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产回暖需要在供给侧多做文章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5

主持人:房地产方面,今年已经出了很多政策了,包括首付比例都已经调低,但是房地产看起来,并没有出现比较大的反转。怎样才能让房地产市场好起来?

徐高:近期出台了好多需求面的刺激,包括认房不认贷等等这样的政策。但确实如你所说,地产市场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看到有一个明显恢复的迹象。比如说我们看30城市的,周度的地产销售面积,直到上个周,仍然是处在比去年,比过去三年同期更低的水平上。那这些需求面的刺激政策,怎么没有取到明显的效果?也不难理解,至少对我来讲。我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的问题,就是出在开发商在融资紧缩政策之下,资金链过紧,所以导致他们信用风险很高,信用风险很高呢,就导致整个市场是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一方面呢,是开发商资金链紧,信用风险很高。另一方面呢,因为大家担心开发商的信用风险,银行其实不太敢给开发商提供贷款,有惜贷的情绪,居民也有惜购的情绪。而银行的惜贷和居民的惜购呢,反过来就使得开发商的融资变得更加紧张,信用风险更高。可见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其实大家在乎的并不是说,你把房贷利率下调了一点点,或者说你把限购放松。大家担心的是,买了期房,你最后是不是能够交付?然后到现在为止,整个的房地产市场确实相当低迷,那么大家对房价未来的预期也会恶化。再加上地产是整个经济一个主要的增长引擎,地产失速也导致整个经济的增长乏力,导致大家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也走低。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导致现在房地产市场相当困难。

我想众多问题的核心,应该还是在地产商融资紧张,导致信用风险高企这个点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想有效的化解当前地产市场问题的政策,应该是在供给侧上琢磨。你要在供给侧首先提供融资,把开发商的信用风险给他压下来,然后才能使整个市场跳出当前恶性循环。很明显之前的这种需求面的刺激政策,它其实没有触及到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矛盾。所以很自然的是需求刺激政策出来几个月之后,回头来看,效果也并不明显。

但是令人欣慰的是,最近又出台了更多的地产纾困政策。这些政策开始转向供给面,转向给开发商更多融资了。比如说这几个周提出了,银行要给我们地产开发商提供融资,“三个不低于”这样的要求。那么这样的政策,应该说是在向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至于说这样的政策是不是足够,我想还需要再观察。前期需求面的刺激效果确实是不够,但是未来随着政策更多转向供给面,我觉得房地产市场,还是能够逐步改善。

主持人:那您能帮我们讲一下,解决房地产商的信用问题,是要增加供给吗?那如果说在居民的购房需求都不太积极的情况下,解决供给问题,怎么样来传导到整个房地产市场呢?

徐高: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我们确实在现在市场看到的是,整个地产市场的需求相当疲弱,如果我们看地产销售的面积,现在比2021年的高点,已经下跌了差不多50%了,所以这个需求很弱。

那么需求很弱的原因就比较重要,我并不认为这个需求弱,是因为所谓的人口老龄化。其实如果你研究过人口的数据,比如联合国的人口数据,它其实有非常全面的,全球各个国家的人口结构数据。你可以看一下,我也做了研究,无论是拿我们25岁到39岁,这个所谓的购房主力军的年龄段的人口数来看,或者以我们劳动年龄的人口数来看,你都会发现这些人口变化的数据,它不能够解释过去20年来,我们地产销售的数据。地产销售其实很难用人口结构变化来解释,我觉得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人口结构是一个长期缓慢、单向变化的一个变量。你用它来解释我们以季度、年度为单位,所看到的经济的周期起伏,那根本解释不了。不要觉得这个跟人口老龄化有关,没什么太大关系。

这次,就过去两年多的地产销售低迷,主要是对开发商信用风险的忧虑,抑制了居民的购房意愿。我觉得从一个数据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这一点,这个数据就是,我们现房销售增速和期房销售增速,二者的对比。我们知道过去,三条红线出来之前,期房其实是我们商品房销售的主要方式,占到了我们整个新房销售的一半以上。而且在过去十多年,期房的销售增速,要么是跟现房销售增速持平,要么快于现房销售增速,没有过期房销售增速慢于现房销售增速。

但是2021年三条红线,对地产融资的紧缩政策出来之后,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看到期房销售增速显著的滑落,最低滑到大概负的30%,但同期在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上半年的时候,你会发现现房销售增速是不增不减到不减反增。最高的时候现房销售增速大概在10%到20%,这种情况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所以很明显大家是不敢买期房,转而去买现房。为什么呢?担心期房交付不了。所以从这个数据的裂口,这两个指标的裂口,我觉得很说明,现在主要是居民对开发商的信心缺失,担心烂尾所以不敢买房。直到最近三个月你会发现,期房的销售面积增速为负的30%,同期最近三个月,现房销售增速是正的10%,二者之间差了40个百分点。所以不是居民没有购房需求,是居民不敢买期房。所以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推断出来,现在市场低迷,就是因为现在开发商信用风险高企,地产市场陷入恶性循环,所以需求被抑制住了,不是需求没有了。

所以有一个例子很值得注意,今年一季度的地产市场,其实有一波非常明显的复苏,销售显著回升。为什么呢?是因为去年的11月,我们监管出台了修复地产融资的三支箭的政策,要求从银行贷款、债券和股票三方面去修复地产商融资,同时还提出了保交楼的政策。这些政策一度抑制了市场对于开发商信用风险的忧虑,所以被积压的需求就显著暴发出来。但是到了今年二季度情况就变化了,大家发现无论三支箭政策,还是保交楼政策,它解决不了整个行业的问题,它只能够惠及到有限的开发商。所以整个市场情绪重新下去,恶性循环重新出现,导致需求被抑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该知道需求不是不存在,而是被抑制住了。而且另一方面,如果看供给,你会发现因为这个融资紧缩政策,持续了两年多以来,整个供给侧其实已经显著的收缩了。

比如说这个新开工的面积,已经下降了一半多,现在虽然竣工面积还与2021年初持平。但是你要知道这个新开工面积,它终归是要向竣工面积去传导,如果没有新房开工,这边房子的在建面积修完之后,你会发现供给就跟不上了。所以按照现在这个格局走下去的话,这个被积压的需求一旦释放出来,恐怕我们所看到,这个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就会很快的逆转,从现在的供过于求转到供不应求。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恐怕这个房价上涨压力会比较大。无论是从短期打破地产市场的恶性循环,让地产市场恢复正常,还是从中长期抑制房价上涨的压力来看,现在都应该在供给侧多做文章,要给开发商融资,消除地产市场现在弥漫的信用风险。同时要促进土地的增加供给,以及新房的增加供给,通过供给扩张来抑制未来可能出现的房价上涨的压力。这个才是现在解决房地产市场短期和中长期问题的根本所在。$创业板指(SZ399006)$ $沪深300(SH000300)$ $上证指数(SH000001)$

——转自【证券市场周刊】2023.12.13对徐高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