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25喜欢:16
半导体两大误区:
1、半导体制造突破就卷了:高端的半导体生产线无论是投资还是工程师要求远非光伏能比的,一条28nm以下的线需要上千人的各类硕士以上的电子、化学、材料各专业的工程师队伍,互相需要配合磨合相当长的时间,光伏&电池找熟练操作工就行了。从投资角度来看,一条5万片的14nm以下晶圆厂的投资大概需要700~800亿人民币,无论是人员还是资金,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举国之力也就打造出一个中芯国际,别无分店。
除此之外,设备交期等一系列问题都很复杂。
2、中国半导体不行:看头部公司,中芯国际大概率今年会超过联电,无论从工艺还是营收,在纯代工领域仅次于台积电和三星,世界第三。北方华创,今年按照集成电路设备+半导体收入看,应该仅次于大家熟悉的应用材料、科磊、泛林、东京电子、阿斯麦,排在世界第六位了,已经把一堆大厂甩在背后。长存论规模应该仅次于三星,海力士,美光等三巨头。
事实上就是半导体分了很多专业,景气度也各不相同,在不少领域我们在短短四五年就已经追到了这种程度,是远超当时预料的。

全部讨论

01-25 17:26

说的太好了。记得看过尹志尧总的一个科普视频,一条先进制程产线的入门门槛是100亿美元投资、多达3000台设备,数百道工艺,大量的专业人才的匹配和非常长时间的良率爬坡期…… 可惜这个领域普通股民认知真的很有限,就算机构不是专攻这方面的,也很多概念不清,太容易被各种流量带节奏,动不动就往光伏上靠。这是差几个数量级的工艺要求差异。这恐怕是投资半导体不得不面对的客观条件。个人对国内在半导体领域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深感敬畏。

订单看都不错,还是要等到一季度报告才能验证半导体是否继续成长。

联电估值总市值都没中芯国际1/3

01-25 17:16

现在就差国产光刻机,不然总有种朝不保夕的感觉

01-25 19:40

当下也就设备是高景气度,ai 算力相关很火热,从 TI 这边财报看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领域都还是不行

半导体大部分都是骗钱的 光融资,不吐钱,经济下行期,只能按照周期股 给估值了,

01-25 17:13

虽然是客观事实,但实际在这个市场反映出来的又是另外一回事,太让人失望。

01-25 19:24

联电的市值208亿美金?

03-07 09:14

学习

02-01 17:17

之前3.5万片14投资92亿美元,现在降到700-8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