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车险开卖:按里程、按天收费还会远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丨国炜 笃悠悠 编丨半梳

“车主两大利好”

“再也不怕新能源车被拒保,获得100%的安全感。”

“价格会更低,按天收费不开不收费。比亚迪就是要把性价贯彻到底。”

在头号种草平台小红书上的如此宣言,无疑是给被蹭蹭上涨的电车保费愁死了的车主一点惊喜。

不过,惊喜没持续多久,小红书的这篇“两大利好”就被删去。但比亚迪开始卖保险这件事儿,倒是实实在在地让广大电车车主知道了。

事实上,跨界做保险,以本尊赐名的,不多。一家是即将更名为周大福人寿的富通保险,另一家就是比亚迪财险。

对于前者,主要活跃在香港市场,大多数人没听说过。而对于后者,倒是话题颇多,大伙儿大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架势…

车主有如此心情,其实也可以理解。

毕竟开电车节约下来的油钱,后来又都贡献给了保险公司。这鼎鼎大名的车险保费刺客,着实让众多车主吐槽,行业监管者也频频提及新能源车险一事。期间,比亚迪作为电车大户,路上跑得自然多,吐槽者也众。

6月20日,互联网保险代理平台“蚂蚁保”公布的车险服务数据显示,在其平台上投保的前十大新能源车型中,比亚迪名列第一。

这两年新能源车险“贵”和“难买”的痛点,着实吸引了太多流量,这也是比亚迪两个月来事关车险的一举一动都赚足眼球的背景,倒也不奇怪。

先是5月在小红书上乌龙了一把“按天收费不开不收费”外,近日其线上投保入口也正式开启。同时,比亚迪还在个别地区针对特定车型推出“买车送保险”的活动。

这两日,“迪友”们也纷纷在群里蹦跶了起来。要是谁投了比亚迪财险,那立刻就成了群里的万事通,大伙儿都想看看,和人保平安相比,便宜没有。

说到底,大伙儿就是希望比亚迪能把车险的价格锤下来。

作为全球年产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厂商,2023年生产超过300万量电车,净利也超300亿,加上其掌舵者对新能源车险降低保险成本的期待,无论是从服务电车生态的客户服务角度,还是从自身财险公司经营的角度,亦或其本身的影响力,这家最大电车厂商都有着足够的动力为新能源车险摘下保费刺客的帽子。

联想4月底马斯克旋风访华24小时后传出特斯拉中国版FSD封印解除,自动驾驶时代的快马加鞭,这方面酝酿颇久的电车行业有着足够的技术积累,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按天、按里程的收费模式不远了。毕竟这已经不是保险行业的事儿,这一次的改革已经由电车行业发出。

比亚迪,是这个先锋吗?事实上,特斯拉的车险早已在国外尝试。

1 时过境迁:按天收费,不开不收或许真的不远了

一个多月来,大伙儿甚至还津津有味地咂摸着那个莫须有的“按天收费不开不收费”…但这条路有点难。事实上7年前已有先驱探路,但受制于不同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成熟度,那一次的尝试并不成功。

2017年,那个互联网思潮最为盛行的日子,安心财险和中华联合财险分别推出“闲时退费”和“按天保”类型车险业务。

其核心是开一天车付一天保费,车主在出差、限号、送修等不用车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按天退还保费,即所谓“按天买车险”。

假如一年车险保费3650元(10元一天),如果一个月有15天不开车,那么就可以退费150元。若月月如此,一年就能退回1800元。就算是天天开车,假如每周限行一天,那么每年也能退个500块钱。

看起来很好,结果没风光多久,安心财险的“闲时退费”不但被光速下架,还被监管点名。中华联合财险的“按天保”类型产品,也不知所踪…

随即有人直言,“闲时退费”此类产品违反了“精算平衡”的原则,放大了经营风险。

车险是根据一般情况下的风险状况精算的费率,这“一般情况”就包括“用”时和“闲”时。要是“闲”时退费,就是等于买了部分时间的保险,这种保险的保险费率就跟买“一般情况”的保险应该不一样,费率应该较高。

故,不少专业人士认为,此类产品表面上看虽为了消费者好,但实际上放大了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风险。

无论是“闲时退费”也好,“按天保”也好,亦或是今日的“按天收费”,看起来有那么点UBI的味儿。

不过,UBI更强调的是科学全面的费率调整,不应该只是单纯地按照天数,而要根据消费者的生活习惯、驾驶习惯、驾驶经验技术来通盘计算。

尽管技术上早已不成问题,更何况比亚迪财险背靠比亚迪整车业务,无论是数据收集还是用户分析,均游刃有余。但UBI的模式,却一直未有放开。

今日不同往日,如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早已成为中国智造的一张名片,也诞生了一批明星企业。比亚迪更是脱颖而出,拥有着巨大的品牌、社会影响力。往往规则的突破,多从这类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企业发起。

况且,其主要竞争对手特斯拉早已在这方面探索多年。对于新能源车险,比亚迪掌舵者早已将之提上日程。

6月6日,王传福在股东大会上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保险行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比亚迪正在探索优化产品设计,如探讨可能通过拆解式维修降低保险赔付成本。

如目前电池包坏了,或许需要换整个电池包,如果可以通过拆解式维修,换单个部件将降低维修成本。

同时,比亚迪也在探索通过保险赔付发现产品设计问题,以倒逼新能源汽车产品设计优化。

事实上,站在比亚迪车生态角度,借助保险向前探索的洞见显然更深刻,不仅是用电车主业来升格新能源车险业务,也期望通过新能源车险来驱动电车主业驶向前方。

2 抛开噱头,车主最关心的还有价格:比亚迪已经打下了车的价格,车险还远吗?

抛开“按天收费不开不收费”的期待,客户还要的是“同质服务下的低价”。说到价格,车圈的内卷有目共睹。这两年的汽车价格走势已经说明了一切。

近日,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华为余承东那句“比亚迪是卷王”引发汽车行业的广泛热议。随之,王传福回应拥抱“卷”,才能在竞争中胜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家企业的强悍实力。

卷的结果,就是飞速上升的电车销量: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3年新能源车零售约775万,2024年预计突破千万。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仅为110.9万辆。

电车多了,自然催发了新能源车险的市场,但这一市场近两年饱受非议,对消费者而言,最大痛点还是价格贵和投保难。一方面是快速增长的巨大新能源车市场,另一方面是避之不及的价格贵和投保难,好不尴尬。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新能源厂的生态体验。

如何解决解决这一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价格,这自然也是车圈卷王的拿手好戏。

从小红书等平台的反馈来看,价格确实低了不少。

举个栗子:一辆七月底就该续保的2022款700Km续航的比亚迪海豹,三者都在300万保额水平,三巨头之一给的最低报价是6200元,比亚迪保险给出的报价几乎是平安的七折,算上交强险约为4400元左右,便宜不少。

一个安徽地区的车友保费试算也显示,第三年的一辆10万元左右的比亚迪电车,加上交强险保费也就2800元左右,和三巨头之二给出的4000左右的开价相比,可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了。

但似乎不少人表示旧车还不能投保,不过也有续保成功的车主。一位广东的“迪友”表示,续保成功,确实比巨头险企便宜了几百块钱。

对于那些还未能续保的比亚迪用户来说,也还是真情实感地圈了一波粉。

无论如何,便宜的保费,算是给比亚迪保险讨了个好彩头。但怎么也打不通的客服电话,让“迪友”一下子冷静了下来:怎么找不到人?

还有一位“迪友”表示,虽然人在比亚迪保险首批开放的地区,但在投保的时候,却发现型号不能匹配到自个儿车,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车的购置价都不一样了……

3 为啥比亚迪保费便宜?或者说电车车险那么贵,又是为什么?

有人说,这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毕竟比亚迪并没有像一些传统保险公司一样,返给客户一些洗车券等礼券。这些礼券虽然不能折现,但七七八八也有小1000块,似乎和便宜掉的保费,差不多。

但,比亚迪为什么便宜,缘由暂不得而知。

有声音表示这是因为比亚迪既卖车又保车,还有工厂,属实内循环了,自然便宜。如果一家车企是100%DTC模式销售的,那这么讲是有道理的。但比亚迪显然还不是。

同样的损坏,走保险的修理价格会比不走保险高上不少,这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儿,百万4S店槽工衣食所系。

故而,车企如果没有彻底掌控前端,就用保险来控维修的费用,以此来降低保费,显然将受到4S店既有销售势力的反扑。

至于核心的三电维修成本,尽管贵,但实际上也非电车保费高企的主要原因,毕竟不是易损件。

数据显示,三电赔付成本在新能源车险赔付成本中的占比还不到10%,对赔付率的影响有限。

有专业人士表示,保险公司的新能源车业务主要还是亏在了第三责任险上。简单来说就是碰撞多,外观件、易损件导致的赔付率太高,直接拉高了保费。

背后的原因其实也很直观:网约车。

网约车占比高的那些车型,就算是给定的事故率,但在里程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事故多发也在所难免。

此外,现在大多数网约车都是电车,毕竟油费实在是太贵了。

数据显示,有约50%的电车是网约车,只有不到10%的油车是网约车。而且,跑网约车的电车,又仅有四成左右的车子是按运营车辆承保,剩下六成都是按家用车辆承保…

而同样车型的家用车和营运车的保费相差可达一倍以上。也就是说,电车中有30%的车辆本应按运营车辆定价,但实际上却按家用车来定价,这使得剩下一半买车自用的车主,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保费。

按此逻辑,有人简单计算发现,买电车自用的车主,可能多承担了约60%的保费…

尽管今年保险公司已经和网约车平台联网来判定车辆用图,但如果明显提升网约车电车保费,就有可能产生不可预测的连锁反应。如此一来,保险公司充分上浮运营电车保费的想法难以落地。

不过,不管怎么讲,在当下这个节点,要想给电车保费立竿见影地降价,就得把网约车从车险的池子里面单独拎出来。保险公司对运营车辆与家庭车辆不能“一视同仁”。

比亚迪财险能做到吗?也许可以。尽管跑网约车的比亚迪车很多,但比亚迪车主里面跑网约车的占比,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网约车大户里面,比亚迪上榜车型主要是秦系列。而真正的网约车老大是广汽埃安,有数据显示其占比超25%。

后记:在路上了,也可能一直在路上,比亚迪保险怎么样,明年再看吧

看罢比亚迪的新奇,再看看干了三年的特斯拉保险。

从数据来看,运作了三年的特斯拉车险,并不顺利。2023年前三季度,特斯拉保险业务亏了1600万美元。

一年前,在被问到特斯拉下场做保险时,巴菲特曾直言,车企来做保险和保险公司去造车,一样的难。

事实上,对于这些主机厂而言,做保险,其实还是在做客户粘性。闭环生态的商业模式听上去挺好,但回归现实的时候,可能就比较骨感了。

无论是特斯拉也好、比亚迪也好,亦或是玄之又玄的小米保险,第一个要面临的问题,就是金融的强监管。其带来的合规成本,尤其是属地监管的要求,势必会使得主机厂预想中的“短平快”模式大打折扣。

再者,对于服务而言,其效率能比经营车险多年的老江湖们高多少,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比亚迪保险怎么样?明年再看看吧…这是多位“迪友”的想法,或许也是市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