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美国消费者心态的形成历史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美国消费者心态的形成历史。从二战结束到21世纪初,美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变迁。以1945年二战结束为起点,美国通过低利率政策、退伍军人权利法案(GI Bill)和消费信贷的扩张,成功地将战后经济从紧缩转向了消费驱动的增长模式。这一时期,美国人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住房和汽车等消费品的需求激增,形成了一种以消费为导向的经济繁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繁荣开始出现裂痕。1973年的经济衰退和随后的通货膨胀,标志着美国经济的转折点。进入80年代,虽然经济再次繁荣,但收入分配变得越来越不平等,顶层1%的人群收入大幅增长,而底层99%的人群收入增长缓慢。这种不平等导致了社会撕裂,普通美国人为了维持与富裕邻居相似的生活方式,不得不承担更多的债务。

这种债务文化的接受度在二战后逐渐形成,但随着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这种文化开始变得不可持续。2008年的金融危机暴露了这种模式的问题,但随后的应对措施,如量化宽松和减税,似乎更多地惠及了富人,而不是普通美国人。

最后,尽管美国经济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善,但人们对社会公平的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这种预期的滞后性可能导致人们持续感到不满和愤怒,寻求改变。

$万科A(SZ000002)$ $苹果(AAPL)$ $腾讯控股(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