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3喜欢:3
一个常见看法,投资基建,救房地产,都是打水漂加重债务和风险,中国不要走老路了,不要靠债务来维持经济增长,然后经济结构就调整了,经济就能轻装上阵了,这是大错特错。大家要搞清楚中国走上现在这条道路,是因为我们的收入分配结构不偏向于居民,所以导致了我们的消费不足,在收入分配结构不做调整的情况下,如果不依靠债务投资来维持经济增长,最后我们得到的一定是长期的衰退。为什么呢?因为内需从简单逻辑讲,内需无非是消费和投资两个方面组成,那么你稳增长要么你把投资搞上去,要么你把消费搞上去。消费不足来自于什么地方?来自于我们的收入分配结构,国企国有部门,以及股权高度集中于企业家族的私企拿走经济收入的一大部分,广大居民持有的股票和得到的分红非常少,分享不到企业发展的红利。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收入分配结构且不说调整起来有多么的困难,现在恐怕还没有真正向切实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所以你要等到说中国要市场中国经济调整到有效状态(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长期是有效的,会自然出清),像我们很多天真的人认为的那样,那是不可能的,你等不到的,所以中国会长期运行在需求不足的非有效状态。当需求不足的时候,就像中国现在这样,经济长期处在市场非有效的状态,你会发现经济上有效市场的调节会相当的缓慢,等这种调节力量在长期中发挥出来的时候什么都晚了。所以凯恩斯有句名言说,在长期我们都死了,什么意思?凯恩斯说如果你像古典经济学家那样,相信市场会最终调整到有效,等他真的市场调整到有效状态的时候,我们都老死了,我们只是生活在短期的,所以在凯恩斯那里长期非常长,以至于我们等到长期到来,市场在长期调整到有效的时候,我们都老死了,我们只是生活在市场需求不足的非有效的短期,而在这样的状况下面,在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状况下面,其实需求是能够被很容易地创造出来,需求是可以凭空创造出来的。凯恩斯就讲,当经济处在需求不足,你可以通过需求来创造更多的需求,就是以工代赈的乘数效应。所以凯恩斯讲了最极端情况,你可以雇一堆人在地上挖坑、填坑、挖坑填坑,这个事情本身没有任何收益,但是它让这些工人有工作,这些工人有工作之后,他有了收入,他再把他的收入再花出去,会让更多的人有工作有收入。如果你从一个微观层面的感受来去看,凯恩斯提的意见你会怎么理解它?如果你想这挖坑填坑能有任何回报吗?回报率直接为0,那么这不就是在搞庞氏骗局吗?但是我们来想想,凯恩斯作为一个伟大的经济家,他难道不懂吗?他当然懂,只不过他站在宏观层面在分析宏观问题,而不是像很多人站在微观层面,用微观思维来分析宏观问题。挖坑填坑,看起来做的是无意义的事情,但是它其实可以创造需求,让经济从需求不足的状态里面跳出来,而反过来如果你不这样做,你不这样做,你会发现你在需求不足的陷阱里面会越陷越深。所以这个地方你会发现它宏观的分析就是微观分析就有截然的差别了。在微观层面你总会想说你投资一定要讲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率如果覆盖不了它的融资成本,这个事情一定持续不下去。现在很多人就是逻辑,但我们来回过头来想凯恩斯,当他在提议说挖坑填坑的时候,挖坑填坑在微观层面能创造多少回报率,能够覆盖它的融资成本吗?显然不可能,但为什么可以这么做呢?因为经济处在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状态。$上证指数(SH000001)$ $沪深300(SH000300)$ $创业板指(SZ399006)$

全部讨论

记得徐高总以前说过,很多人把宏观当企业当微观看待,给建议给结论,结果就是出的都是馊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