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8回复:43喜欢:9

$青岛海尔(SH600690)$ 本来以为周五大跌收回已经够了,没想到今天依然如此反应。个人点评如下:海尔D股发行方案,发行价区间1~1.5欧元(对应人民币8~12元)较现价有较大折价,可能引发部分海外资金套利或影响国内资金情绪(参考赣锋锂业发行H股)。

①发行2.6-3亿股,融资3亿欧元,加上发行30亿可转债,收购Candy的支出完全可以覆盖,且公司在手现金充足。这项收购虽然有点贵,但使得海尔拥有了欧洲市场的敲门砖,且欧洲可供收购的家电资产并不多,而登陆D股也便于欧洲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海尔,国内反应有点过于短视。周五盘后数据显示,北上资金小幅流出,表明更多是国内机构底气不足,互相踩踏的可能性较大。

②公司总股本61亿股,不应是3亿股的欧洲市场占主导地位,而是我们A股。且由于市场利率、投资者结构、信息的不同,估值也会有差异。另外,发行价并非就是合理估值,上市后一段时间的交易价格参考意义较大。

③业绩预期没有变化,预计Q3收入、利润增速均在5%左右。公司目前对应摊薄后18~19年PE为12/11倍,位于近三年估值底部,同时考虑到冰洗相对弱地产周期属性,业绩稳定性较强。公司发力建设高效零售体系,具有较完善的品牌矩阵,国际化拓展领先,个人认为不必过度悲观。

全部讨论

2018-10-15 10:08

如果海尔注重股东利益,取消欧洲发行好了。海尔本来财力就差,这样连续收购,商誉实在太高,风险很大,海尔还是老老实实做好内功,把空调这块业务抓起来,空调业务不拉近与格美的差距,海尔永远难与格美平起平坐。另外,对比美的对股东的态度,海尔真差远了。

2018-10-16 21:05

海尔坚定走在国际化道路上,现在我们能买到的靠谱资产已经不多了,欧洲是海尔国际化的短板,candy有供应链、渠道也有品牌,但是产品偏低端,品牌老化,需要海尔的改造。从以往案例看,相信海尔有这个决心和能力。

2018-10-15 20:05

D股发行方案不需要股东大会批准吗?

2018-10-15 18:20

海尔的未来定价权还是应该在A股,而不是D股。换个角度想,如果你是D股投资者,是不是会认为赚了个大便宜?基准大概就是现在的A股吧。这种差价的便宜赚到手就ok了,不可能会永久性地拉低估值。当然,以比市场价低的价格发行股份,对现有投资者无论如何不能算利好,但如果算“重大利空”,市场反应过度了,也许更“正确”的反应是D股大涨。

2018-10-15 13:30

很不解冰洗为什么是相对弱地产周期属性?如果你买新房必然要买冰箱洗衣机而且买过之后就不会再买了,这不就是典型的强地产周期属性么!

2018-10-15 10:41

海尔D股发行方案,发行价区间1~1.5欧元(对应人民币8~12元)较现价有较大折价,可能引发部分海外资金套利或影响国内资金情绪(参考赣锋锂业发行H股)
熊市折价 利空

2018-10-15 12:38

对于家电的三巨头,我一直都是觉得它们之间互相都有优缺点,比如格力和美的之间一直就是单一和多元化的较量和争论,格力空调在单一方面做到了极致,甚至做成制造业的样板,但是市场对于它过于依赖空调的质疑从来没有消停过,以致它一直在估值上落后。而美的在无论在家电多元化还是产业拓展多元化都走在了格力的前面,但是又会存在大而不精的疑虑,究竟那种方式好,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定论?实际上格力也开始努力拓展产业链等多元化尝以增加竞争力和抵御风险。无论如何,家电行业还是和国内房地产整体宏观发展有较大关联,至于未来相互之间的影响有多大,很难具体地量化预期,所以在这时候,海尔较另外两个巨头做得比较前瞻性的国际化战略布局似乎又让海尔在未来抵御风险方面站上了一个更高的纬度。当然,现在市场短期的极端反应,并不能掩盖海尔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等开展的国际化战略的的先见之名,毕竟我们家电巨头们终极定位还是要成长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龙头。另外,海尔也不是没有自己的竞争优势产品,比如在冰洗系列相对较弱周期性的细分有着很大的竞争优势,但目前整体企业效率方面似乎又是不如另外两个巨头,对销售费用等支出依赖较强。

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我认为是很难细化它们之间的优缺点之后,来做出一个最终量化评价和远景预期。可能某个时间段,某些事件性,导致这个表现好一点,另外的表现相对弱一些,但是总体上它们的趋势是差不多的,所以对于倾向于家电行业投资者来说,三巨头做一个组合是比较理想和理性的方式,然后再根据每个人自己对企业和产品的熟悉程度和偏好进行比例调配,也算是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吧。
$格力电器(SZ000651)$ $美的集团(SZ000333)$ $青岛海尔(SH600690)$

2018-10-15 10:03

放5年收益率不会太差的

2018-10-25 05:09

感谢回复,但我还是感觉青岛海尔管理层太急着做D股第一家,而把定价区间定的过低,在定位区间内也差不多以最低定价,失去了一个大企业的底气,起码争取个中间价,对小股东的利益考虑的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