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露露】2015年报分析与思考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2回复:114喜欢:115
先说一下,大家别光看嘛,没事多来聊几句,批评也成啊,就是别光批评,批评完了指出错误或者说说自己的观点,光批评的我也没啥办法,但显得您自己没什么容人度量了,对吧。

今年10股分红2元,送3红股,送红股应该是很不划算的一种举动,股东实际上没拿到什么好处,还交了红利费,还不如分红给股东呢,这样做应该是为了做大股数的盘子,但至今为止,我还不清楚到底做大了盘子有啥好处,有知道的朋友来指点一两句嘛。
 
然后还是想说说露露这个分红,有人说万象入驻以来把露露当成了提款机、掏空了公司,这个说法我也试着思考过,关于万象对于露露的处理方式,我看到了两个点:第一个,万象是06年成为大股东的,04、05、06年的分红比率(之前的数据我没有统计过)分别是73%、0、28%,而07-15年的平均分红比率是77%,看起来露露确实分红比例很高,抛开分红比例高到底好不好这个问题,万象这些年从露露这里确实拿走了不少现金。第二个,高管薪酬,15年副董事长(董事长在关联企业拿钱)和总经理的薪酬分别是198万和148万,我们来看看食品饮料行业的老大茅台,这两个数值分别是169和157万,169还是董事长拿的钱,对比一下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露露是27和4.6亿,茅台是327和156亿,多的不用说了,看上去一目了然,当然这里面有茅台国企限薪的问题,但露露这样的大手笔,让投资者多少心里不那么舒服,当然了,作为一个小小股东,也就只能看着了。
 
营业收入部分最有意思了,单纯营业收入的变化不能真实反映动销情况,因为有已经收到预收款,但还没有发货(就无法入账为营业收入)的情况,所以,用营业收入+预收账款增加额是更能反映真实情况的,露露从04年到15年的这个变化率忽高忽低,但是似乎基本是高一年、低两年的规律,然后我又想到之前一位球友说的露露销售情况受到当年元旦至春节天数影响极大的事情,于是我又回头把04到15年的这个天数算了算,结果发现:露露的真实收入增长率和当年元旦至春节的天数情况几乎是完美的契合,这样就解释了营收增长的忽高忽低了。然后从长远的数据来看,露露的营收增长其实一点都不快,基本也就是社会消费增速稍微低一点的水平,表明公司这些年只是跟着大流走,其实并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甚至还是略微低于大流的。那照这个逻辑,其实我们也不用奢望公司未来能够有什么出乎意料的表现,只要“随大流”就好,然后再试着去给露露估值,就会简单很多。另外补充个讯息,露露的自由现金流比率这么多年来虽然有高有低,但平均下来,基本都在14-15%左右这一块我的观察就说这么多啦,大家自己估值吧。
 
对了,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想聊一聊,虽然真实营收这么多年复合增长率只有8%左右,但是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却达到了20%以上,看看从04年4%到15年17%的净利润率,这也就不难理解了,从ROE来看,露露的赚钱能力越来越强,已经达到了A股中的高位,ROE已经从04年的7%,逐步升高,08年之后就维持在20%以上,14年和15年分别达到了38%和31%,虽然这也跟高分红有关,但是这个净利润率的变化——以及背后的毛利率变化(04年32%,15年历史最高44%)就已经说明问题了:露露产品的竞争力更高了。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与直观印象不符:六个核桃不是比露露卖得好多了吗?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因为我没看过六个核桃的年报(说来惭愧,我都不知道六个核桃有没有年报),可能说得不对,还请大家指正:六个核桃这些年确实营销做得太好了,甩开露露不知道几条街,营收也真的增长很快,据说都是百分之大几十的增长,但坦白说,我不太急,原因有两个:第一,露露其实并没有和六个核桃形成大规模的正面竞争关系,因为核桃露和杏仁露本身的受众就不太一样,我是北方人,从小喝露露长大,我可以放心地说,喝露露的人很多觉得六个核桃太淡、像水,而我相信现在喝六个核桃的,很多都是以前没怎么喝过类似的饮品、仅仅是受到六个核桃的广告和身边人带动,开始喝这个饮料的,这些人本身以前就不是露露的受众,也就不存在什么直接的竞争。而且你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不是养元打开了这个市场,也就没有露露分的一杯核桃露的羹了(虽然这只是很小一部分,但聊胜于无吧)。第二,我还有个个人感受,六个核桃的消费热潮不会太持久,原因在于六个核桃的产品本身,就像洋河的广告做得好、市场团队执行力高带动了洋河在白酒业内的传奇一样,养元通过轰炸式的广告、以及极为出色的营销团队(这个我是听说的,具体怎样我没见过),实现了快速的增长,但是消费品行业的立身之本在于产品的品质,如果产品不如别人,中短期可以飞得很高,但逐渐会后劲不足,我不是说六个核桃的产品不好,但至少就我和家乡人的评价来看,六个核桃的口感和消费者的认可度还是跟露露有很大差距的,我之前做过一个小规模的盲测,让几位亲戚帮忙品尝六个核桃、露露、果仁核桃露还有另外一家的杏仁露,最后的结果是果仁核桃露大家认为最好喝,大家认为最不好喝的,是六个核桃,当然一家之言难以代表市场大众,但是据我到了南方以后的观察来看,前几年确实消费者会喝六个核桃,但慢慢到了后来,就变成了互相送,但是喝得少了,这就是产品品质的问题了,就像加多宝,刚出来以及后面铺天盖地宣传的时候,喝的人是多的,但后来大家发现也就那样,于是以前喝可乐的继续喝可乐,喝雪碧的继续喝雪碧,一部分尝新鲜的人就离开了,我自己就是这样的。说到底,这个事情我的这点信息代替不了大众,各位自行判断吧,我个人的观点,是六个核桃的产品品质一般。
 
然后回来说露露,说到六个核桃的产品,就不得不说说露露这家公司本身了。从产品上,我觉得露露在产品品质上是没问题的,问题在于产品的口感存在地域性,南方人说“喝起来一股油漆味”,这是我一位南方朋友告诉我的,他这么一说,我去闻一闻,还真的一股油漆味,不过我喜欢,哈哈。现在新推出了果仁核桃露,这个我见人就推荐,个人感觉既保留了露露的香浓,又没有那么苦涩,但是奈何露露这个破营销水平,搞了个什么汉字听写大赛,我靠现在有几个人去看这样的节目啊大哥,算了,不说了,营销的事情留到后面咱再聊。
 
年生产能力50万吨,但我看15年也就生产了30几万吨,说明产品的需求没有达到极限,想起来茅台的年年不够卖,啧啧啧。
 
对了,还有90%市场占有率这个事情,说到底,露露在杏仁露这个市场已经做到极致,要想有增长,只有几个途径:加价、原来的消费者多喝一点、卖新产品,加价这个就不说了,露露的产品比较独特,基本维持跟通货膨胀相似的加价速度问题不大,但这样实际的收入就没有增加;原来的消费者多喝这个事情,还是比较靠谱的,露露这些年也就是靠着老百姓手里越来越有钱了,慢慢消费品用得多一点、没有以前那么扣着了,所以营收总的来说还是稳步增长的,这个趋势我觉得在未来几年内,也不会有大的变化;卖新产品,这个是大家一直盯着的事情,我个人也希望露露能够在新产品上能有惊喜,果仁核桃露是真的好喝啊,只是这营销能力,算了都是泪,不说了。反正新产品这个能做好我们投资人当然开心,实在做不出来,也就这样吧。总结一下,露露这种稳定的低速增长在未来是基本可预期的,如果能有新产品的突破,当然更好,但我这种保守的投资者,还是按照新产品没啥突破的情形来估值吧
 
“2009年我公司又着手启动杏仁露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blabla,该标准已于2015年12月正式发布。”这段话很有内涵的,杏仁露这个行业看来别的企业想进来(比如六个核桃如果想进来),就要按照露露的规则玩了,这里也有个竞争优势的点分享,按理说露露这个30以上的毛利率,应该是会吸引很多资本进来的,但是为什么她能独占90%的市场份额,除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以外,这个行业标准都是由人家制定的,运动员同时兼了裁判,其他选手可不得靠后站?
 
“在杏仁露国家标准制订的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参与核桃露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Blablabla,核桃露新国标在过度包装、环保、诚信等敏感问题都做了相应规定,该标准也于2015年12月正式批准发布,相信它的发布实施对于规范净化核桃露(乳)混乱的市场现状必将起到巨大的作用。”我来小人之心地翻译一下这段话,说的不对的,还请大家指正:”杏仁露这个市场我们说了算,同时因为我们在植物蛋白饮料领域比较老牌,所以尽管可能人家也没叫我们参与标准制定、或者只是意思了一下叫了我们一声,但为了让你六个核桃不要那么嚣张、广告搞得那么好显得我们搞得很烂,我们还是要“积极参与”到标准制定工作中去的,这个标准也说了,大家都不要把产品吹得天花乱坠,尤其你六个核桃宣传的有点过了,扰乱了市场视听了。
 
昌荣传媒有限公司,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供应商,一家广告公司,露露15年给了他们1.3亿的广告费,说明露露在这方面还是在努力的,我翻了翻之前的年报,14年之前前五供应商是没有广告公司的。露露这两年确实舍得在广告上花钱了,只是我个人觉得,露露的动销问题你说宣传有没有影响,当然有,但更重要的是渠道的管理,露露的渠道管理被很多投资者诟病过,我就不多说了,过年时去北方超市转一圈,就知道有多烂了,应该说是要多烂,有多烂,想我这种忠实消费者甚至要问店员有没有露露卖,人家才会从仓库里给我拿一箱出来。所以总的来说,广告投入多了,是符合消费品行业的内在逻辑的,只是渠道管理如果不跟上,这些钱只能说是打水漂了,想想都心疼,4.6亿的净利润,1.3亿给一家公司的广告费。
 
研发费用增长了500万,增长34%,也显示出露露还是努力想找到产品的突围方向的。
 
“截至2015年度年均增幅降至5%左右,为近三十年以来的最低增速”,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按照露露的营销水平,比这个还低也不是不可能的,但考虑到饮料行业是一个很大的口径,这个数据的可参考性也就没那么高了。
 
“为此要突出以下工作重点:”,这一段总结起来几个工作重点是:营销、产品、质量、blabla,前三个事情的顺序,我个人是比较认同的,这也反映出公司领导对于下一步工作计划紧迫性和重要性的排序吧。
 
“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我瞎了吗?全年没有1家机构去调研?看看14年13年,应该是笔误吧,谴责一下露露这种低级笔误和不认真的态度,虽然没什么屌用
 
又说到分红了,6.5亿可分配利润,分掉1.5亿,还有5亿可以享受30%左右的增速,这感觉不要太爽。但我有个问题想请教各位球友,10股分红2元,送3股,这个每股0.2元的分红是在送了3股红股之前还是之后呢?如果是之后,那就更爽了,因为相当于多了30%的股份啊,股息率更高了。
 
“项目建成达产后,郑州露露预计每年可新增露露系列饮料生产能力5万吨,新增销售收入30000万元,新增净利润3089万元。”,“上述项目于2015年12月试生产,2016年1月正式投产”,这也算是个好消息,产能增加了,但问题是现有的50万产能,每年生产30几万,其实产能是够用的,后续再看吧,不算什么太好的消息,但要是茅台说自己多了5万吨产能,我靠哪怕只多了5000吨产能,都是大好事啊。
 
高管层面说几句观察,李总和几位万向来的应该说都是管理经验丰富的领导,但遗憾的是基本没有制造业经验,财务经验倒是很丰富,我不知道露露这几年虽然业绩一般,但现金流大幅改善是否跟此有关,但还是那句话一家企业的投资价值长远来看取决于这家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不是财务控制的能力(当然我承认财务控制是好的)。而原来的几位露露的老领导虽然制造业经验丰富,但从一直以来的动销情况来看,大家的眼睛雪亮,我就不说啥了。
 
人均薪酬10万,这个数据我怎么说呢,也不能说高,但是在承德这种地方,我估计一个月八九千块钱,不能说少,其实薪酬永远要跟公司业绩综合起来看,只要业绩起来了,多少钱都好商量,但是在业绩还一般的时候,太慷慨了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高管那个薪酬前面已经说过,我就不再说一遍了,虽然我很想再说一遍。
 
然后说几句财报,露露的财报是我特别喜欢的那种,清清白白,大量的空白项,流动资产占比高,其中最高的就是货币资金和存货,流动负债也占比高,最高的是应付类(预收款、应付款),整个资产负债表就没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资本性支出也基本可预期,不加产能就不会有大项,所以自由现金流特别好预估。
 
好了,差不多就这么多,也不总结了,觉得重要的我都标出来了,露露的确定性还是相当高的,保守一点估值就错不了,大家也别光看啊,来聊聊嘛,欢迎指正讨论


$上证指数(SH000001)$  $贵州茅台(SH600519)$  $承德露露(SZ000848)$  
@没干货不废话  @今日话题  @相禾

全部讨论

2016-06-28 14:39

转增和现金分红的好处,前者在于扩大的股东的控制权,后者在于拿到了现金流。至于您说的分红股,确实意义不大。如果非要扯个意义,就是盘子大了,股价便宜了,有些人会根据单价判断股价的高低,所以单价低了,会一定程度的吸引买盘。

2016-06-16 21:39

露露比不了茅台,贪官家里有藏个几百瓶茅台的,没听说过藏几百瓶露露的。

2016-06-15 10:12

谢谢您的分享。总体感觉露露就是一个实实在在干活挣钱的公司,没有什么惊喜,但让人感觉踏实

2016-06-12 00:46

对于露露的竞争优势,有人说是杏仁露的原材料大杏仁只有承德地区品质好。于是公司和当地农户合作,大面积圈地种植,一定程度算是垄断了国内杏仁市场,形成护城河!其实,露露的杏仁成本也不低,好像是30多一斤。我看6个核桃所需的核桃是从国外进口,说是价格比国内便宜很多,好像是便宜一半,因为外国大丰收。那后进者也是有从国外进口杏仁的可能。露露的护城河到底有多宽呢?

2016-06-07 20:26

2016-05-24 15:41

市场都没铺开,大部分地方根本就看不到有露露销售,看到的次数少,印象浅,偶尔看到了也不会有兴趣买,因为在市场上见得少的饮料一般都说明它不好喝,不好卖,自然不会买。大部分市场都没有铺开,还好意思说夏天是淡季,人家六个核桃市场比露露做的好,超越是正常的

2016-05-22 15:58

说来说去,还是管理者不行,尤其是空降了之后,参见上海家化最近的悲催命运

2016-05-16 09:55

露露高管的收入应该跟业绩增长挂钩,而不是固定的高薪。

2016-05-11 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