炬光科技投资逻辑更新-2024-5-2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36喜欢:3

距离上一次投资逻辑更新的备忘正好过去一个季度,这一个季度炬光股价跌了很多,事情页发生了很多,在雪球论坛中有过很多讨论,所以做一个更新。

1 底层逻辑:

炬光值得长期配置和投资的底层逻辑在于炬光致力于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中的诸多应用场景中,激光的重要性在持续快速提升。

这些新兴的应用场景构成了炬光快速成长的底层逻辑:

在产业升级的应用场景中: 智能驾驶中激光雷达的普及、泛半导体的前后道制造、光模组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和通信

在消费升级的应用场景中: 医美健康和生物感知在消费电子中的应用

底层逻辑下需要跟踪的潜在风险:

1 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本身包含了各种技术路线的竞争和试错,这对炬光在研发能力上,以及对行业趋势、市场偏好和技术路线的判断上,都是非常大的认知挑战。

2 由于不直接做产品、炬光作为上游元件和中游模组供应商,伴随着渗透率提升和规模量产,势必会与中游和下游客户在定价上产生博弈,这对炬光管理层在市场开拓、定价权博弈和同业竞争上构成风险。

2 FSD落地对激光雷达的影响

最近因为马斯克闪电来华,以及特斯拉放话要在下半年8月8日FSD落地,纯视觉路线再度成为热点,与纯视觉路线竞争的混合感知(基于激光雷达)有再度边缘化的担忧。

这一年多来的跟踪,我个人认为 FSD的落地 会极大的推动在低阶智能驾驶(ADAS)中,激光雷达作为安全冗余传感器的重要性的市场认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高性能激光雷达会成为L3以上高阶智能驾驶中的主传感器。理由很简单,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混合感知能提供比纯视觉路线更高质量的决策数据,降低了场景识别的算法复杂度的同时,提升了识别的稳健性和实时性。

在成本层面:随着激光雷达的成本快速下探,添加激光雷达所增加的一次性投入包括激光雷达本身、数据前端融合和场景对象识别算法模型参数的重新训练,但是带来的收益是安全冗余的提升,以及在后期算法模型维护成本以及算力投入上的大幅节约。前端融合和和场景对象识别算法模型参数的重新训练上的前期投入是一次性的,但是在边缘侧上的安全性以及在云端上的节约是长期性的。

所以fsd落地会成为资本市场重新认识激光雷达的契机。

3 持有炬光需要面对哪些煎熬

1 一季度业绩交流会中,炬光解释了因为拒绝客户持续恶意压价,导致营收增速下降,而受并购的smo拖累出现亏损也为炬光的财务雪上加霜。虽然管理层给出了三季度扭亏的预期指引,但是这还需要半年时间去验证。

2 大陆和Cyden两个定点没有成功,凸显了炬光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中要承受试错的风险,接下来是法雷奥的定点。这要等到明年量产后,才能看到效果 。

3 在炬光和B客户分手后,哈勃基金一季度减持了60万股 ,目前还剩140万股,张彤还剩下80万股。 上方累计还有220万(约2.4%)的减持压力。

4 持有炬光有哪些潜在的预期差

1 随着FSD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推动市场对激光雷达在智能驾驶中的重要性重新认知,进而引发对激光雷达产业链的价值重估

2 一季度因为恶意压价的下游客户未来最终回归理性,重新用合理的价格给炬光下订单,进而推动炬光后面营收的快速上升

3 法雷奥的scalar3 在下半年会拿到更多的定点,让市场进一步认识到炬光科技的线光斑发射模组的市场价值

4 smo 在汽车照明业务上运营效率提升,实现扭亏,兑现了老刘年初, 反复强调的low hanging fruits 的预期,这样汽车照明业务会成为炬光汽车电子业务中最先放量的细分业务。

$炬光科技(SH688167)$

全部讨论

垃圾,有个毛逻辑,就是一骗上市的,按照最新的上市规则,它根本上不了市

老马进来以后被吊打,才会知道纯视觉落后。

05-06 01:09

尽管纯视觉算法不断优化,但在三维感知精度和安全可靠性上,纯视觉方案是无法与激光雷达抗衡的。中长期激光雷达的具体业绩还得跟踪,主要看法雷奥了,短期就看能不能跟着光刻机概念搞一波了。

06-23 23:16

b客户是h吗?

国内的智驾是rule based,需要预设各种各样的情况,激光雷达作为精确传感器必不可少,这会导致算法冗长,所以才在那拼算力。这肯定不是最终解。fsd极大简化了算法和对算力的要求,被认为采用了AI自动学习和判断,只需要做匹配即可,激光雷达反而会干扰判断。国外170w车主两个月无车祸,端到端智驾,车甚至会不按导航走,有自己的想法。基本已经是L5级别了,进来后,激光雷达还会不会存在还有待商榷,神特么fsd进来利好激光雷达。

05-06 08:09

舍近求远,国内市场是激光雷达的主要应用市场,这都不要了吗?

客户回归理性后,并不一定会给炬光下单,很有可能从过去的主力供应商降级为备选供应商。炬光的东西有门槛有技术含量,却不是独家。

05-05 23:03

没想到失败了几个了,为啥国内的禾赛速腾没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