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资车的败退看比亚迪的增长空间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3喜欢:7

比亚迪发年报了,营收涨了50%来到6000亿,净利润涨了80%达到300亿,成绩不错。今天不扒拉年报,来聊聊合资车的败退及比亚迪的增长空间。

01 合资车必然消亡

上图是这两年乘用车销量和市占率的前20名,咋一看没什么,大众丰田奔驰宝马们都还占了半壁江山,说消亡会不会有点太过。

下图是10年前的销量排行,自主品牌还只有重庆长安一家: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除了榜单里消失的福特现代神龙起亚,还有jeep讴歌三菱林肯雷诺等等是不是在记忆中已经快淡化完了,时代一直在朝前迈进,真正的拐点出现在2022:

截至2023年底,自主品牌市占率已经到了57%,一边持续上升,一边持续下降,此消彼长之下,再来说合资品牌必然消亡是不是有那么点谱了。当然,这个话题太大,我试着从传统合资车企引以为傲的产品、品牌和供应链三大优势方面做个总结,看能否对未来的投资有所启示。

1)产品

首先新能源替代油车是大势所趋,有机构做过测算,即便是全世界消耗的能源总量一样,使用清洁能源仍然能够降低50%的资源消耗。这话有点拗口,我查了一下,说的是石油能源花在开采运输保存上的成本比较高,且能量转化率太低(内燃机的燃油转化效率是38%,实际行驶过程中可能只有12%)。有点像古代北方前线打仗,需要从两湖两广调粮食,走不了漕运的话,送到战场,粮食就被吃得只剩下一半了。

双碳环保健康清洁是世界发展到今天全人类的追求,是时代的要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开过新能源的都知道,电车和油车虽然外观上差不多,都是四个轮在加个壳,但其实是两个物种----油车的核心在变速箱和发动机,电车则是电池、电机、电控。

大清早就亡了,内燃机时代领先的卡脖子的发动机技术在新能源时代被绕过去了,合资品牌依然不愿意转型,打算先观望两年再下场展示真正的技术。到现在,自主品牌都在自己的纯电平台上开发,合资品牌们不是搞油改电,就是拿合资里中方的技术来包装换壳,没有专属的纯电平台,没有核心技术,续航里程和智能化被自主品牌碾压,同时价格还虚高。自主品牌都已经有了自己成熟的智驾解决方案,搭载大量的摄像头、激光雷达以及其它的高精度感知元器件,配合车机系统全方位地提升驾驶体验和安全性,如果说电池、电机,合资车还能慢慢跟,智能化这种不断积累不断迭代的软件生态,就真的很难了。

2023年奔驰宝马大众的总部大佬组团包机来看上海车展,接着纷纷加码,表示将全力以赴电动化,立足中国,赢得未来。准备追了,但是真追的回来吗。不管是从销售数据还是从产品品质本身来看,新能源时代,合资车的产品力已经下去了。

2)品牌

品牌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代表着产品在用户心智中打下的烙印。当年梁家辉说开奔驰开劳斯莱斯的不迟到,开马自达所以会迟到,多少会让买马自达的朋友们尬一下。奔驰代表豪华、宝马代表驾驶,沃尔沃代表安全,丰田代表稳定可靠省心,jeep代表越野....这些品牌随着宣传深入人心,燃油车时代我们核心技术跟不上,大家都觉得进口车好,买不起进口的就买合资的。那时候合资品牌不管是在产品本身还是服务上,也确实比自主品牌好得多,2010年买个飞度怎么着都比买个比亚迪F3要好。

有时候认知一旦形成就容易固化,这种固化对占据了用户心智优势位的品牌来说是好事,但万事万物都是动态的,做投资看不到品牌力的变化,会错过甚至损失一些东西。以前大家都喜欢耐克阿迪,现在李宁安踏反而成了运动品牌的优先选择。这不是耐克阿迪不好了,而是李宁安踏的产品力上来了,慢慢的品牌力也跟着上来了。

不管是政策的扶持还是引入鲇鱼的搅局,趁着新能源车的风口,自主品牌的品牌力确实起来了,现在大家提到新能源,首先想到的都是特斯拉比亚迪蔚小理,很难一开始就说我去看看大众ID。比亚迪秦把A级车打爆了,汉又去打B级车,势腾方程豹也都补上了,还有更高端的仰望,从10万以下到100万以上发起了全面进攻。前几天这幅图很火,百万级的车都能卖这么好,说明在客户心智定位上,比亚迪的品牌力愈发的强大了。在新能源领域,合资品牌在品牌力方面也在慢慢被自主品牌追上。

3)供应链

燃油车对应的有40万家零部件企业,欧美日车企主掌握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的核心技术,零部件的设计、生产和整车装配由供应商来做,这也是合资品牌的玩法。如果一直卖油车,自主品牌在这方面确实没啥优势。

电车时代新供应链的核心领域是材料、电池、芯片和软件。我们都知道宁德时代比亚迪造电池很牛,目前全球约70%的电池产能在我国。而电池的需要的锂、镍、钴分别集中在南美、印尼澳洲和刚果金,这也是我们持续走出去的一个原因。深度参与到当地产业的发展中去,不仅通过贸易来为全球汽车产业做贡献,更重要的是开始通过投资参与全球供应链布局,把朋友弄的多多的,把敌人弄得少少的。

芯片也一样,一是被卡脖子,二是新能源车这个巨大的市场需要大量的车规级芯片,也从另一方面刺激了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可以看到这几年新能源赛道股大都不赚钱却能享受很高的估值。尽管好多厂成熟度上还比不上欧美老牌公司,但是产业热闹起来了,需求上来了,在真金白银的刺激下,给点时间,总能跑出来几家。

软件就不用说了,这一块自主品牌早早就走在了前面。

现在我们的电动汽车供应链企业只有5000家,有预计在电动汽车在成熟状态下的供应链企业应该有15万到20万家。供应链体系的重塑,是整个汽车产业面临的转变,汽车产业本就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外国品牌依赖的供应链优势在新的时代不能完全复用,自主品牌也依赖全球供应链的协同。中国汽车供应链已深度融入全球化体系,只要我们坚持高质量的“引进来,走出去”,不仅自己没问题,还能有效保障全球汽车供应链的稳定。

上面是几个具体的方面,从底层一点来看,合资车存在的原因是一边想要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一边想要技术、品牌和产业的发展。美好的爱情确实也需要双向奔赴,现在对传统技术的需求变淡了,合资车的市场竞争力也在衰减,双向奔赴的动力自然也会减弱,凑合的日子能过多久。合资车当然不会立刻就消亡,新能源车完全取代油车还需要技术的进步和时间的加持,也许是三年五年以后,只有一线豪华品牌的合资车才有立足之地。

02 比亚迪的投资空间

上面扯了那么多合资车快不行了,销量增长下去了,但世界人民对车的需求还在,不买你家买他家。房地产歇菜之后,我国将新能源车这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新能源车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力不会有房地产那么大那么快那么直接,它好在可持续可出口啊,并且我一直认为现在这种房地产的商业模式烂透了(可以看另一篇《弃万科投比亚迪,是从猿进化成人(上)》)。

自主品牌里最有竞争力的就是比亚迪,没有之一。都把比亚迪和丰田作比较,说起来都是什么精益生产,产线智能化水平高。这些好是好,可丰田最厉害的地方是关于汽车的方方面面,大到发动机小到座椅布它都能搞,这才是比亚迪最像丰田的地方。关于新能源车的方方面面,他也都能搞。别人玩的是供应链,它直接玩的是全产业链,特别是在核心领域,不管是刀片电池还是E3.0纯电平台、易四方架构、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都能做到行业领先。王传福有个鱼池论:比亚迪的技术池子里养了很多鱼,市场有需求时,就捞出来一条来,电动车、轨道交通就是大鱼。从2008年押注新能源,这么多年的技术积累才养成的这个鱼池,也形成了比亚迪产品力、品牌力、供应链的护城河。

丰田2023年卖了1120万辆,比亚迪才300万辆,差得还很远,去年销量增速60%,假设这种增速不能保持,只取20%的增速,到2030年,也有1000万辆了。事实上比亚迪已经规划了5个全球生产基地,累计产能70万辆,2024年能投入生产的就有35万辆了。

同时比亚迪还委托生产了14艘运车的滚装船,两个月运一趟,一年可以运130万辆。当这些基地和船全部开动,光海外供给就能多增加200万辆。海外的毛利更高,国内卖12、13万的海豚,在荷兰卖23万(折成人民币),唐在德国卖55万,元在墨西哥巴西这些地方都能买到33万。

2023年比亚迪净利润300亿,同比增长80%,估值的时候保守亿点,按每年15%的增长,到2030年至少有800亿,那时候假如还是只给20来倍的估值,怎么也值个16000亿,当前市场给出的报价只有6000亿。

这么估有点简单粗暴,其实我心中比亚迪不能简简单单以一家车企来定性,估值也不能仅以卖车的利润来衡量,这一篇就不展开了。

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比亚迪(SZ002594)$ $万科A(SZ000002)$ $赛力斯(SH601127)$

#锂电池产业链全线反弹# #2024投资炼金季#

全部讨论

03-29 14:48

讨论已被 只投龙头BYD 删除

你买吗?反正基金还在减持,搞几年还没AI一周快活,长城那个利润下降的估值都比迪子高多了。让金鸡一号发表一下意见。@金凤一号

L6会是爆款!上海汽车重新闪耀的新名片,年销量30万妥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