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时,我顿悟到的 5个真理》

发布于: 雪球转发:7回复:8喜欢:44

        $伯克希尔-哈撒韦B(BRK.B)$ 偶尔翻到这本书,两天看完。做个笔记,其实中文书名显然是为了博眼球,蹭巴菲特的热度,原英文书名是《The educaton of a value investor》,并没有说与巴菲特吃午饭的事儿。当然作者确实在2008年花了65万美金与巴菲特吃午餐,也是一位绝对的巴菲特的信徒。

      先记录书中几个有趣的事,巴菲特在伯克希尔的年薪只有10万美金,基本相当于白打工,不得不佩服巴老为股东着想的身体力行,看看我们大A股,动不动给自己开出几千万,或者接近千万的大股东,实在是高下立现。 另一个,我原来只知道巴菲特给自己买了个私人飞机,并命名为“不可原谅号”,书中说巴菲特后来又将它改名为“不可缺少号”,这个茬我之前没有听说,不知道后面的趣事了。作者的教育背景是绝对精英,大学在牛津,研究生在哈佛。在哈佛期间,巴菲特曾到哈佛演讲,但当时作者对老巴完全不感冒,坐在那里心里只在想某某女生,觉得老巴不过是运气比较好罢了。但是多年以后,当作者后来成为巴菲特的信徒后,每年都去参加老巴的年会,有一次在厕所遇到巴菲特,巴菲特笑着说自己有点紧张,而作者却是异常的兴奋和激动。

      本书记录了作者毕业以后到一家名声狼藉投资银行工作,非常痛苦,几乎滑下道德的悬崖,离开后求职屡屡被拒,后来开始帮助父亲和亲人朋友管理财务,开始成立自己的基金,在投资过程中深深受巴菲特,芒格和莫纳什的影响,并收益良多,在财务,智慧和心灵等方面的不断成长的历程。

1 坚持自己的原则,带我度过金融危机。对于任何高度杠杆化或者需要持续融资的公司来说,信用危机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欢迎逆境,把它当作证明我们勇气,坚毅和韧性的机会。

2 远离疯狂的人群与噪音。为了避开市场的噪音,也是为了避开华尔街财富聚集容易引起内心的贪婪和扭曲,作者举家搬到苏黎世。

3 永葆童心和好奇心。多年以来,作者几乎疯狂地让自己专注于实现目标,基金收益就是一切,好像他们决定我是谁,好像它们决定我的价值。后来发现做真实的自己才是真正的使命。 Be yourself!

4培养并维系有价值的人际关系。向值得学习的人学习变成更好的自己。通过观察比我们更好的人怎么做,模仿他们的行为,然后亲身实践为什么他们的做法明智有效。做一个给与者而不是索取者。

5 忠实于自己,价值投资是致富的好路子,内心的成长让我们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在拥有了丰富的投资经验以后,作者给自己定了8条投资规则。1 )不要总是查看股价 2)如果有人向你推销什么东西,不要买它 3)不要和公司管理人员谈话(这个比较个性化,主要论点是公司管理人员通常善于推销夸大优势,略过劣势)4)按照正确的顺序研究投资信息(避免某些信息先入为主,影响大脑判断,从比较客观的资料开始研究)5)只与没有私心的人讨论你的投资观点 6)不在开市期间买卖股票 7)如果你买的股票下跌了,两年内不要卖(这个主要观点是,亏损的痛苦会促使冲动的卖出行为,另一方面也促进自己在买入前三思,因为买了以后就至少拿两年,这个也是比较个性化)8)不要讨论你当前的投资

最后要记录一下作者提出的‘一个“投资者的检查清单”。从过往的投资经历中总结出一个自己的检查清单,避免重蹈覆辙,也是对未来每一项投资的全貌体检。这个值得学习。举例:这家公司能否为它的整个生态系统提供双赢机会?不是从相对标准来看,这家公司便宜吗?它的收益是否危险地依赖于信贷市场或者某种商品的价格?

作者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多年来他养成一个给人写感谢信的习惯,这个灵感来源于林肯总统,这个良好的习惯不但大大地改善了他的人际关系,也改变了他看待世界和他人的眼光。也是因为这个习惯,他与投资大师莫纳什成为了好友,并对他的投资生涯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后来两人一同参加了巴菲特的午餐。



    

全部讨论

讨论已被 云起时投资笔记 删除

2018-07-01 22:59

作者毕业于牛津哈佛,毕业以后本可以去很多有名的顶级投行,但是他被总裁助理的头衔吸引,想标新立异却做了错误的选择,去了一家名声狼藉的投行(但起初他不这样认为,进去之后才发现)。他家境优厚,开始为父亲和亲友投资,成立基金,起初大概1500万美金。

2018-07-01 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