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逻辑复盘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好久没写东西了,之前有逻辑搞传媒纯粹是因为便宜。
更新一下,之前写的日期在上涨📈前夕,所以没有预料到晚上才在写,第二天就涨了,不过为了防止马后炮,也留了一些证据。不过这个总体来说,没啥大问题。主要还是说一下逻辑吧。
按道理来说,圣农发展怎么也该涨了,但是不知道为啥,一直等不到风来,原因可能在于整体环境吧。
逻辑如下:产业链下游持续发力,目前来看,经济短时间更像是失灵了吧。
类比一下,就相当于,热传导的同时,存在了一个真空夹层,所有人都想经济热起来,但是呢,有个真空地带,我们都知道,真空不导热嘛,所以经济也因为这样才热不起来。
热源(或者说,水龙头,一直在开水,或者类比为热水),但是呢,某一个区域,存在了一个真空层,所以目前来看,是传导出了问题。
整体来看,这个真空带产生的原因,部分为外界,比如:中美关系,局部战争。另外一部分是政策的不延续导致的误判,譬如,教育,地产,医疗,三座大山,连锁式的塌方。
以此推论,说难听话,目前来看,堰塞也好,真空夹层也罢,其实都是中产在挨刀。也就是本轮问题的核心,谁是代价?
底层由于所谓的眼界不够,整体思想呈现出极端化,极左和极右,波粒二象性分布,阶级内部的矛盾,具体表现为,来回跳脱的思想,一个例子就是品牌的跳脱。
从手机到电动车等等,都或多或少有些鄙视链,其实说实话,价位差不多的,没有阶级断层的,所谓的鄙视链基本上都是被带动的情绪,品牌收割代价的牺牲品吧,或者说祭品,更有意思一点。这个风气,从360和QQ二选一就开始,包括后续的饿了么美团拼多多淘宝等等。所以,我希望更多人可以明白屁股在哪和脑袋在哪的区别。
但是,我们如果自下而上分析,超脱出思想的禁锢,反而会发现,下层的矛盾较少,原因应该为三座大山的代价并非底层。再说极端点,就是,已经很惨了,再惨也不过如此,或者说,都不是利益群体,自然感知不到别人的悲哀。
广义的中产,是有定义的,我愿称之为数据上的中产,实际上,定义为,已经满足了温饱,有一定精神需,小康之上一点点,这么评定中产或许更贴近生活。
或者说,总收入,除工资之外,还有其他收入,且占比五五开的,称之为中产更好。以此推论,大部分中产群体,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内圈为师医公,外圈则为互联网短视频平台的新贵。上一批的中产,内圈基本相同,不同的则为外圈,是依托房地产产业衍生的中介,小包工头以及相关供应链。再早一点则为外贸衍生的小老板等。
所以,不难发现,改开后,中产的形成依托的路径,体制内的基本没有变化,除了教育产业化多了一批中产,其余的路径依赖还是大致相同。体制外,则分为了三层,第一层是改开后,加入世贸的契机,外贸这价马车带动的。
第二层为房地产,投资叠加。所谓的消费,则是一个线上替代线下的过程,更像是产业迭代,资源优化,所以这个我反倒是觉得是打破垄断,产生中产的一个新路径,唯一缺陷就是因为,电商平台或多或少影响了公权力,导致中西部无法阻止财富外流,人才外流,资源外流,乡村复兴的进程因此受到了些许影响。无法从局部评价,冷暖不同,但总体而言,整体有益,部分则成为代价。
以此来展开叙述,18年开始,贸易战开始,第一批中产受到影响,不过一般为家族式的影响,因为一部分已经在07-08,15-16转向房地产,这部分只是受到影响,但还是收着部分政府的税源(房租,房价)。
19年底疫情开始发酵,外部环境受到影响,期间,定向放水导致的局部失灵现象,为了统一战线,新贵医药和茅台成为了方向,一个为受益方,另一个则为地方政府提供了足够的税源,烟酒不分家,但是只有酒在地方手里面。
疫情发酵,我大部分思考,都在疫情期间,大概20-22年,我也写了美国加息是早晚的事情。但是呢,之前投资方向,我也看好了新能源,19年房价由于放水影响,还反之冲高了一次,见顶,为了防止过高,股票选择了用空间换时间,把新能源等,换为了互联网,房地产,中概等作为对冲。
其实,从理性角度来说,不算错误,用几万来换取空间,会比几十万梭哈房子会好很多。之前,论房地产的文章,也有提前预演房地产走势,但是,为了防止08-15放水等,也是做了对冲。
还是先介绍背景,20-21左右,政策调整期,或者说是为了风险的对冲期,中美关系不确定,蜜月期,留下了太多的羁绊,信任危机期间,或者说是对抗期间,各国都有来自国内国外的风险,去风险去杠杆成为了主流。
20年美国换届后,政策存在连续期。对各国影响较大。从各国来看,政策整体上看起来不连续,但是内外的逻辑还是说得通的。本质都是,美国换届的影响。
亚洲的蛊王,把安倍晋三当成了祭品,韩国的文在寅等,包括国内的政策调整。房住不炒,反垄断,教培一刀切,三板斧,刀刀砍在中产,或者说,真正流血的是伪中产。
所谓的刚需,只有在收入骤降的时候,才会明白,除了食,都不是刚需....电动车和华为另外再讲。伪中产,更多的是,还没有积累,只是收入刚过门槛的中产。
中等收入陷阱,难就难在既要还要,既要积累,又要消费。
所谓的固化,表象是两极分化,倒不如说是资产流动性受阻。
在外资管控期间,体现为通胀,后续略为放松,房地产既得利益群体,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了跨国收购。但收购的主体只能是房子,球队等价值虚高的产业三产,别说房地产属于工业,因为他们去收购的酒店,就应该算作三产。
原因何在?第一是比较好交易,皆大欢喜,一个转移不能动的钱,另一个再洗一下就好了,双方都满意,第二,核心产业不会打包出售,不好折现,指望既得利益群体革自己的命,除了主创人还有魄力和影响力,谁可以呢?看看最近丰田的言论就明白了柯达诺基亚怎么死的。
唯一消费的某公子,搞直播搞得风生水起。本质并不是能力的体现,而是资本的威力了。有人需要变现,有些人看起来没能力,反倒是懂得审时度势。
所以,经济的真空地带就是这么来的,中产本质需要积累,“没有”(因为要满足积累,在此之前)完全消费的欲望,只会在大宗交易有此魄力,倾家荡产上杠杆,属于路径依赖了。中产需要体面,而新能源车,或者普通人眼中的轻奢,大概门槛在千元左右的,会热起来,原因其实反而是中产不景气的口红效应罢了。毕竟比起动辄大几百万的房价,几十万的车子就像个玩具了。
底层由于管控,活路不少断了,原因在于,部分群体属于灰产,依托于某些产业链,管控,本质是提高稳定性。而熵增,存在的定理就是混乱,所以越是管控,阻力会越大。政策的不连续也是因为如此,某件事件成为了导火索,火烧连营,因此不了了之。
除了枷锁,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因此,催生了一部分文化,叠加大学生就业难,体制内再次成为了稳定的代名词。所谓的名词,一定要叠加经济形势去分析,丧文化是在08年之后,躺平,摆烂,是在什么时候呢?佛系是在15左右,日本出圈,后续17-18传国内,本质是贸易战影响。20-21年出现躺平摆烂,是叠加三座大山出现的,包括,房住不炒,双减,医改等。
被推上神坛的,也要看看和经济形势的影响,葱公子的神坛也是在16年之后叠加的房价暴涨,云☁️的功守道也是在双11的上升期。
所以,不要说什么全都是个人能力,个人能力的体现只在于选择,选对了行业成神的关键却在于第一个选择。
腾讯还是想明白的,不愧能活这么多年。pdd早晚和某宝成为多极化并存。
国际形势也是如此,为啥推多极化,因为稳定,不会一家独大,两极化容易消亡,360和QQ的杀毒最后把这个行业搞没了,美团饿了么把饿了么搞没了。要么只剩一个,要么势均力敌行业没了。
360败在了自己,赌错了,赌自己的用户粘性比qq和微信大。饿了么和快滴败在了某平台,包括虾米音乐啥的。网易的子产品败给了产权。
话再说回来,整体来看,底层有消费欲望,没有消费实力,甚至为了房子,欲望都给打没了。天天说年轻人摆烂,不摆烂的更没有消费了。所谓的供给侧改革,天天调控供,需求侧呢?
之前没想明白也好,或者说还不着急也好。布局靠一带一路,但是周边国家政策不连续,带不动。唯一的印度还是个挂哥,没个革命,起不来。国内,被既得利益群体绑了,革不动,我将无我,别人可不这么想。
政策怎么说吧,不能不信,信得都得到了,但不能太信,信得都没了。吾有三宝,慈俭不当出头鸟。
我倒是觉得与其革自己,不如拖,拖个三年五年,纸上富贵一场梦。年轻人不接了,不信了,现在就处于这个状态,或者说幻灭期,好,你房子贵,你不舍得卖,行啊,那等呗,等你个水泥钢筋能过多久。不卖就不卖呗,反正也不买,你也变现不了,都是纸上富贵。所以,二手房锁死了。
基本盘看戏呢,置之死地而后生,变相完成了个财富转移,阶级流动,因为你本来就是虚高的,就是房子纸上富贵跃迁到了中产阶级。
拖个十几二十年,这批人没权了,退休了,养老金,医疗改革一开始,房产税,割的是当年制定人的韭菜就好笑了。
但是看起来好笑的事情反而就是最优解,比如美国不控枪,变相就完成阶级流动了,一个换十几个,总得有人补空缺吧,看看疫情之后,美国经济变好了,原因就在于,嘎的是吃养老金和医疗的。但是待遇上去的,是有人完成跃迁的。
十几年前,有个怪谈。撞人没撞死还不如死了,因为死人就几十万,没死医院可不止。
综上所述,经济方面的解释推演如上所述。
股票跌,也是因为基本盘,原因很简单,就是美国加息,无风险5-6%,股债汇三杀,汇率走低,反向带动的变现需求。
圣农看好,主要是因为,量一直在,唯一压利润的大宗,就是所谓的饲料,如果加息,大宗走弱,利润就能搞出来。
除此之外,c端一直量价齐升,拥有了定价权,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