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时代结构的巨变——兼论人口、科技与资本市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一、前记:青萍之末

在过去的2023年,对于我自己而言,一些感觉非常强烈。一方面感受到世界性的技术爆炸扑面而来,使人不敢充耳不闻;另一方面感受到中国这艘巨轮的颠簸,经济阶段与底层逻辑正发生深刻变化。此时此刻,我想写一个关于时代结构的观察总结,并用自我的视角去理解2024年及之后的未来。

对于过去一年的总结,可以用“肃杀”这两个字来形容,明显感觉到周围的人们好像变得更沉闷、时代的不确定性在反复摇摆、曾经的既定规则与答案如今也变得模糊不清。反映在现实中,可以看到政治家在左右为难、经济学家囿于短期视角、文学艺术家困于自我表达、企业家在存量中博弈、而年轻人选择用沉默来作答,一切都是那么偶然。

在当前的2024年,当前的气候极端变化下,其实更能感受时代的冷热,从周围环境与人们的反应来看,仍难言乐观。在看到时代结构的巨变之下,也看到其中积极因素的滋生,这也是我这篇文字所想表达的——“春风化雨,渐次成冰,而后有繁盛”。

二、问题源头:经济结构失衡

从近五十年来看,当下确实太特殊了。随着人口结构、产业结构、资本结构、价值结构带来的巨变,一个新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已经到来。曾经的大部分经验、认识、观点都会变得索然无味与毫无用处对于投资必须要有这个认识。而问题的源头是短中期经济调整与长期结构失衡的双重叠加。虽然其中一些问题已经在着手解决,但对于一个庞大系统来说彻底走出底部的时间可能需要数十年,这对每一代人来说非常奢侈与漫长......

必须承认,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时代革新,包括社会环境:经济效率、发展空间、努力成效;与人群关系:利益关系、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重构。

从中长期来看,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迷茫时段,维持数百年的旧时代与旧规则正在终结,一个崭新且残酷的新时代已经不可阻挡的冉冉升起。

三、人口结构巨变:未富先老

人口问题是一个诅咒,它会深刻影响社会中的每一方面,包括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如今,我们要面对三个趋势:即人口总量的下降、年轻人群的萎缩、老年人群的扩大,对于每一项都有其特殊含义。

人口总量的下降直接意味着:社会总需求的减少,对应的是大部分行业产能的过剩,最终导致机会总量的减少以及学历与努力的快速贬值。所以未来并不存在普遍性机会,也不存在所谓普遍“红利”,对习惯于一直处在上升周期的我们而言,很容易无所适从。

社会老年人口的扩大,对于经济的影响是次要的,因为这无非是消费的转移(年轻人的物质消费转向老年人的医药保健消费),最致命的是思想的桎梏和教条。由于老年人的风险偏好偏低,意味着对创新及革命性意识的恐惧与约束。缺乏年轻的激情与冒险,导致的最后结果是:直到发展出现瓶颈才迫不得已革新,正如当下,我们似乎很难未雨绸缪。

反观来看,面对一个老龄化的社会,创新及独立的思考越来越珍贵,对于投资更是如此。$华润三九(SZ000999)$

四、产业结构巨变:差距扩大

迅猛的科技发展同样令人恐惧,而最让人不安且恐慌但又肃然起敬的是:每一次重大科技变革引领的产业巨变都最先发生在大洋彼岸。

当大洋西岸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先进半导体等新产业势如破竹,新奇思想日新月异、新科技应用波涛翻涌,新技术构架越来越去中心化时,国内还部分沉浸在多重监管与降低风险的路上,这是让人悲叹的。而如今的现实是:曾经两年左右的差距,到如今这种隔阂与鸿沟正持续扩大。

如果说上述抽象场景离人们太远,但它的后果却离我们很近。

首先,它会带来国内经济的低质,即严重的同质化。很难想象,市场上涌现的大部分商品的功能和属性都大致相当,由于都普遍缺乏竞争力,其最终结果只能是低价的倾销,而依附在这些产业的企业、资本、人员也会随之变得困苦,曾经每个人所认为的“一般价值”会逐渐变得苍白。

其次,同质化竞争与一般性技术替代,会让大多数努力变得微不足道,内卷进一步加剧。可以预见的是,五年之内大多数重复性、普通性的事务将被更精准的AI替代。这给我们的警示是:企业及个人都需要往纵深发展,只有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构筑更深的护城河。

对于上述情形,好在我国已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对科技自新与产业跨越的重视前所未有,同时资本市场也在进行一系列的刮骨疗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科技企业已经具备了这种危机意识,并做好了迎接新时代的准备,逐步走向新产业的细分环节龙头。$恒为科技(SH603496)$

对于投资而言,现在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五、资本结构巨变:价值导向

在近两年的资产价格崩溃中,房市和股市首当其冲,其也成为本轮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

此刻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长久事实: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正走向一个中低速阶段。这意味着野蛮的创业时代一去不复返,而一般性资产带来的造富效应变得适得其反。

在这个中低速阶段里,真正的成长性行业会变得非常稀缺,大部分资产溢价与光环会变得黯然失色,同样失落的还有全社会资本的投资信心。因为我们正在加速步入一个老龄化、同质化、传统化的社会结构。

而未来部分资本倾向也会往老龄化与传统化行业倾斜,会造成轻视未来理想,重视现实回报的特征,这是近半年来,高股息策略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这也导致了春节前资本市场灾难的发生,但这也是市场更成熟的起点。

可以预见的是:待到4月底,随着23年报及24Q1季报披露结束,由于沪深300指数中大部分公司普遍提升分红率,这一轮A股会因为改革加速、分红提高构筑未来3-5年的大底,上证会突破并站稳3100点且逐渐向上冲击。强势企业继续强势,而中小且缺少内在价值的企业会被市场加速出清,最终成交量陆续萎缩。

六、价值结构巨变:立足当下

“当新生代看到前人的苦难,并不愿意重蹈覆辙之时,则会将前人所喜爱的一切予以全盘否定,并开创一种属于自己的、新的文化”,这是《Blowing in the Wind》创作的时代背景,半个世纪前的美国也在经历信仰与文化重构。

但今天中国所经历的重构其实更为复杂,牵涉的范围更广,关于教育体系的失望、关于理想环境的湮灭、关于高负债的恐惧、关于文化与民族认同的迷失,都在冲击着每个企业家与投资者的价值观。

最近一年来,周围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从立足未来转变为立足当下、从偶尔取悦外界转变为只取悦自己、从热爱并维护身处的国家与制度转变为开始理解部分人RUN的理由。

上述都是近年内发生的变化,实际变化可能更迅速。为什么当下会产生这些变化,原因既有历史性的观念束缚,也有现实性的强烈反差,而势不可挡的技术进步加快了这一转变。限于篇幅,此刻不深入描述。

七、面对当下:穿越逆流

对于时代结构巨变,痛苦的过程会很漫长,所谓“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而这也给所有企业与个人留下了充足破局时间。

当下的困境,国家需要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制度与机制,以实现更尖端的技术跨越与更普遍的社会公平;文化环境也需要继续变革,进一步破除沉疴并释放活力,以实现批判精神的重塑与更多元的容忍;每个企业仍然需要不断革新,以期适应并跟进一个新时代。

虽然上述景象尚未全部发生,或者说社会信心仍未完全恢复,但是以史为鉴是能够提前预见的。历史上大多数变革都是在困境之后才发生的,西方如此,东方亦如此:无论是一百多年前,还是四十多年前,还是二十多年前,历史、科技的发展与潮流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具备充足的信心与勇气,不宜过多的妄自菲薄,迷信所谓的“国运”低沉论。

因为看见未见,所以才会相信,而后勇敢追逐未来。

正如当下我们所看到的:优秀的企业与投资人从来不会单纯的抱怨大环境,而是敢于正视惨淡的现实后勇敢出发,正确的信念可以穿越时间与牛熊!$美的集团(SZ000333)$

希望各位投资人可以共勉!

人工智能ETF 中药ETF 红利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