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浙江海宁人,白天董事长,晚上村支书,竟要在柬埔寨办经济特区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3喜欢:0

这位浙江海宁人,在海外发展势头猛进如潮,三年前他在柬埔寨办起了“浙江经济特区”,如今在印尼又创办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的第二个境外产业园,哈萨克斯坦、菲律宾、非洲等还在洽谈和筹办之中。

更传奇的是,他白天当董事长,晚上还做村支书,事业村务一肩挑。

“皮革王”卡森集团朱张金的掘金路


正在建设中的柬埔寨卡森“浙江经济特区”


在浙江海宁,卡森集团董事长、有“皮革王”之称的朱张金,是一个海宁传奇;他不仅是浙江卡森实业集团董事长,还兼任海宁斜桥镇华丰村党委书记。

早年创业,朱张金曾投资办厂,后差点失败,起起落落,磕磕碰碰,如今由他打造的卡森,已是一家百亿跨国集团。如今,他竟要到国外办一个个特区,他成了“空中飞人”,从柬埔寨、印尼、菲律宾、中亚、东欧甚至是非洲,都有他的足迹。

2018年,朱张金将集团旗下在港交所上市的“卡森国际”,定位为“一带一路”经济特区运营商。

朱张金有两个舞台,除了办企业,拓展商业疆域,不断追赶国际步伐;他还是一名村官、一名农村致富的带头人。自2008年高票当选海宁华丰村党委书记以来,朱张金二年前凭着村民的信任再次当选,他又有新的规划目标:争取让华丰村成为浙北村级经济总量“第一村”。

朱张金(左1)在华丰村

朱张金,生于1966年1月,浙江海宁斜桥镇华丰村红旗组人。

平常,朱张金说话总带着浓重嘉兴口音,穿着很随意;整日辗转各地出差的他,即便住在省城杭州,一个月也会常回华丰村几次。也许,不认识朱张金的人,同他擦肩而过,可能不会料想到他是在香港上市的企业老板。

和朱张金华丰村红旗组的村民,更习惯叫自己村书记叫“张金”,更多年岁大的人,是看重他长大的,还对他幼年艰苦岁月仍是记忆犹新。上世纪70年代末期,13岁的朱张金在华丰村里卖过棒冰;一次,他从海宁市里背着棒冰箱踏泥路回村时,不幸跌入田渠中,还是一个他不认识的村民救了他。

朱张金十几岁的时候,曾告诉周边村民,说等将来长大了,一定要做点务实的事情回报村里的乡亲们。不过,不少人嘲笑他,有年岁大的说:“别人家的孩子都很本分,像你这样顽皮以后是不会有出息的,更别说为我们村里做好事了。”当时,朱张金当着老人的面回道:“你们不要笑话我,我是个有想法的人,请你们不要把我往坏的方向想,终有一天我会兑现自己的承诺 。

朱张金(右)和海宁华丰村民交谈中

如今,身为华丰村领头人的朱张金,要兑现少年时的承诺。他曾自信道:“浙江农村的今天,很可能就是全国农村的明天。

在朱张金创办华丰制革厂时,有着1000多户人家、4000多人口的华丰村,还是祖祖辈辈的耕作方式,整个村子的集体可支配收入只有15万多元,人均不足千元。30多年间,随着事业扩大,朱张金为村里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2008年4月,华丰村的换届选举中,朱张金说:“我是专职书记,不拿薪。”在他带领下,如今的华丰村,已是人均年收入超3.6万元的经济强村。

2006年,朱张金带领大家创办华丰村互助合作会,此后,农村旧貌换新颜,一栋栋小楼房整齐划一,门前庭院干净美丽,道路平坦宽敞。2012年,华丰村又办起全国首个村级“好人好事银行”,日后又建成图书馆、开心农场、全国农村首家“互联网+智慧养老”一体模式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华丰村被评为浙江省文明村。

事实上,在中国农村要走上强盛,往往取决于能人效益,或者是强人效应;假如治理和制度跟上了,发展就有后劲,协调可持续。而华丰村的“朱老板”朱张金,就是这样的一个强人、能人。

如今的华丰村户口,比海宁的城市户口还值钱。据当地村民介绍,朱张金的妹妹朱菊仙,在华丰村留存的唯一一家卡森旗下的沙发企业做出纳;早在城里居住的她,凭一个华丰村户口,给她带来了一套额外的住房。

柬埔寨首相洪森(中)与柬埔寨卡森经济特区董事长朱张金(右2)

1988年,朱张金用2.5万元,创办海宁华丰制革厂,日后这家企业迅速成长为国内最大的皮革制造商,他的制革业,也从最早的制革业,逐步转入产业皮革,家具用革和汽车用革成为主要当家产品,朱张金也获得“皮革王”之名号。

敢为人先,敢想敢闯,是很多浙江商人的特质,这朱张金身上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上世纪80年代,才20岁出头的朱张金,开上了摩托车,盖起了3层楼房,成了本地家喻户晓“万元户”。当年,朱张金四处卖牙刷,一天能赚10多元,听说卖袜子赚钱,他又跑到青海卖袜子。后来,还卖过毛衣、领带。当时一条领带可以赚5毛,工厂一天做300条,反正几年下来,他的口袋有了10多万元存款,在那个年代可是一个富豪。

在老家华丰村外办皮革厂,朱张金觉得这是有意义的事,把所有的钱都砸进去,结果却发现办厂太烧钱了,工人、原料、等都是问题。捱过一年后,环保部门却不准他办了。23岁的朱张金,为自己的失败暗暗痛哭了起来。

卡森旗下汉林公司的技能岗位比赛

没过多久,朱张金听说海宁塘北有家制革厂,因经营不善频临倒闭,于是,他咬牙牙上门和对方谈,想买下来,这样就不怕环保问题了。当他找上制革厂负责人,结果人家开价10万元,那时几乎花光所有积蓄的朱张金,哪里拿出这么多的钱?退而求其次,他和对方商量能不能租用,一个月给5000元租金。还好,对方一合计,一年算下来也有6万,于是答应了下来。

不过,租了一阶段,朱张金看厂子利润还不错,又提出买下来的想法。对方却不愿意,原来当时工厂还有负债,朱张金说,债我来还,你把工厂卖给我吧!最后,他孤注一掷,花了17万元,盘下了这家制革厂。当时,华丰村的人都说“张金”太傻,10万不要,还高价花17万,开厂盈利后还要出一部分资金给村里,图啥呀!?

1988年,当朱张金把原来厂里的所有东西用船运回华丰村时,连厂里的人都担忧起来:“张金啊,你这次要是失败了,就可就真的前功尽弃了!”这一年,朱张金将那家制革厂更名为华丰制革厂。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他买了一辆桑塔纳汽车时,村民才宽心,他真的赚钱了!

海宁卡德皮革车间,朱张金与来访的一汽大众高层领导

1993年,制革厂厂房扩大,当朱张金在新厂房贴出“明年销售争创一个亿”,村里老大爷还问他,是不是写错了数字,一个亿呀?此后,很多华丰村民纷纷当上了华丰制革厂的工人,大家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了。

2005年,卡森国际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如今的卡森,是一家在海内外拥有多家控股、参股子公司的大型综合类跨国企业集团,旗下拥有家具制造、地产开发、旅游综合体开发运营、还有柬埔寨卡森特区等国际产业园等业务领域。其中,海宁卡森皮革集团于1995年组建。

在卡森内部,不少高管是朱张金在华丰村红旗组的同宗乡邻,像以沙发家具为主业的旗下汉林公司,董事长朱建林是本村人,还是朱张金小学和初中同班同学。

近年来,朱张金“莫名其妙”地从富豪榜上消失了,《2014胡润全球禾商富豪榜》,海宁首富是红杉资本的沈南鹏,以地产和家居为主业的卡森朱张金,上榜财富为8亿元。

回忆自己的创业生涯,朱张金说:“市场经济就像海里的浪,一波过了可能后面一波更高,如果不小心就被它淹下去了;如果决策是对的,你可能就在浪的上面。

朱张金投资巴西农业

近年来,卡森的国际化步伐和掘金“一带一路”,引发外界极大的关注。

要把有限的钱用到自己所有的项目中去,不要把企业的精力分得很散,什么时候什么东西要自己做,那是做不好也做不到的。”朱张金如是说。由于从事国际贸易,朱张金早在20多年前跑了欧美等地方,10多年前,还在巴西投资农业,这也为日后“走出去”积累了不少经验。

2012年,朱张金去了柬埔寨,2016年,由卡森打造的“浙江经济特区”正式运营,自此,朱张金坚定“走出去”的决心,卡森国际也从制造业延伸至工业园区运营商。举个例子,今年上半年,浙江全省的对外投资额,有一半是来自于嘉兴,全市境外总投资额32亿美元,同比增长171.7%,全市企业境外投资(增资)项目44个。其中,来自嘉兴的民企如华友钴业、巨石、卡森等上市企业投资项目,是最大的推力。

走出去,到境外谋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全球配置要素资源,这是当今中国民企的内在需求,如何少走弯路,可多向卡森这样的先行者学习经验。


中国现代公司元年的嘉兴“许村会议”


朱张金与卡森员工在一起

今年53岁的朱张金,可能还未布局家族企业二代传承,不过,其二代家族成员也偶尔出现于上市公司公告之中。

2017年3月,卡森国际公告称,以871万元出售海宁旗下一物业予“海宁卡森”;公告还称,海宁卡森为一家由朱嘉允及朱灵人拥有30%及70%的公司,而朱嘉允及朱灵人为公司主席、执行董事兼控股股东朱张金的女儿。

更早的2016年初,卡森国际董事会通过出售旗下皮革业务,以4.93亿元售予主席兼大股东朱张金的两名女儿,以便主力发展旅游业务。当时,卡森遭小股东质疑贱卖资产,曾爆出内讧消息。从相关报道中得悉,二个朱嘉允、朱灵人,现今年龄分别为27岁和22岁。

朱张金接受媒体采访

如今,卡森集团原在华丰村的产业,大部分已迁至海宁南郊的尖山围垦新区,腾笼换鸟,2008年,海宁市曾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其制革厂也搬迁到江苏。

在家乡华丰村,朱张金的角色一直变换中,一边是老板,一边是村书记,不过,村企分明。同是“一村一企”,朱张金并没有带领华丰村走“华西村”模式,也没有去推动徐文荣的“横店模式”,反哺的色彩更重一些。

这里,顺带交代一下浙江嘉兴上世纪九十年代三次“许村会议”,因为它与本地及周边民营经济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关系。“许村会议”,曾被称为嘉兴经济发展史上的“遵义会议”,此后,乡镇企业淡出了历史舞台。

1997年,在海宁许村镇政府礼堂召开“许村会议”之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一个渴求蜕变的时代,而当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晋江模式”尚在争论之中,一波波改制、“摘帽”下,曾经风靡一时的社队企业、乡镇企业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民营经济和家族企业异军突起。

1984年,被国内社科、财经学术界称为“中国现代公司元年”,这一年,海尔、联想、健力宝等一大批日后有影响力的企业诞生了。与此同时,人们开始认识市场上有张瑞敏、柳传志、王石等一些商界人物。

也在这一年,日后成为嘉兴经济风云人物的一群人,其人生轨迹也不约而同发生了变化。那段时期,天通股份创始人潘广通,是海宁郭店乡的水机站站长;宏达股份创办人沈国甫,是许村中学的体育老师。而卡森创办人朱张金,当时在走街串巷卖牙刷;华友钴业的老板陈雪华在干什么呢?卖豆芽。

看似平静的日子,马上就是春潮涌动。也就在1984年3月,北京的政策下来了,社队改乡镇企业,于是这一形态的企业类型进入了中国企业史。到了第二年,嘉兴的十大优秀农民企业家横空出世,一批批乡镇企业先进集体和厂长获得表彰;时任嘉兴市委书记庄洪泽曾说:“人人胸前戴朵大红花,像小二黑结婚一样。

介绍个体经营经验的沈咬荣(中)

许村,是海宁临近杭州一个小镇,也是海宁全市第一个亿元乡镇,穷则思变,个体经济突起,改变了这一方水土上的人。沈咬荣,当年荡湾村联合纺织厂的主要创办人、厂长,他本来是许村镇荡湾村的一位农民。1983年4月,他用一种联户创业模式,和联合16户农家出资14万元,办起了这家纺织厂。

五年之后的1989年,许村家纺企业发展到4086家,每天生产被面10万多条,成了名扬于外的“被面之乡”。从许村的被面产业萌芽,嘉兴的“许村模式”不断被复制、推广,进而形成了丝织、毛纺针织、皮革等产业集群,奠定了三十多年以来嘉兴经济的雏形;朱张金的卡森也是其中之一。

而当乡镇企业几乎是一夜之间蓬勃兴起、遍地开花时,很多制度、机制也包括思想上的桎梏并没有解开,这些探索能不能得到肯定、支持呢?当时的嘉兴领导上苏南、下温州,于是催生了三次“许村会议”,即两次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一次全市乡镇企业会议。

敲上市锣的天通创始人潘广通

“戴着镣铐跳舞”,即便舞姿优美却总是不自在的。1993年8月,当时乡镇企业“海宁电子元件厂”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即日后的天通股份。而当年,天通创始人潘广通是主动请缨,要求改制的。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企被视为“老虎”,而相对灵活多变的乡镇企业被称为“猴子”,政府对于市场裁判,有时也是左右为难。嘉兴和其他地方一样,曾探索“虎猴联营”,事实上多不成功。

2002年,随着嘉兴当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裁撤,乡镇企业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其中多数以民营企业来替代,也可以看做是家族企业的兴盛之时,很多厂长、能人、强人成了日后叱咤风云的私营老板。

举个例子,陈士良家族的桐昆集团,早年曾有一段国企和乡镇企业的联营历史。1992年,桐昆和昆山苏三山集团、常熟化纤设备厂联营,使得桐昆“更上一层楼”。

岁月涤荡,往事只能回味,多了解一下过去,也许更看懂未来。

本文内容为一波说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

全部讨论

2019-09-02 08:35

$卡森国际(00496)$ $桐昆股份(SH601233)$ $景嘉微(SZ300474)$ ,陈士良家族的桐昆集团,早年曾有一段国企和乡镇企业的联营历史。1992年,桐昆和昆山苏三山集团、常熟化纤设备厂联营,使得桐昆“更上一层楼”

作者:一波说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09-02 08:34

$卡森国际(00496)$ $金卡智能(SZ300349)$ $拉卡拉(SZ300773)$ 2002年,随着嘉兴当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裁撤,乡镇企业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其中多数以民营企业来替代,也可以看做是家族企业的兴盛之时,很多厂长、能人、强人成了日后叱咤风云的私营老板

作者:一波说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09-02 08:34

@今日话题 

这位浙江海宁人,白天董事长,晚上村支书,竟要在柬埔寨办经济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