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新谭 |AGI的梦想是「造神」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近月由年轻剑桥天体物理教授Nikku Madhusudhan带领的一个团队,运用美国的JWST(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细心观察K2-18b,一个与地球相隔124光年的exoplanet(太阳系外星球),从光谱中发现大量Methane、Carbon Dioxide,已有液态水海洋,和充满氢气大气层的有力证据,今次最重要的新发现,是找到Diamethyl Sulphide(DMS),是一个可能有生物存在的强力证据。

在地球上,绝大部分的DMS来源是由海洋中的Phytoplankton(浮游植物)所释放出来的。Madhusudhan教授是个小心的科学家,解释需要再多几个月的详细分析才可下结论,但他现时的估计是,有高达50%机会,这是历史上首次发现外太空生物!有人形容如证明此发现属实,Madhusudhan教授,将成为全世界最出名的人。当然即使证明外太空类似「浮游植物」的生物存在,仍与「三体」和其他科幻小说中的高智慧外星人,相距甚远,Fermi paradox(费米悖论)仍未获解。但这已将是一个惊天动地的伟大发现,地球并不孤独,不再是宇宙中唯一有carbon based (碳基础)生物的星球。

人类有无穷的好奇心,数千年来不断探索和企图解释宇宙奥秘。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理论已非常伟大,更非常实用,但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为牛顿理论作出更准确的修订,更改变对整个cosmology(宇宙学)的看法,成功预测和证明Black Holes的存在,更解释Big Bang为宇宙起源,后来亦成功找到CMB(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证据。

Quantum Mechanics(量子力学)可说比相对论更深奥和成功,但亦带来很多令人极度困扰的科学,形上学(metaphysical)、哲学,甚至宗教问题。最核心的谜团之一是measurement problem,有名的Schrodinger's cat悖论,就是一个例子,充满不确定性的量子,如何突然变成一个在宏观世界中的确定观察。有多种令人充满迷惑和不完美的解释,包括暗示multiverse(多重宇宙)的存在。很多人误会爱因斯坦顽固,老来不愿意接受量子力学(他有份发明)的Uncertainty Principle(不确定原则),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他对Quantum Entanglement(量子纠缠)的疑惑(1935年的著名Einstein, Podolsky, Rosen论文),虽已被2022年一班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实验证明没有local hidden variables的存在,但其实反令到Quantum Entanglement更显神秘。近年某些理论物理学家更提出一个更有趣的可能,就是爱因斯坦在另一篇1935年论文(作者为Einstein和Rosen) 中所提到的「Einstein Rosen Bridge」(现代名称Worm Hole,虫洞),与量子纠缠有极密切关系,甚至是同一件事,因此近年有ER=EPR之说。

理论归理论,假设还假设,但真正科学是需要实验和观察来证实的。过去近一个世纪,自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两个伟大理论出现后,两个理论都有无数证据支持其正确性,但不幸无论是爱因斯坦自己花了30年精力,或是后人的数十年努力,仍无法把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协调和合并。新的各种理论很多,包括String theory、M-Theory和Quantum Gravity等等,但事实是无任何有力证据支持这些理论,至此理论物理已无法突破。大部分人都怀疑量子力学比相对论更基本,甚至Space-time也可能并非真实,只是emergent(涌现)现象,但无奈地,我们仍无理论和数学方法,把Gravity(万有引力)妥善地量子化。

数十年来,大量充满挫败感的物理和数学家转行,早年不少加入华尔街,成为最早一批的「rocket scientists」,包括最有名的Renaissance基金创办人James Simons和Thiel Capital高管Eric Weinstein,不少亦投身Silicon Valley和实用软件,最成功例子包括开发Mathematica的Stephen Wolfram,和微软前CTO Nathan Myhrvold (Stephen Hawking前助手)等。

解答终极宇宙奥秘固然吸引,但无奈我们人类坐在浩瀚宇宙中一粒尘埃上观天,能弄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已非常不错,或者我们根本不配有足够智慧和能力去解释更深层的谜团,例如dark matter和dark energy、multiverse真实与否,宇宙如何完结或会否完结,和更根本的为何宇宙存在问题?

某程度上退而求其次,生命奥秘也非常诱人,加上consciousness (意识)导致的主观存在感, 与客观世界存在性的纠缠,也是一个永恒的哲学,甚至物理难题。自从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在1953发现DNA的double helix结构后,人类已意会到我们将可逐渐play God(扮演上帝)。国际合作的Human Genome Project,经13年努力,在2003年成功排列整个人类基因。现今技术大大进步,只需5小时。

2020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Jennifer Doudna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发明CRISPR gene editing(基因剪辑) 技术,如虎添翼,大大提升人类改变甚至创造生命的能力。说得好听就是加速进化,可能剪辑改变基因,令到人类更聪明,强壮和健康,甚至迈向「长生不老」。但如错误运用,亦当然可制造如Frankenstein的怪物!幸而全球各国对基因工程的监管都非常谨慎,大部分人都意会到很多的法律、道德、私隐和安全问题,所以基因工程,已不算尽速发展。

最近两年,最火热的科研领域肯定是AI,尤其各大科技龙头,如微软GoogleMetaAmazon,已进入极速奔向AGI的白热化竞争阶段。著名科幻小说家Arthur C. Clarke曾经说:「It may be that our role on this planet is not to worship God but to create him.」 近日不少其他人亦形容如能达到AGI,甚至ASI(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水平,亦即等如成功「create God」!「 造神」,当然比基因工程的「扮演神」梦想更大胆和刺激!

当然AGI、ASI和神的定义都颇模糊,我不认为在短期内,AI可全方位超越人类,但几乎肯定在知识阔度、创作速度,甚至想象力丰富度等,很快即将远胜人类,但暂时LLM模型,在数学和论述准确度,仍稍逊人类,而机器人发展,虽已在加速,但整体上仍远逊人类。可见将来,AI不会达到西方宗教中,全能上帝的水平,但我认为AI可在短期内,达到东方宗教中,各神仙法力的水平。道教和印度教中,满天神佛(其实非常好,包容性比西方宗教大很多),有些如孙悟空(原形应为印度教的Hanuman),一个筋斗可翻十万八千里,但绝非全能,仍被金刚圈所控。二郎神拥有「天眼通」法力,但在《宝莲灯》神话中,武功反而不及外甥沉香,被他打败。

无论如何,追求「造神」的梦想实在太吸引,谁会放弃?数千年前的金字塔,中世纪的欧洲大教堂,何其巨大的工程,动员成千上万工人、工匠和艺术家,花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才可完成,都只是为了宗教原因,歌颂他们的信仰和神。现在我们觉得连「造神」都接近唾手可得,当然更愿意花大量资源,尽速见证此历史时刻!

有些人仍以较传统心态来分析AI,担心现今各大龙头在AI不断增加的投资规模不可持续,每家今年预算投放400亿至600亿美元资本投资,重点放在AI数据中心。微软将投资1000亿美元打造Stargate计划,Sam Altman更企图集资超夸张的7万亿美元!如万一找不到所谓的「killer app」,各大企业会否面对巨大股东压力,被迫大幅减慢这些巨额投资?即如Web 1.0年代,投资泡沫也先在2000年爆破,然后多年后,实际用途才慢慢追上梦想,科网股才再创新高。

近日AI股确有所回调,Nvidia都曾跌超过20%,但已有明显反弹。我认为有三大原因,今次AI投资大浪,不会轻易退潮:

(1)AI确未必会在短期内出现令企业大增营收的killer apps,但明显对提升生产力,亦即精简人手,减少开支,已开始起作用。科技公司如Google、Tesla,银行如大摩、汇丰,以及McKinsey等顾问公司,都在裁员,IBM更坦白说明未来5年,AI将取替30%员工。AI未必只有一两个killer apps,AI将渗透到每个行业,每个应用,和每个人生活中。

(2)如果距离AGI仍有数十年,短期失去投资信心的机会将较高。但现在大部分人都似乎预期某程度,某定义的AGI,快则在两三年,慢者在5至10年间出现,所以不止各大科技企业,即使各国政府,都极愿意大量投资AI,谁都不愿意落后。整体AI投资包括企业,美国仍然遥遥领先,占全球60%以上,紧接着后面是中国和英国。

(3)最重要是各大科技龙头的创始人,仍然颇年轻,例如Google的Larry Page、Tesla的Elon Musk、Nvidia的黄仁勋、Meta的Mark Zuckerberg、Amazon的Jeff Bezos和甚至Microsoft的Bill Gates,都未到70岁。他们不止富可敌国,更都充满改变世界的理想,亦各有大量粉丝。一般CEO(包括苹果Tim Cook,或因此在AI较落后),都必须关注短期股价表现,更需对股东交代。但以上几名顶级富豪,大部分都已改为专注在慈善工作,视如何「拯救」人类为己任,有些想征服太阳系,有些想得到永生,但全都想「造神」!Musk曾经是Page的好友,经常剪烛详谈AI至深夜,但Musk说逐渐发现Page毫无AI安全意识,不管对人类的存在威胁,只想盲目极速发展,因此选择断交,继而创立非牟利的OpenAI,希望负责任地发展AI。谁不知所托非人,Sam Altman比Larry Page更奸狡,OpenAI完全变质,改为封闭式加牟利,完全出卖初衷,Musk亦因此离开,现在更在控告OpenAI。

这些顶级富豪和理想家,更毋须特别关注短期股价表现。他们的部分投资者,一向都对Musk和Bezos有宗教式信仰,甘愿长期接受Tesla和Amazon的极高估值。莫说现在奔向「造神」,相信投资者亦必更雀跃和支持。Nvidia股价当然升了很多,但盈利增长得更快,PE一直平稳甚至下跌。

现在AI发展的最重要瓶颈不在钱,甚至不是Nvidia GPU产能,而是能源!每个AI数据中心耗电量近1GW,比传统数据中心多6倍以上,更以高速增长。现在美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占全国2%左右,估计3年后将急增至8%至9%!到时或将出现AI与家居、工业和EV等抢电情况。发电、电网,和相关器材都变为高增长行业,科技龙头最有钱,他们甚至愿意付出高于市价70%价格,与电力公司订立长期供电合约。本来大家都想防止气候变化,减少碳排,尽量发展再生能源,但根本不可能满足AI和新能源汽车增长需求,所以连美国都需要重新启动一些已被废弃的核电厂。Fission发电是否环保和安全,是另一个极具争议的问题,Fusion当然更好,近年更有些进步,但距离实际应用仍很远。所以无奈地,AI发展必将需要烧更多的化石能源,估计到2030年,AI将占全球6%碳排放。

讽刺地,此行为是否有点似烧香敬奉,三牲祭品,求神庇佑?现今是烧煤油气,牺牲地球,企图「造神」。值得吗?难说。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出处】

@天天静心课 @方舟88 @不明真相的群众 @富兰克凌 @Ricky @leolau @今日话题

* 本文只提供一般信息。它不构成购买任何证券,投资产品或基金任何权益的邀请。投资者应咨询财务顾问后再作出任何投资决定,而不应仅仅依靠上文而作出投资决定。投资者应验证本文所提及的任何信息的准确性。中环资产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投资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