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白酒投的是什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3喜欢:4

这两天一直在思考,我们投资白酒究竟是在投资什么?

段永平说看企业要看:商业模式、企业文化

巴菲特说投资要投好生意、好管理、好价格

其实内在的意思都是一样的,那么投资白酒也不外乎生意模式、管理层(企业文化)、好价钱

最近茅台换帅,张总是茅台“土生土长”的领导人,而且带领习酒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在其带领下,2022年习酒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如果习酒是上市公司,那么妥妥的价值股。

一直以来,都有人说茅台的管理层放一只狗都可以,其实我感觉这句话并不太合适,但是这也侧面反应了茅台强大的品牌力和优秀的企业文化,茅台已经是一座能自己顺利运转的“时钟”了,管理层的重要性相对来说下降了。

那么对于茅台来说就是在好生意+好管理这个组合中,好生意的作用显然是大于好管理的作用,这才使得好管理看似没有那么重要。

如果把茅台的管理层都换成全行业最差的,那么十年后,或许五粮液与茅台就要攻守易形了。

至于目前的茅台的股票价格是否合理,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同投资者的机会成本也不一样。

茅台之外的其他白酒企业呢?

我认为生意模式和管理层的重要性就差不多了。

如果站在10年前,看白酒塑化剂、反三公危机,五娘老窖都在下跌,那时的洋河真的不错,净利润下跌的少,从坑里面爬出来的速度也快,品牌力也好、管理层也不错。

那时的洋河投资者根本就预测不到会未来会出现管理层的问题吧,而且十年前很少有人能真正看到汾酒和老窖,今世缘古井贡在未来的变革和崛起。

如果站在现在再来看十年后,现在不错的企业未来会不会迎来类似洋河这样的管理层呢? 在引领汾酒、古井和今世缘的核心管理层退位之后,他们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和市盈率么?

巴菲特总说看企业要看十年,如何判断一家白酒企业十年后有没有未来呢?

我感觉可能最主要的是要看质量,不喝酒的投资者怎么判断质量?或许要看窖池,看储量,看口碑尤其是高端酒。

其次是管理层,另外像营销模式,营销方法只要下点功夫很容易抄袭的,比如今世缘抄袭洋河的深度分销,就看管理层用不用心。

但是国企的管理层是“流水的兵”,一茬接一茬,万一遇到“坏水”岂不是要坏事?

所以洋河这个事情,也给投资者提了个醒,尤其是投资国企上市公司,管理层更替频繁,一定要降低对管理层的预期,寻找较少依靠管理层能力的企业。或者在比较依靠管理层的企业上留够安全边际。

比如煤炭、水电的管理层,最重要的工作是落实安全生产,而不是市场竞争和品牌培养。最近我再学习水电企业,算是逐步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欢迎随时来交流。

那么站在现看十年,未来白酒格局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从生产能力上来看,茅五泸洋汾是当仁不让的头部白酒企业。观察汾酒的崛起经过,最重要的两大杀器就是产能+渠道。

汾酒原董事长李秋喜通过引入华润,以及解决产能问题,为汾酒的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开启了汾酒迅速崛起的序幕。

汾酒的产能可以够迅速发展,取决于其独有的酿造工艺,但是对于浓香和酱香来说却不是,所以浓香和酱香型白酒现有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有价值。

所以站在现在看十年,未来白酒的前五家上市公司很大概率还是茅五泸洋汾,只不过排序可能会发生变化,我并不认为洋河会这样衰败下去。

因为这五家的经销系统和产量产能,在全行业无出其右的。

或许是我屁股决定脑袋,因为持有洋河,所以看好洋河。但是目前的市值和洋河的状态还是匹配的,我这里不是教唆你去买洋河,看看洋河的怂样,我就怒其不争,你还敢买么?哈哈

再来详细聊聊洋河吧,毕竟持有洋河,多聊几嘴。

五泸洋汾四家企业唯一共同的特点就是想要高端酒放量就必须产出足够的低端酒,虽然各家酒企财报上低端酒都是赚钱的,但其实只是成本计量方法导致的,具体可以参考公众号:投资行思,其中有一篇文章白酒的生产成本如何分配?

低端酒基本不赚钱,五粮液和老窖主要依靠高端大单品来带动其他酒的销售。五粮液和老窖之间主要的竞争就是两个高端大单品之间的竞争。

洋河、汾酒目前都是以中高端白酒为主,努力发展高端酒。

中高端白酒的竞争则要激烈的多,洋河、汾酒还要面临的强敌不仅有以中高端为主的古井贡今世缘,还有不断向下延伸发展的茅台系列酒、五粮液和老窖的中高端,还有没上市的剑南春、郎酒以及各种地方酒企。

可见中高端白酒面临的竞争非常激烈,在存量竞争的时代,管理层只要稍微一走神,可能就会被人超过去一大截。

中高端白酒之间比拼的是综合能力,不仅看历史底蕴、产品质量、品牌影响,更关键的还有管理层。管理层一旦掉链子,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相当严重,比如最近被洋河投资者一直诟病的“张排比”。

那么洋河究竟是不是从张排比酒开始落后的呢?

2015年至今,洋河与第一梯队的汾酒、老窖、五粮液对比,增速常年垫底。

甚至于第二梯队的今世缘、古井,对比来说洋河也是被强压一头。

这个过错能全部怪罪的张排比头上么?张排比的任期最早也只能从2020年开始算起的。

洋河的利润增速低是早有苗头的事情,也不是最近两年才有的,在投资洋河之前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能不能接受洋河增速持续下滑情况呢?

我想过,但是现实比我想的更残酷,我甚至还幻想过洋河能“困境反转”重新高速增长。

这是我投资洋河的时候犯过的错误,怪不得别人,但是我也承认我被网上的“名人光环效应”影响了,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己对自己投资的把握,错误是自己犯得,自己要负责

那么我现在持有洋河,核心逻辑是什么呢?一、便宜;二、能力圈太小,没有更好的标的。

先说能力圈太小的问题,最近我在学习电力企业,尤其是水电企业,比如长江电力华能水电,欢迎有同样兴趣朋友一起讨论交流。

再来看便宜的问题。现在持有洋河不是为了搏“困境反转”,关于“困境反转”,巴菲特曾经说过

『过去几年我们一再提醒,买入那些困境反转题材(Turnaround)的产业结果往往令人大失所望,这些年我们大约接触了数十个行业数百家类似的公司,无论是作为参与者还是观察者,我们都持续跟踪了他们的后续发展,在比较了起始预期和后续实际表现后,我们的结论是,除了少数的例外,当一个赫赫有名的经营者遇到一个逐渐没落的夕阳产业时,往往是后者占了上风。』

白酒不算夕阳产业,洋河的问题,我认为管理层要背大锅,但是管理层会毁掉洋河么?我认为不会,对于洋河,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债券,只要净利润不滑坡,以现在股息率来看,还是可以的,所以我说洋河便宜,是我持有的原因之一。

全部讨论

05-03 17:17

投资其他公司的机会成本,就是茅台的收益率。

05-04 00:01

想法和我一样

05-03 18:40

白酒是市场化比较充分的产品,没有补贴,只有税收。但无酒不成席,是消费市场最核心的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