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银行:规模增速放缓 净息差环比下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光大银行一季度净息差环比下降13BP至1.83%,其中,付息负债成本率环比持平为2.38%,拖累主要来自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下降13BP至4.15%息差环比显著承压。

本刊特约作者 方斐/文

2023年一季度,光大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3%,增速较2022年扩大2.1个百分点;营收同比增速为-1.6%,增速较2022年下降0.8个百分点;年化ROE同比下降8BP至10.45%。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不良率环比2022年四季度末持平为1.25%,拨备覆盖率环比持平为188%。

总体来看,光大银行营收利润符合预期,且经营整体保持稳定。

规模放缓叠加息差下行

具体来看,对光大银行业绩的拖累因素来自:1.规模增速放缓,生息资产规模日均同比下降7.2%,增速较2022年放缓1.9个百分点。增速下降主要因主动压降收益较低的同业资产,贷款与债券资产增长均保持稳定。2.净息差环比下行,测算2023年一季度单季净息差(期初期末口径,下同)环比下降13BP至1.83%,使得息差对营收的拖累较2022年加大1.3个百分点至-9%,主要受LPR重定价及新发放贷款定价下行影响。3.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5%,主要受结算及承销收入下降影响,与财富管理相关的代理、托管等收入保持稳定。

支撑性因素来自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9%,主要受益于岁末年初在市场利率高位主动加大了债券资产配置,而费用、拨备等因素对利润的影响幅度保持稳定。

根据测算,光大银行一季度单季净息差环比下降13BP至1.83%,其中,付息负债成本率环比持平为2.38%,拖累主要来自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下降13BP至4.15%,归因LPR重定价及新发放贷款定价下行。由此可见,光大银行息差环比显著承压。

从资产端看,随着零售消费及信贷需求的修复,预计光大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自二季度起有望环比企稳;从负债端看,光大银行存款定期化趋势已有所缓解,随着结构的优化,预计负债成本率自二季度起有望环比改善。综合来看,净息差自二季度起有望环比回升,同比缺口自三季度起或明显收窄。

2022年下半年,受实施新版五级分类管理办法影响,光大银行不良生成或有一定波动,预计将在监管指引下做好相关分类及处置安排,保持资产质量稳定态势。

2022年,王江董事长、王志恒行长先后履新光大银行,从目前经营情况看,光大银行战略方向、业务策略及风险偏好未发生大幅变动,高管层实现平稳过渡,未来业绩表现稳定性预期有所增强。

结合2022年以来看,光大银行营收利润环比下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增速环比下降1.1个百分点;营收同比下降0.7%,增速环比下降1.2pc。主要制约因素来自于:1.规模增速放缓。四季度贷款需求不足,较去年同期少增126亿元,使得生息资产增速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2.单季息差下行。测算2022年四季度单季净息差环比下降2BP至1.96%。其中,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上升5bP至4.28%,受益于贷款定价企稳回升;计息负债成本率环比上升9BP至2.38%,主要受存款定期化影响,下半年仅个人定期存款实现净增,其余类型存款均有所下降,定期存款占比较2022年上半年末提升1.5个百分点。3.手续费与其他非息缺口加大。2022年四季度基金销量持续低迷、理财销售难度加大,手续费缺口环比前三季度扩大1.3个百分点;同时,受债市波动影响,其他非息缺口环比扩大10.4个百分点。

近两年,光大银行信用卡贷款规模保持稳定,新增投放均投向有消费场景支撑的业务,资产结构及整体风险已有所改善。随着经济增长及居民收入修复,信用卡不良生成压力将得到缓解。

2023年是王江董事长和王志恒行长到任后的首个完整年度,预计重点战略方向的组织和投入力度有望加强。在规模上,预计信贷增速有望快于2022年;在息差上,由于按揭在光大银行贷款总额中占比较小,贷款重定价带来的净息差压力预计好于同业;在中间业务收入上,预计在财富管理战略方向将加大资源投入,如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修复符合预期,手续费增长具备一定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