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丑东西”,15天爆赚90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朱之丛

一夜之间,丑萌的“黏土滤镜”风靡朋友圈。

在AI修图应用Remini的加持下,网友把各种人物照片爆改成了“黏土风”。由于黏土小人的造型笨拙可爱,神态还原精确,与场景搭配和谐,Remini一度登上App Store免费榜榜首,在各大社交平台刮起了一阵“黏土旋风”。

据国内移动应用数据分析平台七麦数据统计,Remini的下载量从4月29日开始激增。近半个月来,它在中国地区的下载量超过286万次,预计收入达到12.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1万元)。

Remini的原作者,是一家创立于2018年的中国AI公司——北京大觥科技。

2022年,大觥科技把Remini出售给了意大利公司Bending Spoons。在其改进和操盘下,这款图像修复应用衍生出了AI写真、“宝宝AI生成”等功能,受到海外用户追捧。这一次,它又凭借黏土滤镜在国内“翻红”。

近两年,以Remini、妙鸭相机、Lensa等应用为代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已经在影像领域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商业化潜力。不仅其背后厂商赚得盆满钵满,闲鱼等二手平台也萌生出“代做滤镜照片”等新的生意。

但同时,这些小而美的应用也在面临产品迭代后劲不足、用户流失快等问题。在AIGC这轮大潮中,Remini们的征程才刚刚开始:只有从“玩具”变为“工具”,才能从“爆火”走向“长红”。

低调的“原生家庭”

“黏土滤镜”的出圈,对大觥科技来说应该是一次意外。

在官方网站,这家公司的主推产品是一款名为“你我当年”的App,主打功能为照片和视频修复,通常用于提升老照片的清晰度。此外,它也提供AI写真玩法,但并非主要卖点。

这款产品就是Remini的前身。2019年,大觥科技将“你我当年”包装为Remini面向海外发行。凭借过硬的图像修复算法,Remini吸引了日本富士电视台等媒体机构报道,在海外赢得了一定声量。

公开资料显示,大觥科技约有50名员工。其创始人黄硕曾任蚂蚁金服人工智能部高级总监,主攻计算机视觉算法。他在2018年创立的大觥科技专注于影像修复领域,为多家电影厂、电视台等机构提供过视频修复解决方案。

“你我当年”和Remini,是大觥科技从B端转向C端的一次尝试。

据披露,Remini在海外市场上线不到一年,注册用户数就从零增长到了1.2亿人。大觥科技在内部复盘时,将这款产品的成功原因总结为:算法独特、效果直观、成本便宜。

其中,算法的独特性是破圈的关键:在国内,“你我当年”把修复明星童年照作为卖点,成功拉动了明星粉丝群体;在海外,Remini主打“让童年回忆更清晰”等概念,在海外用户中掀起了一波“回忆杀”。黄硕在一次对外分享中提到,对20岁左右的年轻用户来说,“新鲜感十分重要”。

同样,随着新鲜感流失、其他竞争对手的跟进,“你我当年”和Remini虽然还保有一定用户规模,但声量逐渐趋于沉寂。此后,大觥科技转向元宇宙、数字人、API服务平台等技术方向,不再把C端业务作为经营重心。

大觥科技,可以说是Remini的“原生家庭”。但在“养父母”Bending Spoons的手中,这款应用才真正被发扬光大。

AI带来的想象力

2022年,大觥科技将Remini出售给了意大利公司Bending Spoons(直译“弯勺子”)。

这家公司同样颇具传奇色彩:它既是移动应用开发商,也是一家“二手翻新厂”。创立以来,Bending Spoons极少从头开始开发一款App,而是直接收购市场上的成熟产品,再将其彻底“翻新”,重构其产品设计和商业化链路。

从大觥科技手中收购Remini后,Bending Spoons同样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2023 年,Remini 推出了Baby AI generator(宝宝AI生成)功能,用户只需要上传伴侣双方的照片,AI就能预测并生成未来孩子的模样。这一功能借助TikTok等社交媒体裂变式传播,Remini 屡次登顶美国区App Store榜单。2024年,Remini又凭借黏土滤镜再度爆火。

此外,Bending Spoons也重新设计了Remini的收费模式:7天试用期结束后,用户需要支付每周68元、每年548元的价格来订购套餐。

由于商业化策略相对激进,Bending Spoons有时会被用户诟病“吃相难看”,但与之对应的是,其营收和规模也连年增长。目前,它旗下的产品MAU(月活用户数)已达到1亿,下载量突破5亿,2023年收入3.8亿美元,预期2024年收入将达到5亿美元。

Bending Spoons官网对于Remini的介绍

这种独特的“翻新”模式,与Bending Spoons的创始团队不无关联。

公开资料显示,Bending Spoons由三名意大利人联手创办。在此之前,他们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创业,因此改弦易辙,选择走一条“只收购,不开发”的路线。公司联合创始人卢卡·法拉利曾表示,他们更愿意让别人去寻找PMF(产品市场匹配度),而不是自己来决定市场需要什么,“越聪明,犯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几乎没有试错成本,缺点是竞争壁垒过低。在Remini踩中了黏土滤镜的爆点后,其他公司迅速跟进。在AI影像赛道耕耘已久的美图秀秀、妙鸭相机等竞品,纷纷推出了风格相似的滤镜。

面对竞争,Remini也上架了“玉”“马赛克”等新的滤镜风格。AI的算力和人类的想象力合流,试图把“爆款”的生命周期再延长一点。

困境、突破和终局

截至目前,AI影像这条赛道已经跑出了多个爆款。

妙鸭相机和Lensa就是其中的翘楚。它们的功能非常相似:用户上传多张自拍照片后,选择特定的场景或图片风格,再借由AI算法生成数字写真。由于操作简便、图像精细,这两个App迅速得到了用户热捧。有网友表示,用AI生成的证件照足以“打败海马体”。

2023年7月,妙鸭相机凭借9.9元一套的写真,在各大社交平台引发了现象级的热度,高峰期排队人数多达5000人,需要等待十多个小时才能出片。妙鸭相机创始人张月光随后创立了新公司“沐言智语”,是一家AIGC产品开发服务商,不到半年就已斩获4轮融资。

海外应用Lensa的增长路径也与之相仿。这款AI修图工具原本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22年12月,Lensa推出了AI写真功能,其单月下载量迅速飙升至580万,并在短短5天内创造了820万美元收入。

除了这类“小而美”的应用外,像美图秀秀这样的头部厂商,也在努力结合更多AI能力,寻求新的增长曲线。2023年,美图公司创造了3.7亿元净利润,同比大涨233.2%。财报显示,AI驱动的影像与设计产品为美图带来了13.3亿元收入,付费订阅用户数超过911万,创下历史新高。

但另一方面,AI影像赛道的竞争日趋激烈。一炮而红的Lensa、Remini和妙鸭相机们,也始终面临功能点单一、用户流失快的窘境。

和它的诸多前辈一样,Remini也面临着“用完即走”的难题。七麦数据显示,5月8日之后,Remini的下载量就逐日回落,截至发稿时已不足高峰期的十分之一。早在2019年,黄硕就从“你我当年”身上察觉到了这一痛点:用户留存难,增长快,流失也快。

此外,诸如数据安全、退费等被人诟病的问题,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对一款小体量应用来说,能够获得短时间的爆发已属难能可贵;但如果考虑到AI改造千行百业的能力和潜力,做一台随热度起舞的“爆款制造机”,远不是这类产品的终局。比起成为“网红”,找到差异化技术点和正向的盈利模型,让自己活得更久一些,或许更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