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新谭 |日本努力改革的真正原因──恐惧中国崛起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今周来了东京参加大摩的日本大型投资峰会,是我4年来第一次重来东京。疫前有段时间,有批东京美食控好友,几乎每个月都来一次,我有幸跟着他们来了几次,每天排满预订多间Tabelog和Michelin的顶级寿司、天妇罗和法国菜等,甚至double book,连吃两顿超丰富晚餐,有时更疯狂到半夜再去新桥火车桥底吃夜宵!今次重来,景物依旧,毕竟4年过去了,仍有点不同的感觉。

现在很多人来到日本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好低呀」!食方面,我也颇有同感,去了一间顶级烧鸟店「Yakitori Toriyoshi」,每位才1万日元不到,一家口碑极佳的新派寿司店「SUSHI Y」,上月连Black Pink都帮衬过,omakase每位才不到2万日元!但整体感觉上,东京食物质素比从前参差,一些较普通的食肆都颇难食,包括一些评分颇高的拉面店。抱着怀旧心情光顾著名shabu-shabu老店「濑里奈」,经验更差,一走入店内已有股霉旧味,招呼仍佳,但食物质素极普通,每位盛惠4万日元以上,非常不值。老实讲,食方面,香港仍极具竞争力,我认为犹胜东京!酒店价格就更早已调整,甚至跑赢通胀,Ritz Carlton竟索价20万日元!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这个峰会,为表示欢迎国际投资者和招商,派出多名部长、央行高层、东京交易所总裁,连首相岸田文雄都亲自出席致辞,大力推销日本的各种营商、投资和生活优势。最令投资者惊喜的是,岸田首相竟誓言日本企业将非常重视股东利益和回报,用上ROE和PBR等金融词汇!

1990年泡沫经济爆破后,日本所谓迷失近30年,经多年改革后,近年有点起色。以日经指数为例,过去5年升了近150%,今年终再创历史新高,曾勇猛冲破4万点,但过去两个月就稍为歇息整固。最容易赚钱阶段已完成,市场可谓处于十字路口,牛熊角力,各有论据。「牛」营主要理据有4点:

(1)最重要的故事仍是企业改革。这可说是已故首相安倍晋三的「遗愿」,现在才落实。在政府引导下,再加东京交易所威逼利诱下,试图改变企业文化,迫使他们着重股东利益和生产效率,目标是把ROE,由现今的只约9%,逐渐提升至12%。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包括投资高回报新业务和技术,继续拆除财团相互控股(已从超过总市值的50%,减至约12%),增加派息和回购股票等。

(2)日本个人储蓄计划(NISA )改革,以增大免税额度,刺激个人投资,已开始奏效,尤其年轻人的股票投资比例已上升不少,且大部分为本土投资。同时日本也放宽资产管理业管制,尽量吸引资管企业和人才到日本。昨天一位经济副部长说,现在移民到日本比去美国更容易,更特别指出很容易聘请家佣!

(3)重新使用大量工业政策,带头和鼓励对某些高科技行业,包括半导体、AI和EV(电动车)等方面投资。另一资深部长讲述1980年代,被美国投诉日本工业政策,出口太劲的往事,结果在1985年签下《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种下泡沫经济的祸根。如今时移世易,日本与美国,在各高科技领域、贸易政策上,紧密合作,工业政策又再成为一样好东西。他重点提到TSMC(台积电,美:TSM)在熊本的投资,和在北海道政商合作投资的Rapidus半导体制造业计划。40年前日本占全球半导体制造业的50%,现在跌至10%,反弹一点是可以的,但完全重振雄风,绝不可能。

(4)即使经过多年QE,负利率和YCC等极端非常规货币政策,再加长期大量基建和社会福利投资,导致政府总债务升至GDP的250%,日本仍未能摆脱通缩阴霾,还需再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破坏性干扰,才最终成功脱离通缩。理论上美国和其他地方,恐惧通胀,但日本反而需要通胀,因为有通胀,名义GDP才可较快增长,更有助盈利增长,亦因此才可加薪,刺激消费!

但凡事都有两面睇,「熊」营亦有不少理据:

(1)最简单原因就是日经指数已升了很多,今年已升了近17%,过去几年更已翻倍。今年Topix约16倍P/E,预计盈利增长约14%,已不算太便宜,大概合理估值吧!

经34年才再创新高,得来不易,应不会马上炒完,但或需整固一轮才可再升,技术上也可说是「健康调整」。我喜欢用台湾作例子,数十年前经济周期紧贴日本,加权指数同在1990年见顶爆破,低迷30年后才在2020年再创新高。但在创新高后,加权指数也在高位徘徊整固约两年才真正冲破13,000点区域,大升近70%至现在的21,600点。即使今周台海再有军演,也无甚影响,反而港股借机调整。我认为最有可能是日股需整固一两个季度,看企业ROE能否真的提升至10%以上,才决定可否重拾升轨。

(2)日股连巴菲特都撑,去年至今年第一季,一枝独秀甚至跑赢美股,但近日多了不少竞争。最吸引的投资仍然是AI,Nvidia(美:NVDA)已升穿1000美元,连相关的亚洲龙头如台积电和Hynix也不断破顶创新高。除此,韩国眼见日本猛吹企业改革,最少成功吹起日股,所以近月也誓言推进改革,也以提升ROE为目标,有助吸引部分亚洲资金。最近中国也推出「国九条」和其他新方案,包括「市值管理」,来推动市场改革和吸引国内外资金入市。尤其之前港股估值实在太低,P/E曾不到8倍,不用太多鼓励已可激发出强力反弹,能否重新吸引长期投资者,言之尚早,但已吸引了一些短炒资金,恒指升了20%有多,最少技术上重回牛市。部分资金分散到其他主题和市场,日股稍作休息也算合理。

(3)今次峰会的最大感受是政府和企业都很想推动改革,鼓励投资,且欢迎通胀,甚至乐见日元走弱,因为都有助盈利增长。但日本人民的想法是否一样,就较难说。日本连续24个月CPI高于2%,今年平均工资估计上升约5%,政府和投资界都认为是天大喜讯,但跟一些日本朋友聊天,他们都说CPI何止3月公布的2.7%,可能超过5%。相反不是所有人都拿到5%加薪,现在很多日本工人都是短工或part time,未必得到公平待遇,再加日本人口老化,30%以上超过65岁,虽然不少人仍在工作,但退休比例仍占大部分,根本享受不到加薪,高通胀反而是他们的大敌。结果是消费仍然疲弱,已连跌了4个季度,今年第一季实际GDP则收缩了0.5%,再次逼近衰退。

今次峰会最令人震惊的一句话来自一位极资深的日本央行官员,被问及最重要的日元前景时,他竟以英语半讲笑口脗说或许日圆兑美元将跌至170水平吧!然后他才补充说,从前日本央行支持弱日元政策,但现在较平衡,知道强或弱,都有赢家输家,所以不再有目标汇率水平,只会关注升跌速度,因过急的升跌,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计划。

对投资者而言,情况更复杂,日本仍是出口大国,本来弱日元对整体盈利有帮助,因此日股更强劲。本来今年大部分分析师都预测日元走弱,将升至140,但现在竟是157,满地眼镜碎片。日元过弱对入口能源和原材料极不利,日经总盈利或反而下跌,亦将吓走那些不做外汇套利的long only投资者。消费者当然更惨,现今汇率已大大削弱消费力,入境旅客人数确创新高,但出国旅游变得超昂贵,例如去夏威夷的人数,仍低于疫前一半有多。峰会上听到传闻,有投资者买了180 put,有些人更极端,认为将跌至200!我没有这么悲观,但如不幸出现,将不止是一个日本危机,甚或变为货币战,掀起亚洲金融危机!一个月前,已见FT(属于日经)撰文,提出日本会否变回「emerging market」(新兴市场)!

明显日本改革背后最重要原因,就是对中国崛起的恐惧。中国人口是日本的11倍有多,GDP也是日本的4倍多,中国不断投资,在EV、电池和不少电子零件业,都已追近甚至超越日本,中国制造业产能占全球三分之一,大过美国加欧洲加日本的总和!日本能不害怕、能不努力改革,能不尽力拉近跟美国的关系吗?

但我认为中国也可从日本过去30多年经历,汲取一些宝贵经验。首要是不可容许经济堕入长期通缩。最佳方法是尽快处理债务问题,不应过度拖延,亦需公平对待所有海内外债权人。其次现今中国最需要的是需求侧改革,不是说不可继续投资生产力,但同时更需刺激消费,第一步最少把占比提升至GDP的40%以上。中国也当然必须面对人口老化和收缩问题,这亦与通缩有密切关系。AI、机器人和自动化,都对劳工短缺有一定帮助,但即使对经济有用,但是否对人本身的一个最好和最人性化解决办法?中国必须寻找提升国民信心和提升生育率的方法,接受更多移民亦肯定是必须考虑的方案之一。最后,不应完全分割所谓「实体」和「虚拟」经济,两者都是整体经济一部分,发展需要一定程度的「animal spirit」,意思是冒险精神,野心加一点贪念的结合,而市场仍是最有效分配有限资源的方法。

日本正在努力「抢资金」,中国也不可落后!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出处】

@天天静心课 @方舟88 @不明真相的群众 @富兰克凌 @Ricky @leolau @今日话题

* 本文只提供一般信息。它不构成购买任何证券,投资产品或基金任何权益的邀请。投资者应咨询财务顾问后再作出任何投资决定,而不应仅仅依靠上文而作出投资决定。投资者应验证本文所提及的任何信息的准确性。中环资产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投资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公司。

全部讨论

05-25 19:45

东拉西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