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8喜欢:0

以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直接冲击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的可能性并不大,原因有三:
第一, 内容和社交的指向相反。 社交靠的是关系链、是互动,而互动都是主动刻意的行为;内容是精神消费,它有被动接收的属性,内容越精彩、沉浸感越强,内容平台上用户就越是专注于内容消费而没办法同时做别的事情,互动反而越少。内容和互动是很难同时兼顾的。
第二,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的网络结构虽然相似,但越强调内容, 越会导致二者网络结构的差异变大。
虽然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都拥有网状结构,但在社交网络里面,用户的节点是比较平等的,而在社交媒体里,这个网络的形状不对称,少数影响力巨大的节点成为了枢纽节点。这些枢纽造成了网络结构的不稳定性,因为普通节点与枢纽之间的交互是单向的, 且枢纽会对网络形成议价能力。
系统的运转是需要能量的。 社交网络运转的能量是找人的需求,就像太阳能一样,是源源不断的能量。而社交媒体里,维持它节点之间的“弱关系”的连接,并不是靠稳定的人际关系。在一个社区里,用户可能根本不认识一起讨论的人,他们之间的连接是靠内容。比较形象的例子就是早年的 BBS,一个帖子需要不断有人“顶”,不然就“沉” 了,这个“顶”的动作,就是注入新信息、新内容,一个社交媒体需要有非常强大的内容源去维持运转。
所以,绝大多数较成功的社交媒体,都是用不断提升的内容的生产和分发效率,来弥补自身网络结构的“先天不足”,但这也是一个两难的困境。内容是天然趋向优胜劣汰的,社交媒体越提升内容质量,反而就越加剧其网络结构的不对称性。极限状态下,社交媒体上全是最精品的内容,用户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被动接收,但在这种仰望的姿态下,关系链就丧失了(长视频网站正是如此) 。

第三,通过内容的价值做商业化是简单、清晰、直接的,而通过社交的价值做商业化是复杂、漫长的。
社交媒体里,社交关系可以给内容赋能,比如你的朋友 A 晒了他做的菜,你可能会津津乐道的点评两句,但你的朋友 A 做的菜对你的朋友 B(A、 B 互不认识)来说也许就毫无价值,因为价值来自社交关系,内容本身的价值可能是很低的。
所以这时,平台想要商业化,就需要内容的价值上升,因为内容的价值带来商业回报的路径是最短最简单的,这个最简单的路径就是广告。一旦开始做广告,平台的商业价值、收入、利润会快速上升,从而反过来就要对内容形成要求。所以社交媒体就面临一个选择,平台到底是去做内容的价值,通过内容的价值来做商业化;还是维持现状,往社交的方向上发展,但可能一直赚不到钱(例如 Twitter)。 $腾讯控股(00700)$ 

全部讨论

人一天只有24小时,抖音花的时候多,微信就少了。现在除了聊天必须,朋友圈都不怎么看。

2022-11-22 16:11

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