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艺术家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46喜欢:32
就读过金融炼金术...
我现在不是太艰深的书都喜欢听,比较不好懂的听2-3遍,主要是省眼睛,看时间长了眼花,电纸书都不行。

热门回复

20年到现在这4年,读了且做笔记大概有大概100本书,想想我是可以开个号做做视频什么的,给大家讲讲我怎么看书了[围观]

我倒是很少精读记读书笔记,一本好书一般我都是读两遍,理解了就放下了,然后过两个月再读一遍,过一年半载再读一遍。个人体会读书笔记没法对抗遗忘曲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书的体会会完全不同,记下笔记,以后只看笔记,反而限制了自己的理解深度。
当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知识很全面,但没有体系,且极度的碎片化,同时也造成思维跳跃性极强。经常看我帖子的朋友可能有所体会,我怎么说着A的逻辑突然就联想跳到F去了,估计就是这个习惯造成的。

能过目不忘太幸福了,我记忆力极差,上学时课文单词啥的都背不下来,物理公式全靠现推现用[捂脸]

算个账:每天我们看新闻、公众号、读报告、看帖子,可能要读3-5万字,一年就是1000-2000万字,我是把其中400-800万字做了精读,大概是20-40本书,每本书有3000-30000字读书笔记,一年下来就是20-40万字了,我喜欢精读。#一天读书一小时#

我以前是这样的,过目不忘,现在人到中年记忆力不行了,不记笔记记不住了

问到我的盲区了,谁来解答一下?我只知道看罗翔老师。。。

你是如何瞬间写出这么多感想的。。。

哈哈哈,你可以不看

郭老师有法律法理方面的,入门科普类书籍介绍吗?

阅读和听是走不同的路径,感受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书你看和听他有些时候他的感受他是不太一样,还有就是有些人适合看,有些人适合听,总体来讲是,这样子大部分的书85%的非虚构的书厅都是足够了,就像你说的难度不是很高,还有一个重要点就是没有那么多图表,如果图表多的话,可能还是不得不看一下,当然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嗯嗯,就是你听的过程当中,如果他能及时的把图表展示出来,就是需要看的时候看一眼那个图,那样也是。可以的,但是需要这个平台支持你,比如说在微信读书上面好像可以这样做吧,就是当他有图片的时候有图表的时候,嗯,如它可以是要让你看到,但是他现在做的还是不好不够好,因为嗯,就是他没有。就是没有明显的提示,还有就是语音输入,其实它应该更特异。化,就是有一些生僻字啊,有一些嗯容易产生歧义的同音字音字,他都应该专门说清楚一下子就是为语音的这个嗯听众啊,实际上也等于是读者应该做一些功课,因为大部分的书都是为了阅读的读者设计的,你直接拿来变成语音输的话,它效果是要打折扣的
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最纯粹的一些知识的载体,它就是对对话题的论语啊什么的对吧嗯,苏格拉底呀,佛陀的那些佛经啊,它都是对话题的东西,都是一些谈话的记录,就像会议记录一样,可惜当年没有录音,有录音,可能直接听录音效果更好,就是真正直达内心直达灵魂的东西,那还是对话体的语音的东西,只不过到了这个中间的这个应用层,它变得需要对接复杂的这个社会生活的时候,它变得复杂了,变得这个应对各个细分领域,所以就是语音就显得有点不太够用,需要更多的文字啊,图表啊那些东西,就是这些细节的东西,琐碎的东西多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嗯阅读嗯会稍微方便一点,但是并不是说语音就不可以,而是说要做特异化的一些,嗯,就是努力并不是说一本,嗯,本来就是为了阅读设计的书直接拿过来,就是把它直接变成语音,那它当然是体验要大打折扣的,但是如果专门去做的语音输的话就会好很多啊,那么初步的话就是说你把一本文本的书变成语音书的时候,你要注意什么地方,你要解释一下什么地方可以快什么地方难度高的时候你应该停下来稍微慢一点啊,啊,这些其实都是应该做的事情,他会把体验好很多,那阅读的话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文本难度高一点的时候,你可以选择速度嘛,你可以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然后有的地方可以浏览,有的地方可以慢一点下来啊,听的话就是这个弹性会少一点,但不是不能做到一个真正比较牛的懂书的人,我爱坦白讲,如果我来做语文书的话,那我就知道这这本书它的难度是怎么样的,嗯,我个人认为哪个地方难,那我就会慢一点对吧,甚至就这样子快的地方,我就是恢复比较快一点的语速,该中毒的地方我就会去中毒,嗯,但这个就是需要成本的,将来人工智能方面可能这个空间会比较大一点,目前人工智能就或者说简单的把文字转成语音的话,那个效果并不好,但是这方面主要是投入的力度不大,将来也有广阔的这个空间,因为文本的书已经这个样子了,他虽然也有改进的空间哈也有,但是嗯我觉得语音的部分改进的空间会更大
啊,当然还是最好把脑机接口搞搞好直接把图书馆插到脑子里,因为这样去通过阅读或者是听的方式去吸收这些信息的速度,太慢了,太慢太慢太慢太慢太太太太太慢了,一点效率都没有我们的大脑的能力处理这些书处理10万本书都没有问题的一瞬间就处理完了,但是你要去看的话一辈子都看不完,所以我们是一个非常偏科的这么一个计算机。啊,我我们的脑子嘛,它的硬件就是个计算机,它的软件,我们的意识就是一个算法,它有的部分非常强模式识别能力非常强,但是输入输出特别特别差,速度特别特别的慢,而且有很高的误码率,你读着读着你就忘了是吧,你就记错了什么的,所以它的长处很很牛,但是它的短板的局限性非常非常大
总之人类如果不进行类似于赛博朋克的改造的话,很快就无法应对这个世界
当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那个节点到来之后,然后很短的时间,以后我们在对方面前就像一只水螅虫一样
所以其实如果有特别好的书,你也可以试试,比如说你看一遍再听一遍啊,他的感受恐怕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媒介是吧,就是它是不同的通道啊,可能感受是不一样的
太难的书就主要是因为你这个一句话听了之后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不知道是哪几个字啊,或者你需要停下来思考啊他没没办法那么好的去知道你你要什么样的速度,但这个东西将来能不能克服可能也可以。对吧,如果有那种能够感受你的意念的那种东西,然后呢,你可以通过意念去控制它的语音的这个输入的速率啊之类的,但是还是那么说,就是如果能再进一步直接把这个信息直接录入到脑子里面呢,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因为现在的这个人类的输入输出这个效率真的是让我觉得好像是元谋人的感觉就是太落后了,太慢了,太没有效率了,一本书看完。之后,那我来想这本书可能就是以秒级,是不是就是去去思考这些问题,就是你看的过程当中,那是以小时来计算的,所以这种不匹配真的是,唉,怎么说呢,就是人类的局限性啊,碳基生物的局限性实在是太大了
当然我们的长处确实很厉害,我们的模式识别的能力啊,这种联想的能力确实很厉害,这方面,嗯还是有价值的
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活的也就是这么点价值,我们真正拿得出手的就是这个东西,其他那个一个皮囊嗯,对吧,我们的生理构造就是一个皮囊,然后那些东西还有点情绪,情绪可能也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动物也有情绪,很难讲人类的情绪,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可能也就是稍微细腻一点,也没什么本质的区别,真挚度反而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