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yiyu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回复:19喜欢:25
偶然翻到这里,看到讨论水务行业的也多了起来,凑合热闹。本人水务公司,干投资的。先说同意部分:1、水务行业看政府、看政策、受管制、图稳定,挑些相对优质的,当类债券来对待没问题。供水公司传统商业模式是卖水(原水、自来水、纯水等)收费,客户是市政居民、非居、工业,终端用户付费,预充值,现金流良好有合理利润(我指的是会经营的供水公司,全民所有制和政府单位经营的除外)。污水排水公司传统商业模式是供水公司向用户代收污水处理费,然后交给政府部门,再由政府部门拨给污水排水公司,也就是有球友说的“收支两条线”,但是呢用户交的污水处理费受价格管控无法覆盖这么大的投资成本和经营成本,所以几乎都是需要政府额外给补贴,这就导致了一系列问题。2、水厂设计规模偏大,产能过剩问题确实存在。3、欠水费或污水处理费,也不敢停水或不敢停止运营的情况也很普遍。4、ppp类特许经营类项目确实有很多坑,需要甄别,只为扩规模强上项目的公司都出问题了(想想前几年行业洗牌时候那些被国资接管的民营企业)。
再说不同意部分,1、水务公司好与不好不能一概而论,供水污水不能一概而论,南方和北方的业务不能一概而论,这里边很多区别不展开说了,我看有球友说契约精神、toG等,没错,营商环境你懂的。优质项目也是有的,有兴趣的球友可以翻看水务reits产品,当然我不是说优质项目很多,而是说需要甄别,重庆水务我前两年看的业务情况相对还不错的。2、水务行业也在转型,提的比较多的有中水、纯水、直饮水、资源化循环利用等。3、算不算平台公司得分析,个人认为没有政府强加一堆烂资产到上市公司里都还可以算作正常企业行为,重庆水务还算是对股东负责的。4、负债率偏高是行业普遍的,重庆水务不到50%可以了吧,毕竟巨大体量的管网投资在那摆着,自由现金流和其他行业相比感觉没那么好(其实真正充裕的自由现金流公司有几个呢?茅台,双汇?白药?),国企这类的一点社会责任不担是不可能的。如果能保持合理水平,分红能持续,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楼主也不算眼拙。
事实、观点、价值观(理念)三个层次,上面所说的事实较多,带一些观点,在这2个范畴内可以交流,如果价值观或理念不同也请勿喷,各自挣钱便是。真正投资和做企业是一样的,你可以选择战略或策略,有得就有失,不可能既要又要,最合适自己的才是最该选择的。

热门回复

北控水务,目前国内算是最大的水务企业了,说标杆也不为过,为数不多的在全国及海外开展业务的水务企业。前期发展是靠快速扩张的,目前也遇到一些问题,现实中接触到的北控在出售部分项目资产(其实北排也有在出售项目),大多是因为收入和现金流问题,也开始收缩了,也在转型。总体来说,拥有这么大体量的资产算是有平台优势,有很多环节可以挖掘价值的。最近行业内召开的水业论坛,北控一个副总裁也在提要作为“大象的背”,输出平台,对更多的同行创业创新提供机会,个人觉得这个理念还是高明的,看今后是否能秉承这个理念实现转型高质量发展吧。财务方面,因为是港股,关注不多,个人水平也有限,不好妄下结论。如果感兴趣,建议多关注财报、行业新闻、E20平台等,毕竟行业龙头公开信息会多一些。

今天的新闻,财政部对惠誉的主权评级表示遗憾。地方拖欠企业欠款清偿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也许央企水务公司的应收账款会比较好收一些。供水业务直接向使用者收费,不存在经地方政府的手转付。污水处理业务如果与当地的供水不是同一家公司,才可能存在挪用的问题。但发改委已经出台政策,地方钱紧去违抗发改委,显然不明智,央企告状方便。公用事业被拖欠,已经对信用造成损失,国际影响不好。前段时间中国光大水务和上海实业环境被新加坡交易所发问询函要求就现金流和应收帐款做说明。

是的。但考虑现实问题是,目前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等审计非常严格,基本做到专款专用,而对于其他款项还是有空间的;另一方面,疫情后地方财政确实困难(有某区级单位拖欠工资的、某几个县直接被省级财政托管的),有些情况不是拖欠,是真没钱啊,不得不挪用其他款[捂脸]

距离中期业绩不远,可以看看。对于解决应收欠款已看到一些旁证,调高水价也陆续有新闻,可以预期乐观一点了。

兄,方便评价一下北控水务这公司吗?[献花花]

发改委昨天出了政策《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并在答记者问时强调了地方政府不能拖欠费用,专款专用并须向社会公开。几乎是专门针对供水污水处理和垃圾发电行业制定的,投资者担心的经营期限欠款和定期调价等问题都有明确的规定,投资公用事业的前景非常光明。

这个情况不是由哪份文件造成的,同理也不太可能通过文件来解决

但愿吧,还是看效果,看企业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