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
7.25新闻(海尔金山办公
1.根据WIND数据,1999至2005年7年间,海尔智家销售毛利率及净利润跌了6年。其中,销售毛利润从1999年的20.82%下滑至2005年的11.76%;同期销售净利润则从8.79%下滑至1.51%。
相比,格力2005年销售毛利率、净利润分别为18.49%、2.83%;美的2006年销售毛利率、净利润则分别为18.1%、4.54%。
在反向收购通用电气的2016年,海尔智家净利润只有50亿元,这一数据甚至要低于2014年的53亿元。
不止这几个节点,在整个企业发展周期,海尔智家的盈利能力似乎都略逊一筹。
2007年,美的、格力归母净利润双双突破10亿元。海尔智家的10亿元大关,出现在2009年,三者差距并不明显。
2013年格力电器归母净利润破百亿,一年后美的集团也完成了这一目标。从10亿到100亿,格力只用了6年时间,美的也只用了7年时间。
反观海尔智家,2021年突破了百亿利润大关。从10亿到100亿,海尔智家耗时12年,比格力、美的多花了一半时间。而且,这还是在海尔智家2020年底完成私有化改造后实现的。
但实际上,海尔智家这一时期并没有原地踏步。两个纬度可以作证这个结论:
在营收规模上,海尔智家早早超过格力,稳居白电前二;海尔智家海外营收占比早早超过50%。
在全球创牌上,通过自建工厂与海外并购,海尔智家在海尔、卡萨帝之外还将Leader、GE Appliances、斐雪派克、AQUA、Candy等高端品牌矩阵拥入怀中。
但时至今日,海尔智家依然是利润的追赶者。
2023年,海尔智家归母净利润166亿元,约为同期格力电器的57%,美的集团的50%。
这源于海尔的价值取向。周云杰直言,海尔坚持用户价值最大化,而非利润最大化。不断创造更多的顾客,攻下更大的市场,是海尔的所愿所想。
但好在海外业务具备长尾效应。2016年,海尔智家海外业务在利润上打平。2020年,海尔智家海外业务利润率达到了4%。
面对媒体的一再追问,周云杰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海尔抢滩全球时,日本家电正经历一场大溃败。
2011年,日本三大家电品牌松下、索尼、夏普三者合计亏损了1.6万亿日元。
巨亏之下,它们不得不将旗下不赚钱的家电业务进行剥离。海尔便是此时,并购松下家电旗下三洋电机的白电业务。
畅销全球几十年的日本家电突然风光不再,从豪占全球市场份额10%的顶点坠落。回想20年前,松下电器并购美国音乐公司(MCA),索尼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辉煌时刻,不禁令人唏嘘。
但直到很多年后,连很多日本人都想不明白,自家技术领先、品质优良的家电为何会瞬间转衰。
曾经负责松下电器海外业务的岩谷英昭,在《松下幸之助在哭泣一书》中提到了两个关键因素。
第一,日本在全球水平分工中固守垂直分工模式,将设计、营销、研发、销售甚至线下开店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大大降低生产效率,放缓了全球扩张节奏。
第二,日本家电在全球化扩张中忽视了本土化策略。一个反例是三星,1990年三星针对全球市场施行“地域专家”制度。数年后,通过数千名地域专家,三星打开了全球市场。
海尔抢滩全球市场背后,有更重要的战略考量。2011年,海尔并购三洋电机,正是看到了日系家电品牌正走下神坛、留下的市场权力真空。
海尔的选择与三星相似,先通过本土化建厂、并购等一系列方式,占据当地市场。只不过,海尔承受代价是利润来的晚了一些。
但该来总会来,海尔坚持到了海外市场开花结果。
如今,在欧洲,海尔智家连续8年市场增速最。在美国,GE Appliances连续2年成为美国第一大家电公司。在日本,海尔更是多年领跑。
收割市场之外,海尔也在重塑用户心智,抢夺全球产品的定价权与话语权。
一方面,海尔通过并购的各大品牌与本土化建厂,抢占美欧日高端用户;另一方面,卡萨帝连续7年霸榜中国高端市场第一。
海尔逐渐占领了全球高端用户心智。如今在欧洲,海尔智家冰箱价格指数为130,比市场平均价高出30%。
不止是高端,海尔也能根据用户不同场景的不同需求实现产品私人定制。举个有意思的例子,为帮助四川用户洗地瓜,海尔专门推出了红薯专用洗衣机。
目前,海尔建成143个制造中心、23万个营销网络。在中国(白电)品牌8.5%的海外市场份额中,海尔占据6成。
这个成绩足以让海尔自傲。但不足的是,占全球家电产量50%的中国家电厂商,其品牌占有量只有不足全球10%。
它活的有点拧巴,总逆势而为,还总想颠覆自己。
在产品匮乏的年代,家电代工利润极其丰厚。“生产线一开,人民币自然来”的话术,极其真实。
但秉持“国门之内无名牌”的海尔人,没有选择代工这条简单高效的致富路径。周云杰将其归纳为,我们不赚小钱,只算大帐。
世人只知1985年,张瑞敏当着全厂职工,用一把大锤将76台冰箱砸毁。但很少人真正计算过其背后的价值。
单价1000元的冰箱,相当于当时一个工人两年多的工资,这批价值7万多元的冰箱放在如今价值百万不止。
1988年7月加入了海尔销售部门的周云杰,没有赶上张瑞敏打砸冰箱的一幕,但却真切体会到了海尔对品质的苛求。
彼时面对供不应求的市场,周云杰开了一次调度会,要求生产部门加大产量供货。但这却引来了张首席一顿“提醒“:我们一定要重视质量,我们要盖一个高楼大厦,就一定要把地基做好。
周云杰回忆,“那时海尔规模不大,但每个工匠师傅拿产品就跟拿跟着鸡蛋一样,小心翼翼,就想把它做成一个精品。”
海尔还有一个另类的地方,那就是不用明星代言。两个卡通版的海尔兄弟,就是海尔的代言人。很多人不知,那个黄发德国孩童,便代表了德国匠心品质。
为了避免成功后容易出现的懈怠,海尔总是在第一曲线高点时,筹谋开启第二曲线、第三曲线.......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海尔的内涵一直在变化,从家电企业到生态型企业,再到热带雨林式创客集团。
海尔成功演绎了“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的论断。
只是海尔也有萦绕自己的问题,比如利润率较低的问题。2020年,私有化后的海尔智家利润率有了很大提升,但与白电巨头还有一定差距。
2.2007年12月,雷军离开金山,转型做天使投资人,更是为金山发展前景蒙上一层阴影。之后,受免费杀毒软件普及影响,金山毒霸的营收节节败退,2010年,被公司给予厚望的网络游戏《剑网3》也不及预期,营收大幅缩水,公司前期积累的问题集中爆发。
站在2010年审视几大业务线,的确让人灰心:游戏业务波动剧烈,杀毒软件免费化是大势所趋,金山词霸早已走下坡路,WPS依旧看不到希望。金山公司被悲观的预期笼罩,公司管理层也因空降高管陷入激烈内斗和人事动荡,员工出走成为一时常态。
回顾这段时期,面对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环境,金山明显掉队了。如雷军后来所述,这段时间的金山虽然很勤奋,但很像在盐碱地里种庄稼,总是在逆风飞行。
转机发生在2011年,为避免公司被卖掉的命运,已经创立小米的雷军重新回到金山担任董事长。据《生生不息》一书介绍,雷军回归的同时,金山股权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为后续大刀阔斧的变革奠定基础。
具体是,腾讯分别从求伯君和张旋龙两位创始人手里收购9.79%和5.88%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同时,求伯君和张旋龙将剩余股权的法律效力全权委托给雷军,使雷军以22.89%的投票权比例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雷军回归后,迅速剥离无关业务,将资源向WPS、网络游戏和金山毒霸(猎豹移动的前身)三大核心业务聚焦。同时,包产到户,将事业部子公司化,推进高管持股,并鼓励子公司单独上市,理顺激励机制;业务方向上,则开始全面拥抱移动互联网,并积极布局云业务。
在2011年之前,金山办公对于进军移动一直举棋不定,因为手机屏幕并不适合办公,雷军入主后,开始力推移动化转型。事后看,由于占领市场空白(微软3年后才上线移动端)且顺应大趋势,移动版WPS一推出就取得巨大成功。一年之后的2012年底,WPS移动版用户量已达3000万。在这个过程中,金山办公的企业文化逐步融入移动互联网大潮。
与此同时,2010年10月起,我国开始大力推动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WPS的政务订单和企业订单也步入发展快车道。
2013年11月,金山办公完成A轮融资5 000万美元,全部用于研发投入。有了外部投资者的加持,金山办公在投入上没了后顾之忧,决策机制也更加市场化。这段时间,借助手机预装渠道,WPS一直保持着快速的扩张。到2014年年底,WPS移动版的全球累计下载量已经超过了3亿,月活超过6000万,其中超过40%的用户来自海外。
2013-2014年间,WPS的“基础功能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商业模式逐步清晰;2015-2016年间,WPS开始布局云办公和云协作办公。2016年11月,WPS安卓版月活用户首次突破1亿,之后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2018年,公司召开云&AI未来办公大会,提出“云、多屏、内容、AI”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基本成型。
截至2018年12月,金山办公主要产品的月度活跃用户数超过3.1亿,其中60%分布在移动端,付费用户占比1.6%(481万人);2023年末,月度活跃设备数达到5.98亿,较2018年末实现**增长。
站在当下看未来,金山办公的竞争壁垒和发展空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用户规模庞大,且付费用户渗透远未饱和。2023年末,金山办公月度活跃设备数达到5.98亿,其中,PC端月活设备数2.65亿,而国内办公用户数在7亿左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办公软件具有典型的网络效应,庞大的用户基础本身就是巨大的竞争壁垒,云服务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强化了用户粘性。当用户大量文件存储云端后,更换产品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当前,国内办公软件领域,微软和WPS两强争霸,WPS既可兼容微软Office,又具有很多特色功能,产品力强,且占据地利优势,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用户基础提升的同时,付费用户比例也有提升空间。2023年,WPS个人付费用户3549万人,PC端付费率13.14%,相比微软PC端25%的付费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当前,WPS为付费大会员提供了260余项权益,涵盖云空间、图片处理、表格处理、PDF处理、AI、模板素材、独立功能、文库等权益,转化触点非常多。对于未付费基础用户来说,只要深度使用WPS,成为付费用户是迟早的事。
二是正版化、国产化驱动下,国内机构客户渗透率仍有较大空间。近年来,随着自主安全可控意识明显提升,应用软件的正版化、国产化快速推进。尤其在国家信创战略加持下,WPS作为拥有自主产权的国产办公软件龙头,在中央及省级政府机关、央企中的覆盖率超过95%,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未来会继续向乡县机关和民营企业加速渗透。相比之下,微软Office则在跨国企业中国分部、国内有出海业务的企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在2023年股权激励计划中,金山办公首次将机构订阅业务收入增速纳入考核指标,要求2023-2025年复合增速不低于25%,表明公司对机构业务增长充满信心。
在国产办公领域,WPS已建立起较强的生态竞争壁垒,为拓展机构客户奠定坚实基础。据年报披露,当前金山办公已累计和300余家国内办公生态伙伴完成产品适配,与龙芯、飞腾、鲲鹏、统信、麒麟、长城等基础厂商紧密合作,产品适配涵盖协同办公、输入法、邮件、语音识别等多个领域,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
三是云办公、协作办公、AI办公等的兴起,有望持续提升WPS的产品价值和付费转化率。现阶段,WPS的付费转化点以PDF功能、云文档(跨设备同步、协作办公)等为主,AI功能则有望成为下一个重要的付费转化点,推动WPS付费用户数和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的继续提升。
在AI领域,WPS选择接入百度、MiniMax、智谱 AI、阿里科大讯飞等外部大模型,并自研小模型为大模型分流,基于token用量付费,不必承担庞大的算力成本,也不存在卷入百模大战的风险。
当前,WPS AI已上线“帮我读”(辅助阅读、重点秒速提炼)、“帮我改”(缩写、扩写、风格转换等)、“帮我写”(快速起草提纲)、“AI排版”、“全文总结”、“AI写公式”(excel功能)、“一键生成PPT”等功能,相比微软Office的AI功能,WPS在中文环境下效果更优,且功能点更加细化、接地气,有望成为重要的付费转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