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参院国土安全委员会通过"药明法案",无需杞人忧天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3喜欢:1

2023 年 12 月 20 日,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 HSGAC 主席彼得斯Peters参议员和哈格蒂在参议院提出了法案(S.3558),该法案与众议院(H.R. 7085)基本相似。

这两个法案由于引起行业龙头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股价巨幅波动,也点名了华大智造设备厂商,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具体条款分析见链接

S.3558最初在 1 月 31 日的HSGAC Business会议上审议,Rand Paul 提了修订意见后搁置,推迟到美东时间3月6日,北京时间昨晚会议上审议,最终11:1获得通过。

目前可看到S.3558通过的是Peters一份更新版本,法案建议引用名称:“Prohibiting Foreign Access to American Genetic Information Act of 2024”,可直译为禁止外国获取美国遗传信息法案,基本可代表这篇法案目的所在。

1、后续立法步骤冗长,仍存极大不确定性

S.3558法案后续尚需漫长的立法流程:择机排队等待参议院全体表决通过后,再交由众议院进行一读、二读,全体表决通过,再交由总统签字生效。

后续的不确定主要表现在:

A、美国国会老爷们假期多、选举任务重,各方利益纠葛可充分博弈,游说公司满天飞。所以整体立法尤其不易,大多数提案需要漫长周期讨论,要么无疾而终,要么通过版本早已面目全非。况且2024年大选年,重心是选举和表演。

B、预估本法案也会受到极大反弹。尤其是医药研发类项目周期漫长,更换研发设备/CRO/CMO成本极高、监管审批冗长且必然耽搁项目宝贵的时间进度,从业务实操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人员、预算以及其他承接方产能限制),严重损害到不少大公司乃至无数美国中小biotech企业利益,必然受到医药游说集团、患者群体乃至科研机构的反对。

C、2月28日,拜登实际已经签署了一份行政令,保护国家及患者个人敏感数据安全,况且美国其他各项法规早已极为重视数据/隐私安全,新法案实际意义及迫切性并不高,更多是反华的象征意义。

2、潜在的收窄方向:删除具体公司、收窄限定范围

根据Biocentury报道,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迈克·加拉格尔(R-Wis)上周访问台湾时告诉记者,《生物安全法》可能会“缩小范围”;资深共和党人、肯塔基州共和党参议员保罗(Rand Paul)强烈反对草案,部分原因是他认为国会不应针对特定公司。S.3558的主题是禁止外国获取美国遗传信息,很可能应该限制的企业清单应该为临床实验服务、数据存储等可接触到美国人敏感信息的企业,这部分业务实际中国企业在美国基本都没有。

比如,药明康德实际主要业务大多是针对大药企、biotech的分子研发服务;华大智造是上游基因测序设备提供商,本身根本不涉及到数据回传的问题。

在法案中直接点名企业显得很奇怪,也让行政机关灵活性受限较大,不知是否是通过捆绑中国标志性的知名企业,扩大该法案讨论度或者热度,增加提案人在选举年的曝光度?推测即便通过法案,也有可能将具体公司名称删除,实际名单通过后续行政机关所列清单体现。

3、最终对于企业实质影响很可能极为有限

药明康德作为CRO、CDMO,来自美国的合作占比较高,但由于行业特点,每个项目基本都是与合作的药企/Biotech/科研机构深度耦合捆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美国的法案要想短时间深度打击药明,也必然引起本土机构的巨大反弹。可操作性较为一般。市场很可能是惊弓之鸟,过度反应了。

华大智造是设备提供商,而非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目前在美国营收占比较低,在2023年前三季度美洲营收1亿人民币,占总收入比重不到6%。即便极端情况业务中断,实际影响也较小。从股价表现也可看出,在药明系巨幅波动时,华大智造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4、国家应该给予生物医疗产业更多支持

芯片领域早已刀光剑影、炮火连天。但美国过往在生物医疗领域极为克制,几年贸易战期间连关税都鲜有涉及。

推测原因:

一方面是原料药乃至不少仿制药制剂对中国依赖程度较深,不说断供,即便供给边际收缩也可能对美国医疗机构和患者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参考齐鲁制药被美国FDA紧急批准供应抗癌药)

另一方面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且在医药领域对美国企业门户大开,辉瑞礼来默沙东美敦力、GE医疗等等知名美国企业,都在华持续赚取着巨额收益。甚至过往有很多年,一品双规、单独定价等等有利于跨国巨头的规则长期存在。

同时,医疗健康领域涉及到患者救助,从人道主义考虑,不适合作为国家角力场所。

但现在看来,即便是川普治下的行政机构对生物医疗领域也足够谨慎,反倒是美国议员们可能在大选年为了选票、曝光度等在不断挑起事端,影响市场神经。

反思我们生物医疗产业政策,从国家层面来看,对于生物医疗这个战略新兴行业,本土企业获得支持力度实在太少。反而,不少政策打着“保护患者利益”旗号,过度追求让医药、器械研发企业让渡利益给到患者,严重限制了本土生物医疗的投融资良性循环。

前药监局局长对目前投融资不畅的局面早有深刻阐述。

未来应该如同芯片领域一样,给予生物医疗领域更大的支持。不能为了患者短期内买到便宜的药、享受到便宜的治疗,就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良好的商业前景,才能吸引更多长期资本投入生物医疗研发领域,才是治本之道。

正如最近拜登政府对新能源车限制,市场毫不恐慌,因为我们有着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以及产业链;正如华为被限制,在全球大的5G通信网络滋养下,也能够东山再起。

那么,本国若有全球最大的生物医疗市场,又何愁海外一些议员小院高墙搞自我封闭?$药明康德(SH603259)$ $药明生物(02269)$ $华大基因(SZ300676)$

文/伊洛@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和芯片一样建立生物医药国家大基金吗

03-07 19:59

说的在理,为何没人点赞

03-07 19:58

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