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outlook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7喜欢:19
最近通讯专家项立刚发表高论,中国汽车产业在未来几年将颠覆全球汽车格局,对于这个观点,本人抱有同感,这个判断,不仅是基于国内新能源车的火爆,更加基于国内智驾领域将会在全球率先突破和大规模普及这个已经看到的现实。最近L3牌照的大规模发放,让智驾系统传感器不再是冗余摆设,而是需要真正投入使用的利器。视觉+激光雷达的融合方案,是高阶智驾不二的解决方案。欧菲光和芯探合作成功量产纯固态激光雷达,补齐了欧菲光在智驾传感器方面的短板。目前已经量产纯固态激光雷达的似乎只有禾赛,欧菲光和芯探的100美元的纯固态激光雷达,还是在让市场震惊。况且纯固态激光雷达的普及,不仅有赖于其价格能否达到消费者承受水平,更重要的是纯固态激光雷达的运用范围极其广阔,几乎所有需要测距或者高精度数字图像需求的智能产品,都需要低成本的纯固态激光雷达。如机器人,工业领域。这样,纯固态激光雷达的需求,将是难以估量的。结合前几天传出的欧菲光将为HW提供MRpancake光机模组的好消息,欧菲光的纯固态激光雷达的推出,是又一个好消息。如果说前几年,欧菲光总是传来让我们失望的坏消息,现在欧菲光总是给我们传来出人意料的好消息。$欧菲光(SZ002456)$

热门回复

欧洲的工业GM早于国内工业基础的兴起200年,这个差距是需要正视的,国内追赶速度是超常规和全球顶尖技术的差距逐步收窄,并且这个几年突破的速度越来越快的也是必须正视的。当然越是极端技术的突破越是会触碰到西方对于我国的技术限制,从巴同协议到瓦森纳协议,这些制约了我们掌握最尖端技术的时间和路径。但是在这个局面下,我们依然通过各种方法绕开限制,让我们和先进技术的差距守在的仅仅是少数在超精密加工,特殊材料,特种工艺等方面。这些差距并不是我们的产品无法制造同类产品,只是在能耗转换效率,使用寿命的方面的差别。尖端技术的突破有赖于基础工业的强实,我们这几年在尖端技术的突破越来越快,这一方面是我国的基础工业越来越强大,同样是一大批掌握最新技术的极端人才回国创业,让我们的技术突破有了最佳机遇。利用新能源汽车,智驾领域进行快速突破,同样是我国的在新技术方面弯道超车的战略举措。以智驾系统来说,这里面其实是人工智能的运用场合的一个分支,智驾系统的突破,其实就是人工智能的行为决策模型的突破,这个突破比起智能聊天模型对于人工智能突破的划时代意义更大。我们相信,也只有HW这样的全球顶尖的高科技企业,能够率先完成这个突破。说以紧跟这种顶尖企业,才能让我们同样屹立行业潮头。$欧菲光(SZ002456)$

华为的雷达属于半固态半机械式激光雷达,欧菲光主攻的是纯固态激光雷达,两者有所不同,纯固态激光雷达前景被业界看好的原因是其能够做到较低成本,但是目前性能指标特别是测距范围和半固态激光雷达有一点差距,未来如果在这个方面突破,前景可期。$欧菲光(SZ002456)$

图片评论

可惜国产厂商的机械底子并不牢固。没有机械功底,智能化不过是空中楼阁。这是一片繁荣之下的绝对隐患。机械这方面,国内无论是传统车厂比亚迪长安还是新势力以及华为,都跟国际巨头没法比。尤其是热点之上的华为,机械方面就是聊胜于无。大部分国内厂商所倚仗的,不过是非常成熟完善的全球汽车产业链罢了。有整车平台正向开发能力的车企不会超过三个,不会开发怎么办?要么山寨测绘,要么找麦格纳呗。包括发动机也是一样,只要给钱,帮你开发个一线水准的发动机轻轻松松,但你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接触不到核心EMS,没有know how,没有前途。
市场竞争是场长跑比赛,越到后面,你的基础和底蕴才越能体现出来。造车和造消费电子是两个概念和逻辑,有不一样的规律,可无数人把造车等同于造智能系统。实际上,天差地别。
军工领域有个地方可以类比一下。现代四代战斗机如F15/F16/Su27等,原有的平台,通过升级先进的航电系统和武器系统,作战效能和原型机相比,获得了脱胎换骨的提升,战斗力云泥之别。这体现了雷达电子系统,感知通信系统,武器系统对原机平台的巨大提升。造车领域也是一样的,智能系统以及各种眼花缭乱的电子设备,辅助驾驶设备,对车辆平台的升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电子技术非常发达的日本,韩国,湾湾,努力了很多年,战斗机就是造不过中美俄法?机械平台非常难做,那么就可以不做,然后进行所谓的弯道超车吗?
有句话叫做 慢即快,好好体会一下。也许BBA两田他们并不是很着急。
纵观国内代表性的车企,2024-2025对比亚迪这种狂飙突进却根基不稳的企业是场大考,对奇瑞这种踏踏实实做基础技术,一款车能做三年测试的老实孩子来说,是时候苦尽甘来了。一切皆是规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嘛。

2023-12-31 21:30

根据相关信息,最高900线前向纯固态激光雷达正在开发之中。

中国在科技领域追赶的非常快,这是事实,但科技跟科技是不同的,比如说ict电子信息领域和机械领域就是两个概念。电子信息你可能需要10年就能追上,机械材料30年都很难。还是那句话,慢即快。现在不重视基础,到了比拼耐力和内功的后半场,弱点都会暴露。甚至前边卖的越多,后面越危险。这就是为什么未来我看好奇瑞,而不看好比亚迪的重要原因。你LCA改得再花里胡哨,最终也干不过枭龙。歼16的平台基础强大,加装先进航电之后,就成了全世界最好的四代半。

最近这种声音很是盛行,我一直困惑几点:
1.传统燃油车的核心技术到底是什么?新能源车崛起之前,发动机和变速箱都说是国产车无法逾越的高山,很少听到机械性能的说辞;当下新能源车通过三电绕过两座大山时,机械性能似乎又拔地而起,横断国产。
2.智能驾驶不可逆的趋势下,机械性能到底对新能源车的智能化带来多大影响?智能驾驶很可能会是智能手机之后最重大的生态变革,耐摔耐用的“机械性能”也曾经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传统厂商的高山,苹果手机问世之后,现在很多手机厂商的“机械性能”也常态存在,但在手机智能化应用的生态中,似乎无足轻重。
3.对于新能源车,更应该担心的,会不会是新技术突破,比如氢能源?这方面的技术储备相比较几个西方国家,我们是有一定差距的,颠覆性也更强。

哪里抄过来的老掉牙强调,吐了

我怎么说来着,看看这两个月,奇瑞和比亚迪,各自趋势如何?2024年比亚迪宗教车连续两个月卖不过奇瑞,奇瑞二月已经第一了。守正出奇,唯有先守正才能做得长久。

[祝涨][祝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