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o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24
过去20-30年,北上深的房价涨幅是全国最高的,房价比二线城市高几倍。现在北上深的平均和最低工资也只比广大二线城市高2-3成,同时人均消费支出也是比二线高2-3成,大家的人均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基本都是6-7成。
虽然北上深的房子涨了几十倍,长沙重庆贵阳……的房子很多年不涨反跌,但北上深的人均消费能力还是只比这些城市高一点点,并不存在什么财富效应。消费是就着收入来的,这是人最常见的行为模式,挣多少才能花多少,跟房价没啥关系。

热门回复

很多反对全民发消费券的人,认为居民部门不消费,主要是因为房价下跌和股市下跌造成的资产缩水的心理作用,我觉得这些人完全没有搞清楚,居民消费完全是根据自己的现金流来的,而不是根据自己持有的虚假的房价和股价来的。如果某人月入20万,他根本不会在乎自己的房子跌30%,他内心会觉得这只是一个短期的波动。
相反如果某人失业了,或者月入变成了5000元,那么即使他有两三套1,000万的房产,他依然不敢花钱,因为坐吃山空的焦虑会始终笼罩在他头上。

财富效应是事实,为啥要强行否认?
我以自己为例,2021年房价高峰时房产大概1100万,贷款300万。那时候一年到头根本不存钱,第二台车打算贷款买ES8或者E级这种50+的,也准备卖一套房子做首付再加几百万杠杆。
后来房价跌到700万不到,贷款还是300万,虽然收入高一些,但消费反而明显老实多了,手机不再一年两换,车买个30万的电车也挺好,也不想着继续加杠杆了,现在每年提前还3、40万贷款。
财富效应的想法很简单,当房价欣欣向荣时,根本不需要给自己留后路的想法,挣多少花多少,甚至花年收入的1.2倍都很正常,毕竟普通人遇到什么问题是卖一套房套现300万不能解决的呢?
但房价一跌负债不变,这种底气就没有了。

几乎不存在用自住房抵押贷款消费的场景,不要假想一个不符合现实的内容,来迎合错误的理论

赞同,消费主要还是看家庭自由现金流,如果房贷月供压力太大只能节衣缩食,房产价值只是账面富贵,没有卖都不算,房租倒是可以算,我今年卖了一套房子还清所有贷款后手上钱倒是可以随便花了。。

房子价格,不和居民收入有关,和什么有关?

一个上班族为啥会是个例?上一轮房价泡沫是全国性的,几乎所有拥有城市房产的居民都在这轮泡沫中获得了账面资产增值的财富效应才对吧?
在那段时间里,以淘宝为首的很多公司都因为误判所谓“消费升级”的趋势搞出了很大的战略失误吧。

不要忘记 这些北上老土著,自己的自住房只要涨,稍微多贷一点,就能上千万改善了。这里面不能说没有财富效应,人家 本来就是有房子的。

俺要有价值三千万滴房子,俺才不会为到手5千块焦虑😖

以汽车为例,2012-2015年全国房价明显下跌期,汽车销售额能保持10%左右的年增速。
2016-2017年全国房价暴涨期,汽车销售额年增速还是10%左右。
2019-2023年,中国汽车销售额每年增长7%左右。这期间房价大涨大跌,汽车不受影响。
可以说明你刚才举的消费例子没有普遍性。

商品价格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居民收入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
收入涨,消费涨,这是几乎100%成立的。
收入涨,房价涨,这是未必的。
房价涨/跌,消费涨/跌?两者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