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求职贴-求推荐!求带走!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90回复:102喜欢:233
国内排名前三的名校经济系毕业生,近二十年IT行业咨询经验,三年细分领域顶尖互联网公司从业经验,求加入理念相近的私募基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说投资体系,我的投资体系理论基础是:概率论。每个市场、行业或公司有自己的PE、PB或PS概率锚定区间。90%以上的时间内,锚定区间在高估一倍或低估为一半的区间内波动,投资人就是要抓住低估区间以下特别是极端低值的投资机会,在正常估值或略高估值时卖出。统计结果来自于罗伯特.希勒《金融与好的社会》。

另外,建仓策略(仓位及周期和卖出策略还要结合时间分布概率来进行,所谓"横起来有多长,竖起来有多长"的说法,其实是极端低值和极端高值的时间概率分布规律的直观体现。(20150429增加)

我的公司研究方法是:通过阅读公司过去5-10年的年报,形成公司战略演进和执行效果的判断,分析公司的竞争态势,并推演公司未来2-3年甚至3-5年的状态,根据财报进行阶段性印证和状态判断的调整。

我的估值方法是:根据公司历史估值,参照跨市场、跨行业的对标分析,确定估值上下限。另外采用概率论中的贝叶斯方法加强估值的确定性和安全边际。

我的操作方法是:根据合理的公司市值,在低估为一半或更低时买入,考虑到市场心理,在正常时或高估值时卖出,根据低估的程度及价格波动的确定性确定仓位。

说一下我的预期收益率和实际结果吧,能充分体现出我的真实水平:A股港股五年平均预期收益率15%,美股五年平均预期收益率20%;实证结果来看,A股如果不是因为有金融股行情的话,十二五期间可能达不了标;港股达标,略有超出;美股巨亏,巨亏,巨亏。。。[哭泣]十三五期间,三个市场的五年收益率目标统一降到15%[想一下]

说一下十年准投资,七年真正投资的心得吧:我终于对确定性、风险和投资三原则有了一点点比较深入的体会。投资三原则按老巴讲的是:第一不要亏钱,第二不要亏钱,第三参见前面两条。结尾还会写到这段话。

下面从上面提到的概率论基础、研究方法和估值方法来说明一下我的投资决策过程,分三个市场来说:A股、港股和美股。

——————————————————————————————————
A股我投资过的标的包括招商银行、万科、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和浦发银行。下面以招行为代表,说一下公司分析、估值和操作策略。

招行的公司分析。从96年就己知道招行的优秀,05年时招行万科己是各自领域公认的卓越企业,我自己就不用再研究什么了,只是简单翻翻年报,印证一下。当然如果我是专业投资者,可以花时间从战略、对标、财报等等各个方面论证招行的优秀。

招行的估值分析。根据招行历史价格和同行业跨市场的对标分析,招行价格上限在2PB或20PE,下限在1PB或10PE。考虑到中国的市场状态,可以上调10%。

操作策略的逻辑:
我的投资决策是05年入市之后准备买招行万科,但一直空仓到11年到12年才建仓,然后14年满杠杆,目前担保比例250。其中的逻辑是:

招行05年大概是2PB左右,在高估的区间内,所以没买。我记得买入时招行是10PE左右,在低估的区间下限。我在投资前列了一个EXCEL表,把招行从2000年到12年的年收入、利润等主要指标填了进去,确定招行未来5年大概率保持15%的年增长,然后就买入。因为这个增长率保持下去,股价不涨的前提下,到17年招行会变成5PE。我对招行的期望就是年均增长15%。股价不是我所关心的。结果招行14年PE就变成5了。

招行5PE在我印象中是从来没有过的极端低值,为了相对准确评估招行5年后的状态,买了十几本书,看完之后,心里有了判断,就用了一些杠杆。当然如果招行跌到3PE甚至1PE的情况我也有准备,虽然可能会有些被动,具体风险及应对措施是这样:招行跌到3PE,不用惊动老婆;招行跌到2PE,老婆和我吵一架;招行跌到1PE甚至更坏的情况,对我的生活和其它方面基本没有影响,只是老婆不允许我再炒股了。

未来的卖出策略:考虑到目前的牛市状态、中国金融体系及国家的全球化战略,1.8PB左右开始卖出正股。2.2PB为招行定价合理区间的上限。卖出策略结合价格高限的时间概率分布估计来确定(本句为20150429增加)。

万科的公司和估值分析。公司分析不多写了。估值采用历史PE来分析(10-20)。20PE差不多是我重仓(10%以上)买入公司的上限,适用于高确定性的成长股,观察仓不在此列。

操作策略的逻辑。买入的逻辑跟招行一样。卖出的逻辑有两个:第一个我在14年看到行业的天花板了,那时业内讨论非常多。第二是相对招行高估,确定性不如招行。所以卖出万科买招行。

买入兴业、华夏和浦发的逻辑是要分散标的,不能单押一支招行。由于精力所限,公司分析和估值判断主要来自雪球球友整理的数据和观点,没有细读年报。我的判断是,招行兴业的业绩分化几年内可能不大,浦发有朋友提到报表附注的事,华夏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全国性牌照,后两支可以在1-2年内短期持有,长期待观察。仓位依上排序,15年根据PE、PB和公司分析在这四支间做动态再平衡。

另外说一下民生,民生的风控偏弱,风格激进,这是我从09年就形成的印象,不符合我个人的投资偏好,所以一直未投。12年之后,A股其它标的都无法与招行相比(兴业当时不在关注范围之内),15年之后,其它标的性价比和确定性也无法与这四支银行相比,因此也没买过其它标的。

我的投资风格其实是来源于我的消费习惯。我是一个极度追求性价比的人,并把这个习惯带到了股票投资。2000块钱的西服,我买的价格是100。当然也有2000的西服我花2000来买,穿了快20年,很多人夸过那套西服,007的詹姆斯.邦德为那套西服做过广告。这个是很贵的价格买很好的商品的例子。

————————————————————————————————————
港股

很贵的价格买很好的股票,是在阿里巴巴和酷派上,这两支买入时PE是20左右,是我买过的PE最贵的重仓股票。一个是逆向投资,一个是成长股投资。阿里巴巴买入的逻辑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13块5上市,涨到20多吧,然后4块2大甩卖(上市价三折),不用说,抢。然后涨到16块多卖掉。马云是20块时卖了一些,后来13块5私有化。我挣了3倍,总共6000块钱。

酷派的公司分析。我关注到酷派时己经是下午,很快要收盘,第二天会正式改名为“酷派集团”,可能会暴涨。40分钟内读完了10份年报下单买入。对年报的初步印象是这是一家不曾犯错的公司:战略、执行、方向转型、成本控制、技术、销售等等各方面均堪称优秀,每年稳健增长20%以上,提前布局4G转型。典型的优秀成长股。

酷派的估值分析及贝叶斯验证。酷派是支成长股,所以PE15-20是下限。上限可以通过三个方法来估算并相互印证。

第一个方法,跨市场对标:NOKIA、MOTO被收购前、黑莓、HTC(台湾市场)等手机厂商的市值都在40-60亿美金,说明市场对国际化大品牌的手机厂商估值在50亿美左右。从估值的锚定效应来讲,黑莓和HTC等类似公司估值进一步大幅度压低的概率很小,因为NOKIA、MOTO、黑莓和HTC四支股票己经是在困境甚至极度困境之中,仍顽强地保持住了自己的市值。酷派的国际化前景当时己初见曙光,假定5年后国际化取得成功,那么估值应当可以达到这四家的水准。也就是5年5倍的空间(当时酷派市值是10亿美金)。

第二个方法,与魅族对标给出安全边际。阿里6.5亿美元入股魅族,从保持公司控制权的角度,魅族估值应当在12亿美元以上。酷派当时的公司竞争力远超阿里入股时的魅族,所以,今年酷派又跌到1块3时(市值好象是10亿美金),加仓是想都不用想的。

第三个方法,与小米对标给出上限空间。小米今天的估值是450亿美元,我们给个25折算出是100亿美元的估值下限,小米在中国市场的潜在增长率、国际化空间显然不如今天的奇虎酷派合资的新公司(地心引力),而且是周总做CEO。假定新公司5年后可以达到小米现在的水平,再打一个50%的折扣,那么5年后新公司的估值是50亿美元。酷派占55%,至少是28亿美元,这是在不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的前提下,比如FACEBOOK。这三家公司如果合体,地心引力只怕挡不住。

三个估值方法相关性很弱,所以按照贝叶斯的方法来说,酷派1块5的估值是极其确定的严重低估。

其实,酷派的价值用一句话讲出来就够了:全世界只有中美两国有移动互联网软件加手机硬件的生态,目前全球只有六家公司具有移动互联网软件加手机硬件的生态布局:苹果、微软、谷歌、小米、奇虎酷派和阿里魅族,这个格局是不是很提神?[大笑]

酷派五年后会是全球五大手机厂商之一,奇虎是全球四大搜索引擎公司之一,全球最大的安全公司之一(五年可以去掉之一),奇虎酷派的流量变现能力、持续生存能力、市场空间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就不用多讲了。

新城、宝龙的公司分析不多讲,估值对标万达。7毛的新城和1块的宝龙也不用说了。
————————————————————————————————————
美股

前面讲得好象我很厉害,下面讲一讲我美股败走滑铁卢和巨亏的经历让大家开心一下。

先讲昱辉公司分析和估值分析。光伏业的辉煌前景就不用说了,一个需求3-5年后要爆发式增长,成本每年大幅下降的行业,昱辉成功构建了全球布局的轻资产OEM运营模式,全世界联合双反也防不住。作为一个小散来说,报表什么的都可以不用看了,听听财报会议李总中文从容、干练、磁性的声音就可以了(真的很亲切,因为别人都讲英文,听不懂,只能会后看SA)。由于昱辉亏损严重,PE没有,PB不适合(债很重),所以PS值估值对标一下阿斯特和天合,空间就不用说了。昱辉扭亏是迟早的事,大幅盈利也是迟早的事,只是不知道是下一个季度还是下一年,这一点不是很重要,因为我看的是3-5年后,所以目标价可以根据财报慢慢校正,但是6块的目标价是最起码的,因为这两年价格曾到过那里,反映了市场对昱辉扭亏后的市值期望。

操作策略:昱辉我是抄在最低部,两三年前的1块2,之后涨掉6块没出掉,是我心中永远的痛。从十倍股动态再平衡的角度,当时至少应当出掉50%。因为6块的时候己经只是一支一倍股了,当时没有今天的认识。没想到今年又有了1块2的抄底机会,公司的全球竞争力和电商平台(想一下阿里巴巴)己经与上个1块2时不可同日而语,价格却一样,那就不用犹豫了。

再讲英利的公司分析和估值分析。英利我是被苗总忽悠了,现在苗总醒悟了,开始强调现金流和回款。首席战略官也走了,为战略失误承担责任。但是英利20多个分公司己经建起来了,光伏电站扎扎实实的在推进,所以今年的1块8和2年前的1块8风险上有着极大的差异。虽然债很重,但是想一想中国国情,尚德(STP)那么严重的问题最后还有一个不错的结果,而且CFO在财报会议上也讲了解决办法,对CFO投一个信任票吧。

昱辉和英利的仓位比例有很大的差异,差三倍左右,一方面是风险控制,另一方面英利的债务问题解决起来周期长一些,所以可能可以昱辉10倍动态再平衡后,盈利部分加到债务问题明显缓和而估值没怎么涨的英利上去。国内光伏电站建设的规范要求、上网简化、电力通道建设、金融支持、融资创新等方面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英利的操作策略讲一下。8块的时候没卖,是一个更严重的错误(我从3块多买到2块多又买到1块2,那时是傻大胆,跟国内炒ST是一个思路,现在不会了),然后涨到8块又跌下来,跌到1块8,这个加仓的机会就不会再错过了,1块2的机会只怕是不会再有了。

昱辉和英利的目标价暂定为6块和8块,是前期的市场心理锚定高点,但这两支要从太阳能产业趋势的发展情况来看,除了对标TSL和CSIQ,还要对标FIRSTSOLAR等巨头,目前价格这么低,对标研究也没有意义,暂时搁置,等涨起来再说。

对于昱辉和英利错过5到7倍的机会,我认识到了错误,但并不心疼。用向小田的段子说,就100股卖不卖也无所谓。

再说一些更悲惨的让大家开心下,时间关系不细讲了:我做过6支跌宕起伏的破产概念股,其中一支GSE我曾在比惨大赛中讲过,是做垃圾防渗膜的;NIHD是大型电信破产公司;GNK是大型航运破产公司;BODY是快消服饰破产公司(董事会可说是群贤毕至,牛人辈出,请出原CFO出马),AMI是矿业破产公司(股价最高280便士,我有一部分甚至买在0.002),应当还一支想不起来了。个个都是重仓,每一个我都觉得是我的小甜甜,结果全是债主们的牛夫人。美股7年下来,总体是巨亏。如果不是银行涨起来,境外损失境内补,我估计要被老婆收回投资权限了。

总结一下亏损经验吧。都是用我自己的钱亏的,加入私募我不会买这些票,将来我自己成立100%控股的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或许会,等外汇管制放松,还早。

1      债务危机公司,当我想不出来如何渡过难关时,估计管理层也想不出来,避之则吉。

2      困境反转公司,你给一个10%的反转概率觉得己经很保守了(有谁会给个位数的反转概率吗?),最后实际的反转概率是:0,差异无穷大倍,这是BODY的经验。

说点开心的吧,要不气氛太沉重了。1块多买入的CTC,目前2毛1,最低1毛1,由纽交所转OTC(CTCLY)。没关系,公司在,梦就在。

美股由于酷派的关系,在关注奇虎。建了一点观察仓。另外我的两个破产概念组合也都是我的关注对象,从医药到稀土,只代表关注,不代表持仓,希望不要误导大家。

下面我说一下我奇葩般的心理素质。我天生心理素质好,经常上下10倍,20倍没啥感觉(此处请自行脑补向小田的段子)。后来我看到段永平网易100倍的经历,还有若干高人腾讯100倍、万科100倍甚至1000倍的经历,开始琢磨其中的关键。终于在几天前想到,当一个公司处于快速成长期或业务反转期时,不要去看股价,只看公司的发展态势。等公司发展态势平稳了,再确定公司的估值区间。如果是一家极其优秀甚至卓越的公司,而且暂时看不到行业天花板,比如招行、或前几年的百度腾讯(这两支一直很贵,没有研究过),就一直拿着好了,因为连创始人都不知道自己会做多大。这样或许可以解决10倍,100倍的问题。其实说到底就是风投思维甚至创始人思维。风投和创始人会如何买卖自己的股票?

说一下希望加入私募的想法。我最看重私募的理念和交流的环境,能大家互相交流、质疑、探讨,能容得下我这种看公司看3-5年甚至5-7年之后的。我对金钱也没有很大的欲望,而且是一个极度重视风险控制的人,所以私募给我交社保是《投资中最重要的事》,对我来说买入和长期持有是《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卖出稍难。加入公司后,至少工作3-5年不会变。我在目前的公司工作快20年了,中间出去过2年。有平台的话,象邓普顿那样在公司呆一辈子也很好。我的偶像是邓普顿,不是巴菲特。我觉得我跟邓普顿在花钱上很象,极抠门,或者说,极度重视性价比。

我喜欢做研究,A股只研究,我买不下去。海外市场也先从研究做起吧。研究积累够了,以我的心理素质,买点卖点不是问题。话说短线(一个月)我也做过3倍起的,更大的振幅也做过(比如,DUANG,跌掉90%,DUANG,清零),但是我牢记巴老教诲,不做期货。加过一次杠杆己经觉得很后悔了,希望球友以我为鉴。

还有一些内容可以补充,就是如何扩展A股投资标的的框架,只是有些初步的想法,这个从效率上讲可能需要团队的力量了,主要想讲的都写出来了。

有时间还可以讲讲那些我错过的大牛股,长城、比亚迪、唯品会,当时不懂,没有大的格局感,没办法。现在懂了一点,但机会只怕要十年才能出一次。比亚迪当时都己经准备动手了,结果老巴先出手了,一下子8块涨到12,一气之下不买了,结果好象最高涨到88块,不过那时没有格局感,也没建立估值体系,也没有钱(买卖一个单位可能都凑不齐[哭泣]),买到也赚不了多少钱。

再强调一下十年准投资,七年真正投资的心得吧:我终于对确定性、风险和投资三原则有了一点点比较深入的体会。投资三原则按老巴讲的是:第一不要亏钱,第二不要亏钱,第三参见前面两条。

说一下我目前的能力短板:大量财报的深入分析。简单看过《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股市真规则》等等,但是限于时间原因无法实践运用。最近看《邓晓峰对话邱国鹭:深谈十年投资经》和金石杨天南先生翻译的《巴菲特之道》,了解了一些公司分析的框架,后面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之所以希望加入私募,也是希望在这方面得到专业的指导和锻炼。以后要深入研读唐兄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另外牛市中大卫兄的《低风险投资之路》也是必研书目。有句话叫穷买股,富买债,希望我早日进入到买债的阶段。[大笑]


我看行业和公司大方向有一点心得,跟我二十年来不间断地看《商业周刊中文版》、《环球企业家》、《经济观察报》、《华尔街日报》、《FT中文网》、《财新网》的积累有关。想当年小弟读研时,公司董事长确定了一个合作方向,我当时跟我的领导讲,老大怎么会投这么一个基础的方向?果然三五年后那个方向被公司放弃了。现在每年一度的董事长讲话,我的理解水平应当能达到公司高管的水准,能听懂公司三五年后的战略布局,也能想到问题和挑战。

再强调一下我的法律意识。我在跨境投资实务中,遇到了一个纳税实务的问题:就是美股巨亏,港股盈利6000元,这种境外总体亏损要不要纳税?是按境外算,还是按不同市场算?以往多个年度的累计亏损,能不能象公司那样抵减以后盈利年度的纳税金额?我跟众多的淘宝卖家一样,经常会担心纳税的问题,税务局把我请去是小事,因为这个事终身市场禁入,就麻烦大了。

我写过一个投资策略及实证的PPT,今天发上来。请各位前辈和球友指正。

拜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人融资买招行决策时依据的部分参考书目
银行业发展及趋势 作者
十问中国金融未来 夏斌、陈道富
中国金融战略2020 夏斌
金融与好的社会 罗伯特.希勒
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 马骏
上市银行价值分析 潘功胜
中国房地产趋势
广厦天下:房地产经济学ABC 陈淮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 雅各布斯
城市与国家财富: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 雅各布斯
富城市,穷城市:城市繁荣与衰路的秘密 波利斯
城市的胜利 格莱泽
世界经济形势及中国发展趋势
大衰退 1929-1933 弗里德曼
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 池田信夫
国家的破产 雅克·阿塔利
大转型 韦森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厉以宁
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 华生
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 厉以宁、 林毅夫、周其仁等
不能看空中国 陈元、钱颖一等
大预测:未来20 年,中国怎么样,美国又如何? 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
下一次大趋同:多速世界经济增长的未来 迈克尔·斯宾塞
谁将买下全世界?未来20 年资源大博弈 丹比萨.莫约
中国未来30 年 吴敬琏
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乔根·兰德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招商银行(SH600036)$                 $酷派集团(02369)$                 $新城发展控股(01030)$                 $宝龙地产(01238)$                  $兴业银行(SH601166)$                 $华夏银行(SH600015)$                  $浦发银行(SH600000)$                

如果雪球球友认为我适合进私募的话,请帮忙推荐。我个人掏入职后6个月工资作为感谢。每月付半月工资,您可自由支配,捐赠亦可。你带着我,我带着钱,我一定会带着钱的!

@管我财  @西雨牛仔  @认真的陈霖  @投资女学徒  @唐朝 @DAVID自由之路

@金石杨天南先生  @renjunjie  @sosme @佐罗投资札记  @Ricky  @邱国鹭

全部讨论

2021-02-08 10:57

2015-06-16 11:33

实战,支持一下

2015-05-19 19:32

就是投太少,不是自己几年工资做的决定不会很慎重

2015-05-05 15:36

话说国内清北前二,前三是哪三个。。

2015-05-05 10:18

一天就跌3成

2015-05-02 00:46

在华为还是中兴?

2015-05-01 13:27

【我的投资决策是05年入市之后准备买招行万科,但一直空仓到11年到12年才建仓,然后14年满杠杆,目前担保比例250。】实话实说,这个投资风格还是更适合个人投资......

我看好你兄弟。我求职私募的时候发现,他们非常喜欢年化收益在15%左右的,当我说自己16年间年化30%的时候,他们纷纷指责我收益太高,至今没有人请,鄙夷所思!

2015-04-28 11:51

这样的也想进私募?看来牛市害人呀!你还是干好本职工作吧,炒股当兴趣吧

2015-04-28 11:32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