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7喜欢:3

在某网回了个长的结果发不出来就放这吧。是讨论一个把新能源成功和压榨工人联系在一起的帖子,我先回了条,一个人觉得我不通人情不了解情况,就再回了一条。分割线上边是那人评论。

我真的每天和工人待在一起,我知道现在做一个工人是多么惨多么累的事情

哪怕是8小时,吃饭半小时,上下午各一次休息15分钟,其他时间全都站着干活

我也知道很多企业是每天2班,干12小时

我更知道他们渴望加班,因为这样收入能更多一些,我也知道其实现在年轻人基本都不会进工厂了,送外卖也比进工厂赚得多些

你知道现在大量的汽车行业都是用小时工了么?今天这个人做明天那个人做,质量事故售后问题天天能烦死我

现在汽车行业最大的KPI就是降本,怎么能把材料改更薄更便宜,怎么省钱怎么来,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不健康的。

--------------------------------------------------------------------------------------------------------------------------

我体验过1天多的汽车生产线,所以你说的不用强调。再苦的也多了去了,像过去下煤矿的。我明白很多人抱怨什么也理解他们的抱怨。但这种抱怨有什么用?我说的就是这个。我不是资本家也不站哪边,就用一个中立者的态度去说。可能有些冷酷无情,但首先要基于理性基础的 。我先说一个论点吧,中国几千年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农民是最苦的,但现在是历史上最好的时代,而且未来会越来越好,以上。中国不是最大的工业国吗?不是有大量的工人吗?这个慢慢说。中国自清末被打开国门后。自身和外来的资本化,诞生了产业工人阶级。但由于传统文化和经济结构的影响,这批工人大多数脱胎于农民阶层,我认为和国际上有些区别,存在着先天不足。我们现在教材里那些话我不想重复了。我个人认为,中国工人阶级从来没有承担起领导者的责任,也错过了几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后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附庸,吃着工农剪刀差成为既得利益者。阻碍了生产力的进步,也由于缺乏斗争经验和精神,最后世纪末下岗潮,一脚被踢出领导阶层。现在的国企真正的工人好当吗?基本都是官liao,半官liao,还有部分技术专家。这些在资本主义国家其实也都不算工人了。工人阶级这次挫折后,地位实际降级了。也伴随着中国再次高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现在的所谓工人其实就是披着工装的农民。这也到了解释我前面的那句观点。一个国家一定要让他们最广大群体过的好才是成功。在中国就是农民(非西方的那些大农场主实际就是地主),这肯定是最难的。我们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现在农业人口还占多数。实际上最苦的长期来说还是他们。但觉得看问题要看历史和现实不要搞虚无主义和理想化。中国现在的工人(实际上是农民)虽然苦,但从历史上纵向比较已经是最好的。再往前看,前几辈的农民更苦,干的活多,享受的也少。现在不管怎么说,只要不是特别懒,想喝酒就喝酒,想吃肉就吃肉,这是以前能想象的吗?不信问问现在的人包括那些不愿下工厂吃苦的人,让他们回过去愿意吗?当然也回不去了。还有一些人看见国外的工人或者国内外企以及当初合资的工人福利多好多好,你觉得那是我们现在这个阶段能全面享受的吗?我前面也说了,人家发达国家也是积累抢劫了几百年,当年英国的圈地运动也死了不少人。探索新航路,当海盗还有侵略也是要死人的。光看人家好,不看看人家祖上付出了多少。就是现在这样的生活那也是上几代人积累付出的。你看人家工人一周40小时,不加班,还有下午茶。不看看有几个发展中国家(除了资源丰富的出口国)有几个现在中国的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凭什么好东西就一定是自己的,坏东西就不沾边?多说一点,现在的工人阶级实际上是996的白领社畜们,这是不幸也是幸运。不幸的是他们比过去的工人累。但幸运的是他们在干事也有机会。现在的所谓资本家大部分都是这些人里面出来的,包括很多车企老板,最有代表的就是王传福。希望他们能够承担起历史责任。

最后说一下行业的事,现在大多数行业不只是汽车都在卷成本,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主动的像寻求突破,被动的是迫于无奈。卷是过程不是目的更不是结果。结果是卷成功的成为胜利者,不成功的可能就要退出市场。我们为什么这么卷,远比国外卷。因为我们发展的程度还很低,发展难度比国外大。过去吹西方的常说人家工人几个月收入就能买辆车。我们呢,几十年前,一个人不吃不喝几十年收入买一辆,十年前也需要三五年。现在有798,998出来还打掉合资的价格,基本一两年收入就可以了。我看还卷的还不够,还要长期化。再看卷出来什么结果。十年前10万的车什么样,能和现在的比吗?那时候除了个别合资入门车根本就没有10万能落地的。而且要啥没啥,给个收音机就不错了。现在的车除了50万内最好的那个谁还敢只配收音机?而且动力空间舒适度不秒杀前面那些车?还有控制或者压缩成本就一定要偷工减料?这是谬论。你其实也就是看到你所在的。大规模工业产品成本控制是第一位的,从始至终都是,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汽车行业就是最大的代表之一。你要接触到汽车成本控制工程师,就知道他们的工作有多么的锱铢必较,抠到每一分钱。有的车说自己这良心那用心,就是只给两个安全气囊,他们是不知道这东西重要吗,那是因为从成本均衡考虑实在做不到。能抠的已经抠到极限了,但凡能少1毫米厚度绝不会放过。日系为什么这些年造假频发,其实已经有几十年了。那是因为正常的降本措施到极限都不管用只能造假了。当年日本主要被韩国给卷的,现在轮到中国给他们上强度了,最后终于撑不住了。现在说卷成本肯定比亚迪是首屈一指,所以要把偷工减料的帽子也给戴上。实际上比亚迪卷成本靠的主要是技术和设计。现在没几个同行承认比亚迪有技术优势,只是说比亚迪会控制成本(阴恻恻或明晃晃的说偷工减料),其实大批量工业产品成本控制就是第一技术(前提是品质优秀质量可靠)。比亚迪为什么玩命的搞那些多合一(现在已经到12合一了),复用零部件。因为搞出这个, 意味着节约大量线束,零部件还有工人装配工作量和误差(生产效率和售后成本)。想ctb这种结构设计,通过电池本体的强度加持,结构强度明显高于同级车,也形成了很大的安全冗余(当年日本产品还没有造假的时候就靠在冗余上做文章打败欧美产品)。我是不是可以合理的降低材料用量或者标号?只要总体参数达标就行。现在一些车企吹自己高强度钢用了多少多少,恨不得吹到100%,但这都是忽悠消费者的。因为汽车结构是一个大系统,最后看的是整体强度。不管你用什么标号,只要满足法规和行业标准要求就行。现在的车基本都要经过越来越严苛的碰撞测试,就是再便宜的车都比十几年前贵几倍的车强度更高。也不要相信车企有良心这种鬼话。所有的车都已经是成本控制最大化的产物了,如果不是那说明造车还没有入门(比如那个不愿意卷成本只愿意卷价格的),都已经到极限了,再抠一点就要破皮了。就算眼前没事,后边肯定要出一些质量或口碑问题。小企业可能无所谓,大企业那是要命的。比亚迪现在已经是国内第一世界前十的车企 。主要车型都要经过全球的测试考验,如果它真敢像有些人说的偷工减料,那是不想活了。再一个比亚迪现在大部分车型都是质保6年15万公里,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比亚迪这么大个车企不会跟自己的售后过不去,肯定想有好的形象和口碑,也不会只想干几年。秦L\海豹06这种明星大众车型,不仅要经过广大消费者认证,也要经过友商的层层严选。到现在还没有出大问题已经是基本过关了。这两个车,技术过硬,配置齐全,品质一流的水桶车型还能做到998,难度一点不比仰望小,更不用说烧钱堆配置的那些产品。说是工业奇迹一点不为过。现在一些友商,想卷成本,一没有比亚迪的技术,而没有规模,三还没有比亚迪的品牌地位(挑战者必须打差异化,那一般就要上料),偏偏比亚迪还不愿和他们苟合。你说怎么玩?恐怕他们的一些才要玩偷工减料吧。

当然有些人还是觉得比亚迪这么卷对行业(应该说除比亚迪以外的车企不好),是逼着他们去各种。。。。不说了。所以出了问题责任都是比亚迪的。可是从比亚迪角度来说不算卷啊!比亚迪现在新能源车里毛利率是最高的,也是少数能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友商觉得压力山大对比亚迪是毛毛雨。现在是市场经济,比亚迪只是一个企业,又不是政府也不是国央企。没什么义务主动考虑那么多的社会责任。去年就是考虑太多了,300万目标差点没完成,一些车型和品牌还出现困难。觉得不合理可以去找政府请愿,各种攻击甚至抹黑比亚迪品牌和产品算怎么回事?好了就说到这吧,很多其实不是回复你这个问题的,只是借这个机会说出来。

全部讨论

06-24 07:22

你可以回头, 但不可以往回走 ,逆行是全责。

06-24 08:21

其实有很多行业的辛苦程度是要高于汽车生产线的,你体验的还是太少

06-24 06:49

建议分个行加个序号吧。看起来好难受。

06-24 13:38

写得很好!内部详实,也说出了部分真相。
愿比亚迪越来越好!

06-24 07:44

苦的人多了去了,想要整体改善,需要的是更多的产业。而并非是单纯的谩骂和埋怨。

06-24 07:42

太长了

06-24 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