,必定腹部还有肿瘤的可能,他建议手术打开腹部看看,如果有明显问题,就当场切除。

在我都表示反对后,这位市属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住院科室的主任,很是不高兴,查房的时候也不象之前那么热情了。。。


再讲一个蒋介石的例子

蒋介石晚年陆续经历了不少痛苦:

美国黑人医生糟糕的前列腺手术、严重的便秘、小型车祸,之后身体就已经比较差了。在再一次反复发作的前列腺炎之后,肺部出现了积液,通俗地说就是很多痰。

1974年12月1日,宋美龄力排众议,再一次请来美国医生,并进行了肺穿刺,抽取蒋介石肺部积液。

抽完第二天,美国医生拿了一大笔钱后,立刻就飞走了。

这一抽,积液是抽完了,蒋介石却发起了高烧,体温达到惊人的41°。

此后蒋介石的病情开始完全不受控制,一直陷入昏迷状态,一直到1975年1月才苏醒,人是醒了,但身体也已经垮了。

不仅肺炎没治好,前列腺炎也没治好,高烧不断,疼痛不止。。。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泌尿系统完全失灵、心肺功能开始衰竭,抢救也无济于事了。。。

C型思维的典型特征是,把你人当做一辆要维修的汽车来思考,忽略你人体内在的运转规律,抛开你原有的脏腑功能,用替代的方式方法给你治病。如上例:给你肾盂接一根管子,给你肺部穿个洞,帮你把肺部积液抽出来。。。

当前市场经济时代,C型思维是各大医院的主流操作模式。


B类型的思维模式

B型思维,我们老百姓多数是这种思维:

冬天来了,女人们都要补一补,吃点阿胶。。。

夏天到了,大家都要降降温,喝点绿豆汤。。。

前2个月,小孩学校闹水痘,一个家长建议吃板蓝根,于是班主任安排全班学生,在课间集体喝板蓝根。。。

这些不去问身体运行规律的思维,更忽略每个人自身身体情况的做法,大量吃寒凉食品、药品的行为,实际是把大多数人的身体搞得更加糟糕,邪气引到身体更加深入的内脏。

B型思维的中医医生也很普遍:

你不是有湿气吗?我来帮你排,加茯苓、薏米、通草、滑石;

你不是肾阳虚吗?我来帮你补:附子、干姜、巴戟天、鹿茸;

你不是肾阴虚吗?我来帮你加:地黄、山萸肉、丹皮、枸杞;

中医医生的这种说法,听起来很符合老百姓的诉求,吃了几天,好像也有点效果。

但是稍微拉长点时间来看,比如2-3周,好像效果又不行了,老问题还是存在。但大概率还会带来其他问题,比如吃上火了,舌苔更难看了,吃得胃不舒服了,睡眠也没改善。


我自己也常陷入这种B类型的思维状态

在之前自己的文章里,虽然也强调过了六经的判断角度,但往往为了易于表达,为了方便大家马上理解,还是过多地采用了这种B类型的思维表达模式。

最近2个月,由于家人表示不喜欢喝汤药,比较喜欢中成药,我开始给他们用中成药。

明明已经褪去的水湿,过个1-2周,又会重新泛上来。

食物上不太可能,因为我们家每个人都已经认识比较深刻了。


于是,我开始对比中成药的配方:

大部分的中成药,来自于元明清时期的医家,比如我们常用的:

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大补阴丸、大小活络丸、左归丸、右归丸、滋肾丸、香砂六君丸、藿香正气丸、附子理中丸、补中益气丸、生脉饮、感冒清热颗粒、午时茶颗粒等等,数不胜数;

极少数的中成药,来自《伤寒论》的原方,比如我们常见的:小柴胡颗粒、小青龙颗粒、理中丸。绝大多数伤寒论的方剂没有做成中成药。



多数中成药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散弹枪类型:

 

这个类型的主要特征是,一大堆类似的药一起上,一个十字路口堵住了,本来派1-2个交警出发就行了,现在派10个出去,周围五六个路口都站上交警。

比如:感冒清热颗粒、通宣理肺颗粒、清胃黄连丸。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面对一大批患者,可以批量生产,批量给患者使用,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是OK的;

很多有经验的有名的老中医,公布的通用方,就是这种类型。

但是针对老年人,或者身体比较差,情况比较复杂的人,这种药吃了就没有效果。

我们现在还好,还在中年青年,吃吃有效果的,但是我们总有一天会老的,如果我们现在不搞懂核心原理,将来我们老了怎么办?

对于想学中医的人来说,这种散弹枪类型的药,为了方便偶尔用一下叶没问题。

但是自己一定要知道精准的配方怎么配,应该搞清楚伤寒论的每一个方子背后,所表达的人体运行的每一个小规律。要做到一个十字路口堵塞,只派1-2个交警出去。


(2)片面型:

这个类型的中成药很多,大多出现在补脾和补肾的中成药上。

这个类型的中成药,不考虑你人体自己生成的方式方法,反正我来帮你加。

人体自己的脾经寒湿是怎么实现自我排除的?肾阳是怎么自我生成的?肾阴又是怎么自我生成的?它们考虑得比较少。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迅速清除寒湿、瘀热或邪气,所以我们短时间内是可以使用的。

但它的坏处是,人体自己的生产系统,并没有帮助她启动起来、恢复起来,就是你外力停下来了,她自己又不行了,寒湿、瘀热又来了;

而且往往这种外力,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比如补肾阴的药,都比较寒凉滋腻,一定是伤脾经的,补肾阳的药,又会助痰湿。



比如:附子理中丸

看其配方附子是大补肾阳的,同时党参、白术(炒)、干姜、炙甘草是祛脾经的寒凉,并让脾经这个运输大队长运化起来的,身体怕冷,冷得拉肚子,手脚冷,基本上是可以考虑食用的。

但它缺少祛湿的成分,它没有打开向上的,水气蒸腾后上升的通道。

相当于煤气灶开起来了,灶上的砂锅开始烧水了,而砂锅盖子上面是有一个小孔的,水烧开了以后,小孔会不断冒出热气蒸发到空气中;

如果脾经的湿气未除,相当于砂锅盖子上的小孔被堵住了,盖子就会被蒸腾的水气,给掀起来。

所以附子理中丸,吃了几次以后,肚子热起来,肾阳调动起来,就不能再吃了。

这时要看脾经是否配合着把蒸腾起来的水气,运送到全身各个脏腑,运送正常则可以多吃几次,运送不通畅,就会把脾经的寒湿,熬成湿热。

另外一点,我们通常说的水火相济,在中医里,又叫心肾相交,(为什么叫心肾相交,我们下次详细讲),一般肚子冷的,脾经寒湿的人,睡眠差,就是心肾相交比较差。

附子理中丸开始吃几天挺好,单纯地温肾阳,没有疏通心肾相交的通道,没有收敛心火的药做配合,再多吃了,心火继续向上浮散,导致头部虚火更胜,睡眠反而会更差。

所以我们要每天观察自己的舌苔,以便及时做调整。



比如:香砂六君丸

看它成分,是木香、砂仁、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蜜炙)、陈皮、半夏(制)、姜枣。

这里面的药总体是运化脾经、温脾寒、祛脾湿、补脾津液的,看起来比较充分了;

其实背后缺一个运转规律的考虑,即脾升胃降,脾经负责升发,负责向全身运送气和血,胃经负责降,把吃进来的食物,通过胃、小肠、大肠、肛门,做一个向下的运送、排出;

脾和胃,是一对夫妻、一对阴阳体,脾升胃降。

光脾升的药,少了胃降的药,就不够了;有点像我们两只手打方向盘,现在变成一只手了。这样祛湿的能力就大大地下降了。

所以香砂六君丸,少了降胃的药,如果有少量的枳壳、枳实、厚朴的配合,负责降胃,就完美了。



比如:六味地黄丸

看它的成分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负责滋阴凉血,山药、茯苓、泽泻负责祛湿泻热;

适合阴虚血热的人,左尺脉细数,舌苔干燥,苔黄,不腻,舌体发红或绛红,晚上睡觉全身滚烫发热,这样的人一般都是中老年了,年轻人不经过巨大的损伤(比如化疗),一般不至于变成阴虚;

但是这个六味地黄丸,缺少了对脾经的保护成分。

一般中老年人发展到阴虚,脾经基本上都是已经被攻破了,脾经寒湿是常见的,所以单吃六味地黄丸,又是对脾经的伤害。

另一方面,跟前面的心肾相交的问题一样,人体自己的补肾,就是通过心肾相交来实现的,所以吃了一些日子,我们血热解决后,还是要换药,以便心肾相交,实现人体自己的补肾功能、补心功能。

其他各种类型的地黄丸,杞菊、明目、知柏地黄丸,都是这个方面的问题。



所以这些中成药,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局限,大家要明白。

有人马上想到了,那我几个中成药一起搭配服用,是不是可以?

回答是可以的,我们一般也是这么做的。

只是我们很快会发现,没有那么多合适的中成药,去让我们选择搭配。

而且虽然它们的配方有写在说明书上,但是比例没有写。

当然,话又说回来,如果能用中成药调理自己,在当今社会,已经是很好了,至少不会落入到C型思维的西医医生手里;

只是我们考虑得更长远一些,现在我们还是中年、青年人,中成药吃吃是有效的,但总有一天我们自己也会老的,如果我们现在不开始去学会配药,将来中成药无效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即使我们老了去找中医医生,如果我们自己能大体懂点人体自身的运行规律,懂点配方思路的话,我们才有可能,从一大堆庸医里面,挑出一两个耐心负责,又不那么忙,而且水平过得去的中医医生。

其实我们考虑去搭配的时候,就已经在思考人体内在的运行规律了,就是A类型思维模式了。



A类型思维模式

本文开头的举例,天沟的水满了,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去看天沟出水口铁栅栏上,是否有垃圾树叶挡住了。

在生活中,这是极为简单的事情,掌握事物的运行规律,然后直奔症结点,分毫不差,小力气,解决大问题。

其实,人体内部也有一些主要的运行规律,比如心肾相交、脾升胃降、肺经宣降。。。

真正的中医高手,面对一大堆复杂病症的病人,只需要少数几味药,吃了就大为好转,少则五六味药,多则七八味药;

那种,一开方子,就20几味药的中医医生,要不就是用散弹枪的,要不就是多方面都拿不准,一个路口堵,派出去10-20个交警的。



这些人体的运行规律在哪里可以学到?

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

《伤寒论》的绝大部分方子,都很小,少的只有一味药,比如甘草、桔梗、猪肤等等,很多方子是3-5味药。这是精准地把握了人体的运行规律,直击症结点,用药准确,药专力宏!

所以学习伤寒的同学,不要轻易放弃每一个方子,要仔细推敲原文,配方,剂量,更重要的是她后面对应的人体的内在运行规律。

即以中医行业里常说的经方(伤寒经典方剂)为主,少量的其他朝代的明医的方剂为辅,评估条件就是,是否精准体现人体内在运行的自然规律,方剂是否少而精!



《伤寒论》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只有症状和方剂,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人体内在规律。

我推测有2个原因:

一是,张仲景先师在自序中明确说了,参考了《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这几本书。可能这几本书里有大量人体运行的规律,所以伤寒不重复了;

二是,东汉的书籍还没有纸张,都是写在竹简上的,要装满很大一车了,肯定不能象我现在一样废话一堆,是吧。

所以结合《伤寒论》每一个方子背后隐含的人体规律,就在《黄帝内经》这些书里面。


其实,说来真的很惭愧,几部2000多年前的书,我们治病都要靠她们,即使是当今的新冠病毒,也还在用里面的方子,比如麻杏石甘汤。

我们到现在还研究不透她们,不太明白她们背后的人体内在运行的自然规律。


我翻阅当今几位大名医,包括前些年刚去世的名家,他们的讲座、讲解书籍,相当一部分是经验的总结,人体运行规律这个部分,多数是比较模糊的。

对于我们自学中医,只为家人和自己调理为目的,不以行医为职业的,业余学习者来说,积累经验的外部条件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努力,去掌握人体内在运行的自然规律,以及在这个基础上的用药思路。

这就是我今天想表达的
顺应自然的疗法。


今后,我应该避免笼统地讲脏腑、避免笼统地讲金木水火土;

从《寒凉食品对人体的伤害》一文中,我已经开始试着这样去梳理和讲解,表达清楚人体内在运行的自然规律。

我正在重读《伤寒论》,边学边整理,先理清楚人体内在运行的自然规律,再对应清晰用药的思路。

也请大家监督、督促我的学习和分享。


今天就写到这里。

==============

延伸阅读

《怎样自学中医? 》

《绝症有治法总目录》

全部讨论

2021-12-26 21:15

黎明老师,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也值得翻看。这本书看上去薄,对于业务爱好者,真正掌握也挺吃力得。

2022-05-19 23:00

三级甲等医院,应该是技术牛的医院,医生胆量也大,敢于插管,切胆,随便切开来看下,有多余的拿出来,拿人命大胆尝试,好像手术就跟开门关门一样简单,对患者身体豪无伤害!

2022-01-07 21:27

读后受益匪浅。其中有一点说法觉得有点问题:香砂六君丸 中有降胃气的成分---半夏,半夏就是降胃气的。

2022-01-04 11:46

受教了,从身体的运行规律去把握中医知识的脉络,这个思路很适合中医爱好者,以不变应万变,理解起来更贴近根本。谢谢!

2021-12-27 10:19

学习了!

2021-12-26 20:09

精彩

2021-12-26 19:40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