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行情结束了么?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作者:张宁

1月10日公众号的文章《指数大跌不用悲观,“高股息”也是一种选择》,本人提出了一种降低风险的选择,对此我们观察到,高股息板块自从11月底就开始表现优秀了,而从本周开始变现明显变弱,开始了调整。投资者难免会思考,“高股息”标的经历了一轮流动性危机后,已经大幅跑赢,这次强势板块的调整会是阶段性的,还是结束了呢?

从历史经验上看,熊市中高股息资产容易占优。例如2021-2023年,A股处在调整期,沪深300指数涨幅分别为-5.20%、-21.63%、-11.38%,这个阶段高股息的优势进一步“凸显”,而以高股息标的为主的中证红利指数三年涨幅分别为13.37%、-5.45%、0.89%,大幅跑赢。

从更长期的角度看也是这样。国金研究所策略研究有过统计,历史回溯来看,高股息行情多在“熊市”占优;低迷的市场情绪下,部分存量资金会转向相对安全的高股息板块进行“防御”。过去3轮“熊市”中,相较万得全 A,中证红利指数均取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率。2015年6月-2016年1月、2018年1月-2019年1月、2021年 12月至 2024年2月,万得全A分别下跌 51.6%、32.4%、36.6%,中证红利指数的超额收益率分别为 6.1%、5.1%和 35.3%。一方面,股权风险溢价走高、市场情绪低迷时,“红利板块”的“防御属性”更受市场青睐。另一方面,当公募基金发行低迷时,存量资金的博弈,也对高股息板块有一定程度的利好。

如果从市场到底是牛是熊的角度分析,可能难度太高了。从当下的视角看,政策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况且已经低迷了三年,二级市场的性价比越来越高了,所以现在投资者卖出高股息标的,买入未来跟随经济变好或者政策更鼓励的方向的行业标的,是一种比较务实的做法。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判断未来的市场能走牛。

有没有办法不判断牛熊市呢?其实投资者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上一次我们总结日本股市的历史经验,高股息资产长期是跑赢市场的,虽然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高股息资产强势,性价比有些降低,那如果我们在高股息类资产里,优中选优会不会更好的面对未来呢?

根据国金证券策略研究的分析,举例2021年以来的高股息行情同样发生在相对弱势的市场环境中,但行业结构与基本面环境有一定变化。第一,区别于过往银行、家用电器等行业驱动的高股息行情,本轮中受益于产业格局优化的煤炭表现更为突出。第二,本轮行情受益于宽松流动性环境下,高股息“类债”逻辑更为突出。

所以投资中我们需要更好的理解行业的变化,把握好结构性机会,这样超额收益会更加明显。

全部讨论

你这业绩跟红利也不沾边啊,明显的微盘股,难道是知行不合一风格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