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真正的分歧和可能存在的预期差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1喜欢:1

现在很多人抱怨机构抱团,就像很多人抱怨房地产泡沫。核心关注点总是在炒作上,但我认为炒作只是表象,任何阶段都会有投机者参与,但他们并不决定是非对错,搞清楚背后真正的逻辑分歧才是关键。


买赛道龙头的人看到的是未来中国经济将持续降速,以地产银行为龙头的传统行业利润将进入深不见底的下滑通道,资金利率也同步下滑,所以估值不是问题。如果稳健增长的茅台给50倍是合理,那高速增长的赛道中的高确定性龙头给100倍都是便宜。总之时间站在新经济这一头,且时间成本非常非常低,确定性非常非常高。这是一个逻辑完全自洽的体系,假如前提假设是成立的。


至于前提假设,现在更是成为了几乎所有有点名气的经济学家的共同论调,那就是旧经济完蛋,新经济崛起。


如果现在您还寄望三傻,你就必须挑战上述论调,扯其他的都是多余。


上述论调的问题在哪里?关键在于他们很可能错判了中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认为中国正处于房地产泡沫即将崩溃的边缘,犹如90年的日本。但我认为中国距离90年代日本所取得的经济成就还非常遥远。90年日本的人均gdp已经是美国1.5倍,我们当前仅为美国的0.15倍。再说房价高,当时日本全国的平均房价折算为当时的人民币是大概是在4万一平左右,记住这是90年的价格。中国现在才一万一平,这是2020年的价格,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很多人会说,现在深圳的平均房价已经超过东京了,难道不夸张吗?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东京都市圈住下日本三分之一的人口,如果把大阪和名古屋算上,那么接近百分之八十的日本人都在高房价区域居住,所以这些地方的房价基本上就是全体日本人所承受的价格。而深圳真正有房子的人数恐怕离全国人口的0.5%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深圳的样本完全无法代表当前的中国,原因在于我们的城镇化过程才刚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也就是都市圈构建阶段。这恐怕也就是70年代初期日本的水平。不要小看70年代的日本,1970年的日本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为6.9%,人口才1亿,占全世界人口的1.5%左右。我们在2019年的货物贸易在全球的占比是11%,我们占了世界20%的人口。


以上分析告诉我们不要轻言我们现在在走日本的老路,担心失去未来二十年。客观地讲,日本在70-90年是奇迹的二十年,我们未曾得到,何来失去?70年的日本与我们当前在很多方面都很像,几百户人家抽一套房子,汽车在城里行驶的平均速度9公里,下水道不够用,一下雨就涨水,环境污染严重,美国和欧洲经常唧唧歪歪怪他出口太猛等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当前遇到的,也是我们远没有解决的问题。日本在接下来的二十年正是解决了这些问题,才真正成为了经济强国。而这些问题就是很传统很朴素的国际关系,城市发展问题以及居民生活问题,科技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做的更好,但科技手段只是赋能的工具。现在万科也在提科技赋能,所有传统行业都需要的科技的赋能,而不是用科技来替代他们,这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我经常会说,没有人文情怀,没有科学精神,何来真正的创新?当前的资本市场,有科学精神吗?每个人都在忙着赚快钱,我也是,我并不比大家高尚,但这就是我们所处的阶段。安居才能乐业,日本人经历了地产泡沫,但这个泡沫帮他们实现了全民安居,从此诞生了一个又一个诺贝尔奖,诞生了一个又一个足球明星。我们现在有啥?如果可以的话,这样的泡沫我觉得也没啥可怕的。


所以我的结论也清晰了,中国未来二十年的问题还是解决老百姓居住,出行,教育,医疗,养老,文娱等传统问题,其中居住是这些问题的核心,经济增长潜力还是来自高质量的都市圈建设。显然,大家都改喝茅台不能带来增长,也提升不了幸福感,反而会降低很多人的幸福感,因为没有差异就没有炫耀的资本了。大家都改开电动车,影响也相当有限,不如加大城市交通网络建设来得直接。这些问题解决了,房价自然就不高了,炒房者自然就少了。国家现在做的事情很多,房住不炒,促进楼市平稳发展,这是非常正确的理念,怎么在大部分人看来就是传统经济要完蛋的理由呢?真正要完蛋的东西,你会稀罕得花时间去骂?






全部讨论

2021-02-03 21:41

先生大格局