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5

【海量纪要007】 | 汽车零部件反弹买什么?
————————————
🚘核心围绕智能电动汽车增量零部件,把握技术升级趋势,按【单车价值量】+【渗透率】+【国产化率】三维度进行赛道及标的选择,现阶段重点看好【线束线缆、线控底盘、一体压铸、热管理、智能座舱】等赛道,展开如下(均附专题深度链接):

1、线束线缆~
单车价值量:传统燃油车2000元VS电动车5000元以上(线缆占线束成本30%);
渗透率:高压线及数据线等伴随电动智能汽车渗透率同步提升;
国产化率:国际巨头矢崎、住电、安波福掌握90%以上份额,本土企业份额不足10%(线缆本土配套率稍高),国产替代空间巨大。推荐【卡倍亿】,建议关注【沪光股份】。
————————————
2、线控制动~
单车价值量:从机械液压驱动700元提升至线控制动1800元以上;
渗透率:乘用车总体15%,电动车无发动机提供真空助力,线控制动将随电动化快速普及;
国产化率:过去90%以上份额由博世、大陆、采埃孚等外资掌控,本土企业快速突破。推荐【伯特利、拓普】等。
————————————

3、空气悬架~
单车价值量:传统金属弹簧+减震器单车价值量2000元;升级至空气弹簧+CDC减震器+空压机+控制器后,大幅提升至8000元以上;
渗透率:有望从目前3%提升至25年15%左右;
国产化率:本土企业逐步突破空压机、空簧、减振器等产品,加速替代威巴克、大陆等外资。推荐【中鼎、保隆、拓普】等。
————————————

4、一体化压铸~
单车价值量:后地板、前地板、中地板单价分别为3000、6000、3850元,合计过万;
渗透率:特斯拉引领后,吉利、蔚小理、长城、小米等迅速跟进,产业链上下游积极布局;
国产化率:本土零部件公司快速突破并量产,推荐【文灿、鸿图、旭升、爱柯迪】等。

5、热管理~
单车价值量:传统油车2000元提升至新能源车6000元以上;
渗透率:热管理市场规模随新能源车渗透率同步提升,对应千亿市场;
国产化率:国外厂商电装、法雷奥等占据60%以上份额,本土供应商由压缩机、阀类等单类产品逐步拓展至系统集成供应商,本土热管理龙头已现。推荐【银轮、三花、拓普】等。

6、智能座舱~
单车价值量:传统座舱3000元,智能座舱达9000-16000元;
渗透率:智能座舱是新能源车企军备竞赛的核心布局领域,预计未来5年内增量规模有望达千亿元;
国产化率:本土公司布局智能座舱核心赛道:【域控制器】、【HUD】、【内外饰】等,新能源客户拓展顺利,有望持续受益赛道向上红利,推荐【德赛、华阳、均胜、常熟、新泉、继峰】等。
————————————
<每日发布当天纪要汇总 见主页置顶 >

$银轮股份(SZ002126)$ $常熟汽饰(SH603035)$ $三花智控(SZ00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