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光伏洗牌,企业并不是唯一主角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4喜欢:14

事先声明,今天的文章只是一篇杂谈,没有寻求数据支撑,只是从个人角度谈一些近期的思考和感受。

01这一轮洗牌,企业不是唯一主角

鬼使神差,竟然选择了这样一个标题。

这句话出自《大话西游》中的紫霞:“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

谁能想到,硅料能跌到每吨4万、硅片每瓦一毛七八、电池每瓦三毛多、组件每瓦八九毛钱呢?

光伏产品价格已经完全扭曲,光伏企业也终于没有完卵。全行业、全产业链已进入亏现金成本的阶段。

什么叫洗牌呢?去年底一位企业家和赶碳号说,现在大多数新玩家还都能勉强维持开工、不亏现金流,这怎么能叫洗牌呢。如今,这话算是应验了。所谓洗牌,其实就是要洗到所有人亏现金、洗到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现金流断掉才行。

最近一向严谨的三方机构说到硅料价格,经常使用的一个词,叫非理性下跌。那么,光伏主材的价格,除了真实的供需关系决定之外,有没有人为操控的可能呢?

经历过多年发展特别是这一轮大扩产,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的市场集中度都很高,各环节的CR4基本上都超过了80%。对于头部老玩家来说,如果联起手来、发动一场心照不宣的价格战,借助N型迭代P型,借力产能、市场、海外等因素,因势利导完成对新进入者的一轮大清洗。

这样想,虽然有些阴谋论,但似乎也不能完全排除。当然,在商业利益面前,在经营业绩面前,头部企业间即使平常有沟通机制,但也很难做到整齐划一,共同进退。头部企业间,“队友”的成分少一些,“对手”的成分多一些。

另外,头部企业即使存在这样的想法,其实也很正常,不偷不抢,正大光明,这就是市场竞争。即使有一些行动,其实也很难成为决定性因素,大势不可违,对于这一轮洗牌与落后产能出清,最多起到加速的作用。

举例来说,2023年四季度,的确存在一些企业海外被“暂扣”的产品、海外仓积压库存产品返港回流、低价甩货冲回款的情况。这导致组件价格出现了一定波动——这其实恰恰是P型被出清的节奏之一。包括最近一个月来,硅料价格出现持续性、非理性下跌,同样也存在N/P产品迭代、硅料新旧产能大小模块迭代以及清库存的情况。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轮产能出清的过程,竟然如此痛苦而艰难。这是因为,当下的市场已经不再是企业之间的单纯较量。每一个光伏项目的背后,几乎都站着一个地方政府。

在过去,各地政府间最多在产业招商上激烈竞争。卷到后来,各地政府成立产业引导基金投资入股企业,甚至扶持地方国企亲自下场干产能。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保定的英利、山西的晋能等等。当然,还有各路资本加持、以及各行各业跨界而来的实力企业。别的不说,像三一、明阳,卷完风电卷光伏,创维把农村分布式卷成了一片红海,越秀资本更是成了户用光伏的收割机。

所以,我们看到不少地方虽然财力有限,但只要前面的产业招商项目在这一轮洗牌中烂了尾,马上就会有新项目顶上来“自救”,最近已经屡见不鲜。

所以,这一轮洗牌,对手变了,可以换牌出老千,或者接近无限子弹模式。对于老玩家们来说,对于新玩家明明可以降维打击,是一场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的仗,愣是打成了一个势均力敌,彼此都鼻青脸肿。

02这一轮周期,为何不同以往?

行业发展到今天,无论是从产品价格的跳水,还是商业生态的变化,客观说,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在年初,光伏老兵朱共山感慨,这一轮光伏周期,不同以往,是全产业链(阶段性)过剩。

所以,如果是由政策导致的光伏周期,最终会由政策来解决,由技术进步造成的周期,最终会由技术迭代来解决。那么,如果是产能导致的周期,最终也一定在产能上解决。

回顾这一轮的光伏跌价,是自下而上的,如今已近终局。

组件既是光伏制造价值链的最终出口,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向上受电池片和辅材影响,向下受海外需求和国内招标集采市场等影响。

N型和P型组件价格的分化,直接传导到电池片。电池片N/P价格分化后维持了至少大半年时间。N型电池价格相对坚挺,这主要是新上的N型TOPCon企业,真正要跑出来并不容易,技术门槛比大家想象得其实要高很多。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这两年电池片领域跑出来的真正的黑马有几个?其实TOP5还是通威、爱旭、钧达、润阳、中润。

但是硅片呢?这两年,几乎就是中环、隆基硅片双龙头被不断破防的一段岁月——先是从切片机跨界而来的弘元绿能,后面是高景、宇泽、双良,每一个后来者几乎都能迅速做大。就连切片这个环节,都能杀出来一个高测,直接和龙头们抢饭吃。

所以,行业上行周期时,切片产能上得快,赚得也多,但当行业洗牌时,产能扩得太猛的硅片护城河一下就见底了,自然也就成了重灾区。去年和今年一季报,硅片产能占比重的一体化企业,已深受拖累。

硅片只是一个过渡。早在去年底,赶碳号就曾写过,硅片端的跌价传导到硅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硅料才是这一轮光伏淘汰赛的最后一环!

至于设备、辅材,业绩承压其实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我们最近已经看到,曾被热炒的石英砂价格跳水了。当然,设备、辅材企业相对灵活。设备企业,设备款该收的已经收了一批,以前干半导体转行过来干光伏的,现在还可以转回去干半导体。辅材企业们,除了玻璃之外,开工率都可以保持弹性,只要资金链不断就行。

03 不疯魔,不成活

在去年三季度时,头部企业一些朋友认为,从历史经验看,这一轮洗牌,时间上也就半年时间,最多到2024年一季度。现在,依旧有人乐观地认为,到今年下半年就会好起来。笔者认为,价格可能会修复,但真的要做好长期艰苦斗争的准备。

因为,我们看到的现象,实在太魔幻了。

一边是全行业都在亏现金,一边是开工的光伏大项目走马灯一样,一个接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电池、硅片、硅料,哪个环节产能投资最重,需要投的钱最多,反而哪个环节的大项目最多。

一边是血亏,一边是拼命投。比如,硅料本已经是火坑,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义无反顾地往火坑里跳呢?

总之,很违反常识。事出反常必有妖。赶碳号忽然想起,在去年底的光伏行业协会年会上,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说过的一句话:“光伏产能扩张在某种意义上是什么?花钱的人,花的不是自己的钱”。

也许,这才是事情的本质。果真如此,这个事情就有些不对了。

赶碳号以前在地产行业工作过几年。打个不恰当地比喻,整个市场的预期都改变了,从需求端中已经不需要那么多房子,更加不需要那么多小户型,特别是不需要那么多商办,但大家还在拼命买地拼命盖。政府要卖地,金融机构要放款,开发商要发展,买房的人要升值。

房子盖多了,终归还是可以住的。但是,如果光伏产能建多了,那一座座精馏塔、一片片厂房,到最后也许就只能闲置在那里生锈。几百上千亿的投资,最后就成了一堆废铜烂铁。

举个最近的例子。今年3月5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一家地方国企——内蒙古润达实业年产10万吨多晶硅、配套15万吨工业硅项目完成备案,计划在今年6月开工,到2025年6月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其中自有资金42亿元,银行贷款78亿。赶碳号查询,这家企业以前从来没干过硅料,企业负责人也没有从业经历。

如果是修桥铺路建地铁,即使决策失误,那至少还能投入使用,最多是超前规划,造成一定的浪费而已。但是作为重化工的硅料可不是这样,真要点火开起来,要么赚钱,要么关门,没有中间路线。

情绪已经没有意义,认知可能更有价值。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其实是看到过很多行业极盛而衰的,而且都是发生在宏观经济上行的阶段,远的有重化工,近的有房地产

光伏新能源不是房地产,是真正的朝阳产业,中长期肯定是大蓝海。到2030年,人类光伏装机总量至少还要再增长两倍。

但是,如何保持一个平稳节奏、避免一拥而上一哄而散,如何全产业链出海、避免价格战内卷,如何布局更先进的技术路线、而不只是同质化竞争,都需要整个行业来深入思考。

后 记

本文的引子和题图《大话西游》,其实是一部关于成长的故事。

光伏是一个只有20多年的年轻行业,充满着大起大落。光伏也是一个承载重大使命的行业,需要责任与担当。

梨园行有句老话,“不疯魔,不成活”。这话恰可形容光伏。最终,光伏就像孙悟空一样,劫波渡尽,浴火重生,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END

全部讨论

这种现象已经不仅仅是在光伏产业上了,这种情况的扭转必须得是制度的改变,否则以后每一个产业都会经历这样的痛苦,完全与市场化偏离了,后果很严重!!!

05-18 20:48

富的地方胜出

05-18 13:18

最重要,输的不是自己的钱

人人都知道,没人守得住

05-18 08:36

$光伏ETF(SH515790)$ 我们在操作系统和AI上面,包括所谓的云,网络安全,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这些内核都是老外,我们就是一个开源的集成商,但是唯独光伏是全产业链我们有竞争力的,只要太阳存在,光伏就有核心的价值,而光伏成本的降低对其他能源形式是非常大的冲击,尤其是我们面临战争,沿海地区的核电的危险系数是非常大的,而煤炭,天然气发电的成本以及污染意味着要被替代,所以资本市场现在在做空,通过各种媒体恶意做空推流的。
如果如果战争来临,分布式光伏电力问题没解决,这个可能比食品更重要,那我们就会回到原始社会!其他的发电形式,水利,核电本身就会遭到攻击,同时要经过长途干线进行传输,风电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光伏的不会,核心就是光伏的本地化!!

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也是一地鸡毛。

05-18 20:51

政策、技术、产能,决定性的还是政策!

05-18 15:40

那只是个数字,最后那也是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