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前世今生(繁荣与衰落)-南方小土豆视角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中船科技(SH600072)$ $千禾味业(SH603027)$ $成都银行(SH601838)$

一、前言: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东北兴盛与衰落成因的文章,作为西南暴龙曾经在东北长春求学过四年。期间热爱骑自行车,踏遍了长春大多数大街小巷、湖泊河流;曾骑自行车从长春出发,途经松原、白城,穿越了科尔沁大草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翻越了大兴安岭(阿尔山),行程约2000公里最后到达中俄边境满洲里。也曾多次去哈尔滨、长白山、集安(中朝边境)、通化、沈阳、抚顺、营口等城市,并曾在沈阳实习生活过三个月。在东北长期的学习和生活,自己内心里也一直认为算是小半个东北人,对于东北的经济问题也有过诸多思考,因此在今冬哈尔滨及南方小土豆爆火之际,对东北这个第二故乡也想展开一下讨论,寄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我是2008年前往长春吉林大学读本科,那一年吉林大学武书连版本排名全国第11,校友会排名全国第8,优于如今爆火的哈工大、航开济、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一众名校。没有选择川大的原因一方面是不想学医,另一方面也是川大的工科确实差了点意思,再就是四川人对川大其实是不太感冒的。所以去了北方名校吉林大学(注:吉林大学两院院士校友数量排第3,次于浙大、北大,近3年更是排第1;省部级以上校友政要数量排第4,次于清北人;杰青数量排第5;企业家校友数量也是十多名。吉大是一所文史哲、数理化、工科、地质、生物医学等均非常不错的大学)。当时选择吉大的原因一是高考失利,二是被一句话吸引了:国内汽车行业40%的企业高管及专业技术人员均毕业于吉林大学,所以选择了它的王牌专业车辆工程,后来滑落到另一个王牌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就是现今教育部部长曾经在吉大所在的学院和专业。近年来,吉大的排名下降较多,与东北地区的经济滑落也是息息相关。

2008年的长春、哈尔滨、沈阳还不是太落后的城市,2008年沈阳、大连还是全国前十大城市。2008年时长春GDP 2562亿,户籍人口752.53万人,人均GDP 34193元;哈尔滨GDP 1948.20亿,户籍人口989.86万,人均GDP29012元;沈阳GDP 3860.5亿,户籍人口713.51万人,人均GDP为54106元;同时期成都GDP 3901亿,户籍人口1124.96万人,人均GDP 30855元。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长春、哈尔滨、沈阳GDP分列全国第5、6、7的排名;2008年东北三省省会实际上是比成都更富有的,这与当时城市建设规模、城市发展和治理水平的直观感受是一致的。我的直观感受是在2008年,从城市规模来看,长春与成都差不多,但是街上的富裕程度,长春要好一些,物质条件也要好一些,城市绿化要好得多(长春之前是国内绿化率最高的城市)。

那么为什么后来东北衰落的那么快,它的未来应该走向何方呢?

二、东北的前世(繁荣)

大家通常以为的东北是仅包含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实际上的东北还包含内蒙古东北部广大地区(赤峰及以北地区),包含了科尔沁草原、大兴安岭、呼伦贝尔大草原等广大地区。东北的地貌呈东高、中低、西渐高的地貌,辖区松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但是土壤肥沃程度远胜华北平原。东北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粮食资源等极为丰富,是目前我国为数不多能实现独立自给自足的地区。得关东者,王天下,就是近代几百年的历史写照,这跟东北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是分不开的。地理上,守住山海关,东北就是一方太平之地,且可连接渤海;资源和粮食上,东北自给自足且绰绰有余。

晚清时期,中原兵荒马乱,灾荒时有发生,山东、河北等地的难民闯关东,最初主要聚集在辽宁和吉林南部等地区。黑龙江的大面积开发是建国后北大荒时期,所以东北三省是越靠南,人越粗犷,越往北人越像南方人,尤其是黑龙江的女生,既有东北人的身材高挑又有水汪汪的大眼睛,很像拉高版的南方人。这跟北大荒时期南方人的涌入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全国各省中,黑龙江的女生颜值都是很靠前的。从性格和文化上来说,东北人某种意义上都是外来人口,没有太多的家族资源、当地背景可以仰仗,能否生存全靠个体能力,所以个体综合素质较好,性格强势,能说会道社交能力强,呈现出能喝酒能吹牛仗义等群体形象,在全国各地区都能迅速搞好人际关系。实际上,当东北衰落后,从90年代起,东北地区人口是往南方迁徙、往海外迁徙最早的一个地区。大家以为的东北人很虎逼,很二,真实的东北人其实思想是很开明的,至少是比中原地区、西北地区开明得多。这个群体其实有点中国的吉普赛人的意思,是流浪的一族。东北的菜也是非常好吃的,八大菜系中我觉得能有东北菜好吃的,其实是不多的,比如锅包肉、油炸冰溜子等等都是非常经典的菜。

晚清至建国期间,东北一直在平稳的状态下发展,虽然天寒地冻,但好在没有兵荒马乱,没有灾荒,因此在这一时期东北的生产效率是远高于南方地区的。在这一时期,东北发展出独立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立了现代化军队和现代化教育,成为亚洲最富裕的地区(长春曾经是亚洲最繁荣城市)。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的主要优势如下:(1)社会稳定,没有经历战争与灾荒;(2)资源充足,粮食及矿产资源丰富;(3)人口结构,以闯关东的中青年为主;(4)运输效率,从哈尔滨到大连、营口铁路线运输仅需十几个小时,大幅领先同时期南方内陆城市。

二、东北的今生(衰退)

改革开放后,东北相对于南方的优势逐渐被政策向南、向沿海倾斜的优势抹平,这是东北首次开始相对于南方没有比较优势。从运输效率来说,东北的运输效率是大幅领先于南方内陆省会城市的,但是不领先于同时期的南方沿海城市,如青岛、威海、上海、南通、宁波、厦门、深圳、珠海、汕头等。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这一时期政策南移,但是东北凭借在重工业、现代制造业方面的深厚积累,依然是领先于南方大部分省份和城市的,城市化率也是早早达到了70%水平。集中供暖、集中供水、供电这些南方中西部地区在2000年前后才陆续开始做的,东北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已完成,并在那一时期已经呈现出高度的城市化和现代文明。东北人均受教育程度和大学普及程度也是远远领先于全国水平,即使是现在,全国115所211院校中,东北就占了11所,长春的千人在校大学生数量更是多年一直居全国前一二位;东北院校培养的两院院士校友数量,也是大幅领先于上海地区。

90年代中期的国企改革,对于以国企为主体的东北经济影响非常剧烈,这是第二次也是最为致命的一次,东北丧失了相对于南方的产业优势。一刀切式的改革,彻底破坏了原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大量国企倒逼,技术工人下岗,东北人开始了往外迁徙之路。这一时期,南方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吸纳了大量来自东北的产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尤其是浙江,原来是以农业为主的,在这一波中吸纳的东北人才最多。电视剧《风吹半夏》对这一时期的技术人才南迁有非常详细的描述。东北产业被破坏是东北衰落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大家认为的投资不过山海关,片面地说东北腐败、制度臃肿,这是对东北人民的不尊重,腐败和制度臃肿是产业衰落后劣币逐良币的结果,不是原因,优秀的东北人早已散落在北京和南方各省,海外等地区。另一方面,90年代兴起的轻工业商品经济,东北地区没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致使与南方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一时期的改革,没有能力迁徙的东北人感到深深的绝望,并间接导致了在长春和平广场上诞生了法伦功。留下来的东北人,一部分是有资源有背景的二代、三代,一部分是无背景无资源的普通人群,因此构成了后续非常割裂的社会环境,消费结构也非常不健康。但是单就与东北人相处来说,跟东北相处还是很愉快的。这些情况和社会面貌,在电视剧《人世间》中就有较为直观的描述(注:《人世间》就是在长春拍摄的,其中的大多数场景地我都去过)。

第三次东北进一步拉大跟南方的差距是2007年开启的全国高铁网建设,这次的成果将南方中西部诸省份连成一片,形成了统一的大市场并发挥人口规模优势,东北相对于南方中西部地区的运输效率优势彻底丧失。这次建设完成后,东北三省彻底落后于南方中部地区,如湖北、湖南、安徽、四川、重庆、云南等地。这次建设之后,可以看到东北不管是人口、GDP、大学排名等方方面面都被南方超越,基本上呈现颓势,即使是一次又一次的重提“振兴东北”,但是在产业优势不再、产业结构落后、运输优势不再、人口和市场显著落后等条件约束下,使得在东北的投资是不具有经济效益的,也是不具有规模优势的。相同的投资,放在人口更为密集、消费更为旺盛的南方中西部地区,投资回报要好得多。

三、东北的未来(应如何发展?)

东北的优势是重工业,即使放在现在,东北的机加工水平也是高于南方中西部地区的。此外,东北的矿产、粮食、旅游、特产(东北三宝)等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个人的一家之言认为,东北应当巩固当前的重工业,发挥制造优势,同时在以东北F4(哈工大、吉大、大连理工、东北大学)和一众特色211院校的基础上,发展高端制造业,如芯片半导体、大数据服务中心等。同时,积极发展东北丰富的旅游资源、人文文化,努力以提高人均GDP为目标,而不是追求规模。东北地区天寒地冻,确实不适合发展夜间消费型经济等,因此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特色旅游业、生态农业等优势产业,使得这个地区人均产值较高,社会生活水平较高,这个目标是相对更容易实现。东北其实不缺人才的,相反东北培养了很多人才,但是如何能通过产业留住人才,这个是比较重要的问题。

四、东北的大学是否值得南方人报考?

在前文我例举了吉林大学的情况,实际上,东北五校(哈工大、吉大、大连理工、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都是各自领域赫赫有名的,加上其它行业性211院校,东北地区的院校设置是非常完备的。比如如果你想去国家电网工作,你不一定要去电气四虎,你去东北电力大学(普通本科)就可以实现;你想去中石油工作,你不一定要去中石油上学,你去辽宁石油大学(普通本科)就可以实现;你想去稳定的军工体系工作,你不一定要去北航、西北工业、北理,你去哈尔滨工程大学就可以实现。

在北国雪域求学,对于南方学子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体验,虽然少了很多玩耍,但也多了很多趣事,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学习,所以东北院校培养的学生功底都是比较好的(我一直诟病川大学风不太行);在苦寒之地待过的学生,对世界的多样性和层次感也会有更多的体会,对克服困难、踏踏实实下功夫也会有更多的历练。下面介绍下东北五校:

1、吉林大学,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院校,全国办学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全的院校之一。基本上没有显著的弱势学科,文史哲、数理化、理工、计算机、医学、农学、生物学、地质学,门类非常全,而且非常好,就业、保研各方面都不输北上广985院校。哈工大之所以能说自己是东北No.1,是因为低调的吉大人不愿去争,也不愿意过多宣传,做实事多一些。

2、哈工大,东北地区最大的理工科院校,理工科中的小清华,特色专业是航天、机器人、焊接相关专业,学工科到哈工大没错的。我周边有很多哈工大的同学、同事,总体来说哈工大的学生非常务实(虽然哈工大校方很会吹牛逼),工作能力很强,比起清华毕业的,我更喜欢跟哈工大毕业的合作。

3、大连理工,四大工学院之一,船舶行业的No.2,仅次于上海交大,计算机等专业也是非常不错的,作为理工院校,美丽、气候温润的大连非常适合学习和生活。

4、东北大学,张作霖创办的学习,特色专业是冶金及相关专业,当然计算机等等也不错。

5、东北师范大学,这个学校就在吉大南岭旁边,师范类院校中排全国第3,学校很小但是妹子很不错,都是肤白貌美大长腿,美丽冻人惹人怜。

东北地区就业,并未受到地域的限制,基本上国内的大型国央企,都会在东北招人,一般招人时都会第一站选择东北,再加上各院校都曾经是各自行业里非常有特色的学校,虽然社会知名度下来了,但是在行业中的地位还是在的,所以反而东北院校的就业是非常好的,至少是比西南地区好得多。

所以就本科学习来说,如果目的是学知识和就业,那么东北是非常好的学习之地;如果是为了长见识混社会,那么经济发达地区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我个人觉得还是先学好知识,再历练混社会的本领,因为能静下心来学习的时光就那么几年,没有足够的积累,后天的发展会没有持续的能量。

全部讨论

01-07 16:47

你这真是所见有感而发,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