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宝珍:中国股市困局根本原因和出路(二)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7喜欢:7

本文是否极泰基金2024年一季报的核心思想(共分为5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承接上一篇===

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不可能在发行完成一个月时间发生一倍以上增长,然而IPO完成后二级市场的新股开盘交易价短期内会普遍地比发行价涨一到几倍,倍增的利润来源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是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损失,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损失变成了可以以发行价获得大量原始股机构投资者的利润!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在中国股市二级市场买入新股的投资者,其状况是规律性、必然的、稳定的巨额亏损,此状况数十年如一日地存续着。那些在二级市场买入新股的投资人,也竟然飞蛾扑火,一直不回避这个能让他们倾家荡产的高风险动作。人作为一种动物,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如果参加某一事务长期稳定地成为受损方,人在趋利避害的本能作用下往往会不参加这个游戏了,这才是一种正常的人性反应,就连动物也是这样的。如果一个宠物狗被一个人见面就会打一鞭子,那么这个宠物狗被连续打几次以后就会远离这个人,包括人类还利用这一原则发明出了电击围栏。但是我们看在中国股市中的投资者,在长时间内屡次买入新股后必定巨额亏损的事实面前却几十年如一日地不规避这个风险,此种表现是人的趋利避害的本能丧失了,这种奇怪的现象是违反常识。

当一个股票开盘价涨了200%,没有经验的投资者买入后赔了,第二次另一个股票开盘价又涨了200%。上一次的经验教训让买入的人少了,如此循环到第三十次一个股票开盘价又涨了200%的时候,由于前三十次买入的人都赔惨了,在趋利避害本能的作用下,大体就没有人再买入这种高开盘涨200%的股票了。这是人性趋利避害本能所决定的合理状态,这也是一种市场机制,如果参与者稳定的持续的长期不挣钱,那么就没人参与了。但是在中国资本市场竟然能将几千次新股发行的交易开盘价稳定地涨200%左右,且每一次都有人去买,每一次都心甘情愿地遭受巨额亏损。这种违反人性趋利避害本能的现象,长期存在它一定不是自然现象,它一定有人操纵,如果没有人操纵,不要说是人,就是绝大多数动植物都不会愚蠢地让自己处于必然的损失中。此长期存续的现象背后一定有特定主体,故意制造坑杀大众局面的黑坑,来获取他们的利益,高开盘价是人为设的局。

这种长期违反人性趋利避害,主动飞蛾扑火的现象,在主要经济体的股市绝无仅有,是中国股市独有的风景。

下表是香港股市从1994年到2022年近40年里的新股发行价、开盘价数据:

过去30年在港股市场上,合计发行了近1843只新股。在30年里的1800多只新股上市交易后一个月平均价比发行价涨幅21.7%。客观数据表明香港股市过去30年的新股发行和新股交易开盘价相对差距不大,基本趋同!在香港市场上从平均的数据来看,过去30年所有新股的原始申购者、新股二级市场上市交易后一个月买入的投资人都能获利。香港市场新股发行促进了所有人的利益,上市公司获得了企业发展的资金,原始申购者获得了适度的申购利益,二级市场买入的投资者也获得了投资持有的利益,香港市场上过去30年实现了所有投资主体的多赢。与香港市场对比,我们在A股市场看到的是,参与了新股定价发行且有权利获得更多的新股的机构投资者获得了不正常、不合理、不公平的超额利益。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在新股开盘后买入遭遇规律性巨额亏损。

为了让真相揭示得更充分彻底,也为了把中国资本上流行的认为新股发行过程中,侵害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的罪魁祸首和不公平利益的获得者是上市公司和大股东,这个流行的错误纠正过来。我再次统计了美股从2010年至2022年美国股市在这12年里所发行新股的情况。下表是2010年到2022年美国股市所发行新股的上市首日开盘价较发行价涨幅、上市首日涨跌幅、上市至今的收益、上市数量。

在美国股市的数据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清晰事实:美国股市在12年里一共发行了2969家,要比中国股市发行的公司数量多。我所以强调中国股市发行数量不是最多,是想证明资本市场上认为中国IPO数量过大,是中国股市周期性崩溃的原因不是事实。因为美国股市比中国股市同期发行的企业数量还要多,美国股市没有发生和中国一样的隔几年就一次的周期性崩溃。

在美国这2900多家新发行上市公司中,新股上市交易开盘价平均值比新股发行价高了20%,与香港的数据大体趋同。而且我们看到这个平均20%的涨幅其实受到了2022年这一极为特殊年份中极端数据的影响,如果我们把2022年、2021、2020这三年美国股市突然强劲走牛背景下,出现的新股上市交易价比新股发行价涨幅过高的阶段剔除,大部分时间里,美国新股发行价和股票交易开盘价比只有10%多一点的涨幅。

下表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沃灵顿商学院统计1995年至2009年美股IPO数据:

表中清晰地看到美国市场上在绝大部分非牛市时间都能够让发行价和新股上市交易价保持在不高估的正常水平,从而确保二级市场买入新股的投资者都能获得合理的利润或必然亏钱。只是到牛市来临的时候泡沫泛滥,美国股市参与者会头脑发热,此时二级市场就会陷入非理性的新股开盘价过高。但这个时间非常短。

在美国的数据中看到了跟香港一样的情况,新股交易开盘价比发行申购价高不了多少,只有10%20%之间。这样的相对趋同的新股发行价和新股开盘交易价,保证了后期市场的投资人可以获得稳定的回报,而不会形成严重的损失。中国大陆A股,中国香港以及美国股市的正反两方面数据证明一般的规律是:新股发行价和新股上市交易的开盘价,只有都合理都不高估的情况下,市场投资者才能获利,如果新股发行价或者新股开盘价明显的高估,那么二级市场投资人一定是亏损的。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确认的事实是:

新股发行过程中,二级市场能参与新股发行定价的机构投资者,利用政策优惠低价申购原始股后,在二级市场高价开盘导致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买入新股后,规律性必然大幅亏损!使二级市场投资者大幅亏损的根本原因不是上市公司,不是大股东,是二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在新股发行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割韭菜的盈利模式,这种割韭菜的盈利模式是由能参与新股发行定价的机构投资者,通过扭曲操纵新股开盘价来实现的。

由专家学者提出流行在市场上的认定上市公司、大股东是中国股市使参与新股交易的投资者规律性必然亏损的罪魁祸首和责任方,这一观点没有数据和事实依据。专家学者还有一个明显的错误,那就是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周期性崩溃的原因是:上市公司大股东会在高位高价减持,是上市公司大股东高位高价减持导致了中国资本市场周期性崩溃。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股市的问题是因为 IPO成功后的上市公司大规模减持,并提出的政策建议是抑制IPO的速度,甚至暂缓IPO:

“过去的三四年,中国内地每年上市的公司都有三四百家,大约有65%的上市公司在三年到期后都去减持,而且其中有相当多的公司并没有创造与它融资额相匹配的利润。投资者是聪明的,他发现原来IPO是一门生意,办企业很累、很难,但IPO成功了、闯关成功了,就可以成为十亿富翁,甚至百亿富翁,可是这种并没有为社会带来多少财富。所以当时我说,我们现在必须止血,暂缓IPO,或者把IPO的速度放到很低,不能每年再有三四百家企业。”

刘纪鹏教授同样认为中国股市的主要问题来源于上市数量过大以及大股东高价减持:

“股市走成这个样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融资端和供给端的不平衡:上(市)的(数)量太大,加上股份溢价很高,疯狂减持就不足为奇。最终导致大股东高位套现暴富,股票供给增加,股价一路下跌,散户被割韭菜。”

固然从现象上大股东的高价减持从二级市场上拿走了巨额财富,而且这些巨额财富也确确实实是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损失。但是却并不能说大股东侵害了二级市场投资人的利益,不仅不能说大股东侵犯了二级市场投资人的利益,还要肯定大股东的高位减持保护了二级市场投资人,起到抑制泡沫防止更大损失的积极意义和价值。这是一段让看到这段话的人,感到惊异和不容易接受的观点,为此我用客观事实和客观数据来说明问题,大家自然很清楚了。

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以公告形式公布的A股股东减持数据是A股股东共减持16936.18亿元,按照减持时的市盈率划分成几个等级,分别统计其减持金额及占比如下表。

可以看出,40倍以上市盈率的占比最大,共减持了8608.54亿元,占50.8%。而市盈率低于10倍的减持比例只占不到5%。我们把减持的金额和占减持总规模的比例与市盈率关联起来,分类统计看到的是市盈率越高减持的力度越大,减持规模越大。数据说明减持行为与估值高低有强烈明显的正相关,减持本质上属于高抛,是对高估值的不认同不接受。

下表是减持金额最大的10只股票

对2021年以来减持金额最大的10只股票的减持金额,减持次数以及减持的平均市盈率进行关联统计后,发现减持金额最大的股票,更强烈地体现出在高估值时减持。除去处于房地产周期低点的万科,再除去市盈率只有14倍的万华化学,我们可以看到其他的8家最大规模减持的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已经快接近100倍了

药明康德康龙化成这两只医药股减持的力度最大。其中,药明康德减持了57次,减持比例约为5%。减持金额约为180亿元,减持时的市盈率高达80倍,而康龙化成减持了92次,减持比例高达19%,减持金额也接近180亿元,减持时的市盈率64倍。金山办公减持了120多亿,减持的平均市盈率竟然是近200倍。科技股也占了4只,金山办公、比亚迪石头科技澜起科技、都减持了100多亿元,科技股也喜欢套现。综合起来看,医药股,科技股有较多大手笔的减持,与其高估值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假设这些大股东没有减持?以药明康德为例,如果当时大股东没有减持卖出180亿的股票,由于卖盘中少了180亿的卖出,所以药明康德的股价还会上涨,会出现比80倍市盈率更高的估值泡沫。

这就是真相,如果没有这些大股东减持泡沫会更严重!将来带来的下跌损失更多,大股东在高估值时减持的客观效果抑制了泡沫更进一步放大,防止出现更大风险,避免了更严重的泡沫化。虽然大股东高估值时减持的盈利来源于二级市场的投资人,但是二级市场投资人的钱有机会被大股东挣走的始作俑者责任方是谁呢?是大股东吗?不是!是二级市场有定价权的机构投资者。药明康德是中国机构投资者最主要的重仓股。

2021年药明康德机构持仓情况如下:

2022年药明康德机构持仓情况如下:

2023年药明康德机构持仓情况如下:

可以看出,从2021年到2023年,机构对药明康德持仓占总股本都在50%以上,占流通股的60%以上。

2024年初,当药明康德大幅下跌到20多倍市盈率的时候,上市公司开始回购!

药明康德大股东进行减持主要发生在2021年6月至2021年9月,以及2023年8月至2023年11月。

以下是药明康德大股东在2021年的减持明细:

以下是药明康德大股东在2023年的减持明细:

药明康德于2024年进行了多次股份回购,以下是其回购股份的明细:

2024年2月5日,药明康德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实施回购公司股份。此次回购股份数为20,275,407股,占公司截至公告日总股本的0.69%。回购最高价格为51.72元/股,回购最低价格为46.50元/股,回购均价为49.321元/股。此次回购使用的资金总额为10亿元(不含交易费用)。回购的股份将暂存于公司股份回购专用账户中,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本次回购股份方案予以注销。

2024年4月3日,药明康德再次发布公告称,以约2004.91万元的资金回购A股42.33万股,每股回购价格区间为46.8447.86元。

紧接着在2024年4月9日,药明康德又斥资约2004.62万元回购43.54万股A股,回购价格为每股人民币44.9547.05元。

同样的股票80倍市盈率大股东减持,在15倍市盈率上市公司进行回购。估值变化过程中大股东的行为也变化!大股东的减持还是回购,现在的事实和数据是:主要是决定于估值水平。减持还是回购强烈的关联决定于估值水平。

通过制造泡沫吸引大众收割大众的割韭菜盈利模式的始作俑者,为吸引大众把估值推到大股东都无法忍受必须减持的高泡沫区域,他们不是不知道高估值的风险,而是他们盈利模式需要制造重仓股的泡沫,这是带“毒”的割韭菜盈利模式的内在需要。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大众是没有办法制衡机构投资者的,而大股东在高估值出现后大量的减持,是制衡这些制造泡沫的机构投资者,是抑制泡沫。没有高估值就没有大股东减持,高估值是大股东减持根源。真正的罪魁祸首和责任方是二级市场上那些有定价权的制造泡沫的机构投资者。如果没有大股东减持泡沫更严重,最终跌下来造成的财产损失更多。

几十年来,长期困难重重危机是否周期性崩溃的中国股市引发全中国人的思考和追问,是什么原因让中国股市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

今天市场和社会共识最高的答案是中国股市的困难,主要是作为股市基础的上市公司治理、上市公司的数据真实性、上市公司在发行过程中定价过高、交易过程中大股东高价减持。主流的观点认为中国股票市场的长期困难责任是由上市公司、大股东们造成的。这就是中国股市问题长期解决不了的原因之一,因为对病症的根源诊断发生了错误,所以施救的过程无法对症下药,病就好不了。

把二级市场上出现的大股东高位减持视为市场周期性崩溃的原因,这是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是二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基于自身割韭菜盈利模式人为制造泡沫,导致二级市场的股价发生严重的错误高估,错误定价引发大股东的减持行为。

高估值才是罪魁祸首。

高估值是有定价权的机构投资者决定的,所以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二级市场的制造泡沫收割社会大众的机构投资者。

=====未完待续,点击阅读下一篇=====

全部讨论

05-14 18:46

无严刑峻法,进行欺诈是最划算的生意,欺诈犯罪成了最理性的选择,傻瓜才不去

05-14 20:47

几十年来的高估值发行,并且能持续以更高估值在二级市场上顺利热炒上市交易的怪现象背后是一条巨大的利益链条,使之能够顺利运行并长期运转,而最终的主要受害者是参与二级市场新股炒作并接盘的广大散户。既有其中机构游资主力等等的推波助澜和操纵股价等等,也有散户追求一夜暴富的飞蛾扑火式的参与炒作,正如赌场上的赌客如云,赌徒不绝,则赌场可以持续经营。大股东高位减持绝说不上是慈善,事实上很多时候谁又能说没有大股东在炒作中推波助澜?

05-14 17:13

多看看世界经典政治经济学著作吧

05-20 20:04

为什么中国的上市公司都用的国外的会计事务所?中国没有会计事务所吗!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都被外国人窃取了!
我简单看了一下银行板块,连工,农,中,建,交等国有大银行,几乎百分之百的都是外国会计师事务所!这么大的蛋糕怎么全让外资拿走!关键是中国的银行财务数据悉数捧送给外国!威胁国家安全。
整个A股五干多家上市公司,究竞有多少外国会计师事务所!欧美国家动不动就制裁中国!卡我们的脖子,提高关税!中国为什么不禁止这些会计师事务所!
中国相关财政金融部门不知道吗?还是不做为?

谢谢董总的精彩分享!

05-14 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