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董宝珍昨天“泸州老窖的厨房里有蟑螂”的文章进一步分析补充

发布于: 雪球转发:22回复:14喜欢:19
      首先感谢董宝珍先生给我们发现泸州老窖这一方面的漏洞,说明董先生对上市公司年报的阅读是细腻、认真地。对价值投资者来说,这种经过独立思考、分析发现问题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对泸州老窖这个分析我认为有些东西还需要展开一下,我希望所有想从事价值投资的人能从中学到点东西,现在我就从自己的角度来发表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  对董先生五家供应商注册资本,注册地点的存疑我表示赞赏,能发现这个问题,对没有一点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来说是做不到的。网上有个网名叫“唐朝”的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也值得大家参考:至于那几家供应商,董先生想的细,我还真没想到查注册资料,学习了。这几家公司的事情,根据经验推测,有两种可能:1.通过这几家公司,将高税率的、中央国税收取的消费税转化为低税率的、中央和地方分帐的增值税,2.新注册企业有税收优惠,所以一旦优惠政策到期,重新注册一家享受优惠。。。我认为董先生想的问题跟唐朝分析的问题都有道理,我们再耐心等待一下,看似是否有泸州老窖官方的回复出来。

2)  对于代工的问题,我认为董先生的分析看似很有道理,但还不够严谨,在此我给大家再作一些补充,请看如下图




      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高端酒是泸州老窖的主要利润来源(毛利在70%左右);中低端酒是用来做量的,营业成本大,利润确不高(毛利30%左右)。在这里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其一,泸州老窖年报中对高端酒的明确定义是特曲以上档次的酒。从泸州老窖天猫官方商城列出来的特曲最低零售价是208元(网页链接),这就意味着经销商实际的拿货价可能是在一百多块左右,这是否能某种程度说明,泸州老窖的高档酒定义从价格层面上说是否是界定在150多块钱以上的酒呢?如果这个推论能成立的话,那就说明泸州老窖中低档酒的定义是在一百块钱以下的酒。其二,从年报中可以看出他中低端酒的营业成本费用就占到总营业成本的65%,即25.69亿元。从这二点再结合董宝珍先生的说法来综合考量,我认为董先生在分析上还缺一点严谨。代工的14亿从他们高、中低端酒占的营业成本比重来看,我觉得代工的这个14亿很有可能绝大部分是用在生产中低档酒上面的。因为泸州老窖本身自己工厂还存在735个生产人员,我想这部分人员主要是生产高端酒的。事实上早在2010年,泸州老窖的张良总经理在内部员工的培训上就已经明确提出来,低端酒是用来做量的,哪怕不赚钱,也要做好这件事情,因为出于社会责任,他们要把市场占有率做上去,只有这样做,才有机会把更多的杂牌小酒厂给挤出市场,这样就会给整个白酒市场创造出更好的生态环境(附内部讲话网页链接)。从泸州老窖那么多年经营情况来考量,他们管理层的优秀也是得到市场肯定的,那么把不赚钱的部分包出去,既可以达到轻资产,也能够带动泸州当地白酒产业的发展并把他们养活,这也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为当地的政府做业绩。利益输送,我想在中国的国企中是占有绝大多数的,只是输送的是大与小的问题罢了。最后对董先生说的“主导产品市场零售价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酒类公司,它的酒主要来源于这样五家企业?让人无法理解!无法接受!”这一句话,从个人感觉上来讲,确实带有太大的主观意识了,虽然董先生是老前辈,我对他表示尊重,但对分析的严谨上还是有那么一点偏差的。(如果我语气说重了,请董先生别介意呵)。

       作为任何一个价值投资者,对企业进行全面透彻、客观、准确的了解是必要的。今天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巴菲特是个很可爱的人,他的可爱在于诚实、客观、以及对事物思考的严谨。也只有这样,才能对价值投资的理解更加精益求精。希望泸州老窖能通过官方层面给我们广大投资者一个老实的答复,也只有敢于接受最尖锐问题答复并经得起大风大浪推敲的企业,才是我们价值投资者最坚定的投资标的。

全部讨论

2013-06-19 16:12

这个问题我早发现了!

2013-06-19 09:13

只有客观分析,才能明辨是非。对上市公司要抱有怀疑态度,对雪球上的文章阅读时也要抱有怀疑态度。作为国有企业,茅台、五粮液、泸州都有蟑螂,需要我们判断的是,每个公司的蟑螂是偶发的还是群发的?是大蟑螂还是小蟑螂?

2013-06-19 08:58

看看相关报道:茅台的水源地赤水河部分水段连蟑螂都无法存活

2013-06-19 08:34

董宝珍不是商业科班出身,所以在财会计算方面可能略有缺陷,但正因为如此他能做独立思考。就如同巴菲特所说,商学院毕业的学生要做好投资最好先把学校学的都忘了。

2013-06-18 20:55

我觉得这篇文章总体比较客观,更符合现实的情况。一直在怀疑老董那篇文章的动机,照道理象他那样的水平,不应该提出这么初级的问题。当然既然把问题抛出来了,搞搞清楚也是有必要的。

2013-06-18 20:31

1、中高端赚钱;
2、中低端占市场,挤出其他竞争者,也培育客户群体(消费升级后进入中高端);
3、中高端产品的销售额、毛利都要大于中低端市场。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策略,从老窖的角度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个策略并无不妥。

最后对董先生说的“主导产品市场零售价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酒类公司,它的酒主要来源于这样五家企业?让人无法理解!无法接受!”这一句话,从个人感觉上来讲,确实带有太大的主观意识了,虽然董先生是老前辈,我对他表示尊重,但对分析的严谨上还是有那么一点偏差的。——这一点而言,文章也许是董总的研究团队写的,并不能代表董总的水平,猜测。

2013-06-18 20:17

老窖还是优秀的

2013-06-18 19:59

这抓到重点了~!

2013-06-18 19:50

我认为这才是客观的分析和态度。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心计太重的人不适合在雪球。

2013-06-18 19:20

外包的是灌装而不是酿酒,对酒质没有影响,董先生有失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