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思考的一些碎碎念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2

来源: 一段棉线的投资思考

作者: 一段棉线

重点提示

本简析基于作者投资业务经验撰写,选用方法与核心观点如有不妥,还请读者不吝赐教。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所在机构观点无关。

一、效率 vs 公平

要素的有效配置始终有两个标准,一个是经济标准,一个是公平标准。

过去几十年,我们更强调经济层面的效率问题,弱化公平目的。近些年来需要对公平进行补缺,但这个补缺或许应该是结构化的:在宏观经济体内看,制造、直接投融资、商贸等很可能应该是效率优先的;教育、社会保险等或许应该是以公平为主的;而信贷、住房、科研、基础设施则可能应该视具体业务形态,区分效率和公平部分的占比。

如果不做结构性安排,在公平问题凸显时就一切以公平作为最优先、最占据道德制高点的衡量标准,就有可能有“砸毁蒸汽机”的倾向,导致经济体发动机动力不足,最终导致效率和公平二者都无法很好保障。

二、负债、TS

资产派生信用,利用信用的外在表现是负债行为。债务是透支未来做当下腾挪的关键手段。长期债务对未来消费存在压制作用,微观上是一种现金流的平滑手段,宏观上是资源在时间上的再配置。但配置效果可能好也可能不好,优化配置和饮鸩止渴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关键在于“明天是不是会比今天好”。TS和债务是一体两面相互促进的,一旦通缩预期形成,经济体就会不断去杠杆,进而加剧通缩。

TS预期下央行快速压低长期利率,尤其是长期真实利率,本质上是在把未来的需求挤压到今天释放,形成“捱过今天”的动力。幸运的话,今天的发动机形成了可持续转动的趋势,就会带动经济走出TS预期的泥淖。

三、“来把大的”和“不断加码”

在初步形成问题趋势时,扭转预期是最关键的一步,在这个阶段,用高音喇叭直接喊出bluffing的内容很可能就可以解决问题。但随着问题逐渐真实出现并确立趋势,就只能用真金白银来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但无论哪个环节,解决问题的手段都该“应出尽出”、绝不能“抠搜”,即拿出来的的政策资源比当前量化估计的总数更多一些。这样才能一次性解决大部分问题。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如果太晚、太碎,就会造成“水杯连续冲厕所”现象,最后水用得过多,但问题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甚至由于负面预期进一步固化,使问题更难解决。

四、基于科斯老人家关于组织边界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决策层级上移,等效于原组织决策边界放大。庞大的信息冲击一旦造成决策处理容量溢出,决策效率函数值会在达到顶峰后因为处理能力溢出而下行。

其中,真实决策层的决策模式可能会出现“信息茧房内决策迟滞-刺破信息茧房决策脉冲”循环往复的现象,而名义决策层会放大代理人问题,体现为跨组织决策时的竖井和争功诿过现象。

END

全部讨论

02-02 18:09

水杯连续冲厕所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